2017 年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加坡有 1/7 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爲了遏制這一發病趨勢,新加坡政府從 2020 年起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高糖飲料廣告。這一措施的實施,使新加坡成爲世界上首個禁止高糖飲料廣告的國家。
高糖飲料新規:分級標簽和廣告禁令
根據這一禁令,在新加坡售賣的高糖飲料將受到分級標簽和廣告禁令兩項限制:分級標簽將強制要求所售飲料的外包裝以字母和顔色標記,分爲 5 個等級來區分飲料是健康(healthy)、中性(neutral)還是不健康(unhealthy)。
具體而言,A 級最健康、E 級最不健康。其中 C級至 E 級的飲料需強制貼上營養標簽,A 級和 B 級不強制但鼓勵貼上營養標簽,最不健康的 E 級飲料將被禁止在所有的大衆傳媒做廣告。不過,衡量標准並不僅限于含糖量,反式脂肪酸等因素也會考慮在內。
廣告禁令指的是任何形式的廣告,包括線上網絡媒體和線下的地鐵站、巴士站廣告牌以及電視、電影、報紙雜志等。對于包含多種飲料的品牌(比如可口可樂有零度、原味等不同含糖量産品),該禁令僅限定最高糖分的 E 級飲料産品,而非整個品牌。
受到新政策影響的産品包括瓶裝、罐裝等包裝飲料,從種類上涵蓋了二合一或三合一速溶飲料、汽水、果汁、牛奶以及酸奶等。根據新加坡保健促進局的定義,250 毫升的飲料中含有 5.5 茶匙(27.5g)以上的糖分即屬于高糖飲料。
2018 年底,新加坡衛生部曾提出 4 個減糖提案:強制貼上區分健康程度的標簽、廣告限制、糖稅,以及直接禁止販賣高糖飲料。在這 4 個提案中,強制標簽支持率最高,其次爲廣告限制,均超過 70%;而糖稅和禁止售賣由于爭議過大,並未實施。
事實上,全球不少政府都有針對含糖飲料或高脂肪食品的限制政策。比如英國從 2018 年起開始征收糖稅——100 毫升中含糖量超過 8 克的飲料,將額外被征收 24 便士(折合人民幣 2.2 元)的糖稅;在 5-8克之間的征收 18 便士(折合人民幣 1.6 元)的糖稅。早前可口可樂每年在聖誕期間環遊英國發放免費可樂的紅卡車,也一度引起某些城市公益組織和家長的抵制,認爲這一營銷行爲會導致兒童肥胖。
《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一書中曾提及,在21世紀初,美國的超市貨架上充斥著各種鹽、糖和脂肪量更高的商品。企業們用各種辦法鼓勵美國人購買商品。同時,爲了利益最大化,原料成本更低的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成了最好的選擇。
不過,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崛起和各個國家出台的強制政策限制,高糖飲料的營銷和生産成本變高,未來或許會看到更少高糖飲料的宣傳,而商業巨頭們也會相應作出調整。
攝糖量偏高,政府敲響健康警鍾
目前,新加坡面臨整體糖分攝入過高的問題,高糖飲料的攝入量在亞洲國家位列第二,僅次于日本。爲此,新加坡政府敲響健康警鍾。
根據 2018 年新加坡全國營養調查,新加坡人每日平均攝取 60 克糖分,相當于 12 茶匙,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25 克高出一倍還多。新加坡衛生部調查發現,新加坡市面上的含糖飲料,中等或者高糖飲料占了一半市場。除了經典可樂、雪碧以外,能量汽水、包裝果汁、乳酸菌等飲料都是妥妥的高糖飲料。
居高不下的糖攝入量直接導致新加坡糖尿病頻發。據統計,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數量爲 400萬人。新加坡人患糖尿病的比率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新加坡衛生部表示,在超過 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約有 7% 的人患有糖尿病,2018年政府在糖尿病上的花費超過 10 億美元,約合 70億元人民幣。
隨著新加坡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一比例還將持續上升,如果任由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到 2050年時新加坡患糖尿病的人數將達到 100 萬。這將極大危害人們的健康,並給公共醫療資源帶來沉重負擔。
“每天多喝 250 毫升含糖飲料,人們患糖尿病的概率會增加 26%。”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說,若政府不進行幹預,新加坡快速老齡化的人口和不斷上升的慢性患病率將形成一個不可持續、代價高昂的體系。
跟鹽不同,人類的飲食中不需要額外糖分。研究顯示,每天多喝下 1 瓶 250 毫升的加糖飲料,患糖尿病概率會增加 18%至 26%,這也是新加坡抗糖的主要原因。爲此,新加坡政府還專門拍攝了古裝武俠大片《賀年除糖記》。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正因爲很多人不把糖尿病當一回事,它今天才變成一個嚴重問題”。新加坡政府呼籲,對糖尿病的抗戰已經到了思維改變的時候,它不僅僅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而是需要跨部門的協調與合作。
除了高糖飲料以外,新加坡還對煙酒、反式脂肪類食品做出種種限制。比如晚上 10 點半後禁止售賣酒類飲料。禁酒時間內,超市酒櫃不僅需鎖起來,在公共場所飲酒將面臨 1000 新幣的罰款。從2021 年 6 月起,氫化油 ( 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 ) 在新加坡將被禁止用于所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