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測試的結果中,新加坡的孩子們更是力壓群雄,在數學、閱讀、科學三個測試領域得分均名列第1,成爲包攬三項的“全能王”。
提起中國的數學啓蒙教育,絕大多數人的記憶都是強行記憶和題海戰術。
幼兒園的時候,掰手指頭算10以內的加減法,小學開始學20以內的加減法,然後是二年級開始的乘除法,到後來的四則混合運算。但是新加坡的數學教學卻有其另一套方法。
美國的研究顯示,接受兒童啓蒙法的幼兒,在8歲、12歲、15歲和21歲時,在數學及閱讀方面有更高的成就。
數學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包括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分類歸納、統計等等,都是數學的範疇。據立思辰留學介紹,國內對于數序理解的則是相對片面,把計算的能力看得太重,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
現在國內很多家長們以爲孩子會算數、算得快就是數學好,這恰恰是對數學最大的誤解。
在數學教育的上,中國小朋友學的數學真的比較難,重視計算;著重書面考試,孩子們往往能在考試中能取得優秀成績。
建模思維才是新加坡數學最重要的特色。通過建模可以將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化成簡單並且直觀的計算方式。
CPA數學教學法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和小學的數學教育中,用得最多的,就是CPA教學法。
所謂CPA,則是:C – Concrete 具象化、P – Pictorial 形象化、A – Abstract 抽象化
具象化主要就是使用數學教具,這塊主要用來培養孩子的數感。
形象化就是通過圖像將問題表述出來,是爲向抽象化過渡做准備。而新加坡的數學基礎教育的最大特點,最後的抽象化就是具體的建模了。
建模將複雜的數學問題抽象爲簡單的數學圖形,方便孩子理解。
而中國的數學教育在于多數情況下是從C直接到A,沒有特別重視中間P,也就是畫圖理解的這一步。
CPA適合群體
有的家長或許會有疑問,新加坡的這套數學教學方法就一定適合中國的孩子嗎?答案是——不一定。
這樣的教學方法不適合悟性極高的孩子,也不適合悟性太低的孩子,它只適合悟性一般的普通的孩子。
新加坡數學的特別之處在于:通過長期的CPA訓練,培養學生建立比較系統的數學思維,找到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連接點,從而在複雜問題面前可以快速理清解題思路,找到解決辦法。
悟性高的孩子是從C直接跳到A級別的,這樣的教育方法對他們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對這些孩子而言,如果中間橫插一個環節,特別是在學習中途,突然引入這樣的思維方式,沒有必要,也沒有價值。
而對于悟性慢的孩子,是沒有學習捷徑的,只能自己一點一點將基礎打紮實,然後深入學習。
換個班換個學校,甚至換套教材,都不可能立竿見影改頭換面。這樣的孩子普遍對數學感到恐懼,看到新加坡的全英文數學教材,更是讓孩子感到苦不堪言。
所以只適合普通大衆的孩子。
中國孩子如何適應新加坡數學教學?
新加坡數學實行分層教學。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會有其局限性,新加坡的CPA方法,也毫不例外。
首先,這種模型圖法到了高年級,因爲數學知識點的增多,繪圖過程將變得非常複雜,加上需要C-P-A之間反複穿梭、回頭、確認,會非常考驗學生思維的系統性。
很多同學到了新加坡之後,在五六年級時,就會出現成績跟不上的情況,不得不去補習班去補習。而國內的從C到A的方式也恰恰鍛煉了學生的代數思維。
至于如何適應新加坡的數學教學方法?各位家長不妨這樣試一試。
教材作爲家長輔導用書
家長可以先研究一下“模型圖”法的內涵,這樣當孩子面臨困難,特別是解答應用題時,可以給孩子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
但是,要注意,解答完之後,一定要回到課本的知識點上去,防止孩子顧此失彼。
練習冊降階使用
新加坡數學目前尚無正式的漢化版,建議以原版書和練習冊爲主,但是要降一個級次(主要針對普娃)。比如,國內五年級的學生,可以做新加坡數學四年級的題目,一方面,保護興趣;另一方面,鞏固複習。
跨學科練習
即使不用來學數學,把它當作英語閱讀理解練習也是可以的,因爲現在的英語閱讀理解確實有跨學科傾向。練習練習英語也是一材多用啊。
立思辰留學小編致力于好文分享,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1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並表達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