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關于向鄰國新加坡供水價格過低的表態,引發這個資源匮乏的島國強烈不滿。
馬哈蒂爾25日接受新加坡亞洲新聞台采訪時說,“每1000加侖(約3.8立方米)水只賣3分令吉特(相當于不到1美分)……要是在1990年代,或1930年代,這還說得過去。但是現在,3分錢能買到什麽?”他表示要對部分條款重新談判,但在第二天又說,這個事情不著急。
新加坡外交部當天就作出回應,敦促馬來西亞遵守1962年達成的供水協議。外交部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發布聲明稱,雙方在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的協議中都同意保障這份供水協議……必須完全遵守這些協議的全部條款。”新加坡方面還回應,處理這些水、位于馬境內的水泵、管線維護全部支出一直是新方在承擔。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貿易關系緊密,但同時也因供水、填海、白礁島主權等問題存在摩擦。馬哈蒂爾這番話引起外界關注,不少人擔憂兩國關系可能鬧出糾紛。
在其就任總理的前數周裏,馬哈蒂爾叫停了數個大項目,對內閣成員降薪,以應對高達1萬億令吉特(約合2492億美元)的國家債務。馬哈蒂爾稱這是前政府的貪腐所造成的。
其中,馬哈蒂爾在上個月底宣布取消已進入招標階段的隆新高鐵項目,理由是不能帶來財政收益,馬來西亞方面將就違約賠償問題與新加坡協商。
然而,本月本月26日馬哈蒂爾在接受共同社專訪時又明確說明,“不是取消,將推遲直到金錢方面有余力”。這至少是他迄今爲止的第三次反複態度。在這一點上,馬哈蒂爾或許深谙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交易藝術”。
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Bilahari Kausikan在個人社交賬號中認爲,馬哈蒂爾此時提出檢討水價是一種牽制戰術,以期正式通知取消隆新高鐵項目時,能要求新加坡豁免或降低索賠。
由于四面環海,島上沒有河流或湖泊,淡水資源一直是新加坡的軟肋。超過半個世紀以來,新加坡一半以上用水依賴馬來西亞南部地區柔佛州供應。已故的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就曾說過,“每一項政策都可能因爲水資源問題而讓我們屈膝。”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有一條1公裏長的新柔長堤,引進馬方的水正是沿著這裏而來。按照規劃,隆新高鐵也是在這個地方通過。
根據1962年的供水協議,新加坡每天可從馬來西亞柔佛河取水不超過2.5億加侖(約94.6萬立方米),價格維持至今。按照2011年數據,該協議中規定的每天2.5億加侖占該國3.8億加侖總用水的66%。
按照官方預計,到2061年協議到期後新加坡用水需求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番,增加到7.6億加侖。增加部分主要是非居民用水。2000年,新加坡人口約爲500萬,去年已上升到571萬。
爲了在2061年協議到期之前實現供水自足,新加坡早已圍繞本地集水、淡化海水和再生水的展開水源開發。屆時再生水將爲整體用水貢獻50%,海水淡化將占30%,本地集水約占20%。
同時,水價也爲成爲新加坡國內的敏感問題。2017年,財政部長宣布,考慮到海水淡化和廢水再利用的成本增加,將在接下來的兩年內逐步上調國內用水價格,總上調幅度預計將達到30%。此舉引發了民衆大規模抗議,這在新加坡極爲罕見。
而最近,馬哈蒂爾提出水價過低的意見後,新加坡網民趁機在網上對水價大漲30%大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