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的。2003年,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攜夫人柯玉芝訪問英國,當年82歲高齡柯玉芝在倫敦四季酒店突然中風,病情危急。李光耀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車40分鍾後才派出。在醫院又等待2小時也沒能得到治療,原因是當時急救室還有三四名心髒病突發的病人在排隊等待。
故事的結果,李光耀緊急召喚新加坡航空公司派出專機,將柯玉芝運回新加坡治療。他事後回憶這段經曆,稱如果夫人是在新加坡中風,她應該能在半小時內就進入醫院的加護病房接受急救。李光耀認爲,相對于新加坡的半自費醫療制度而言,英國的免費醫療制度弊病不少。
英國的急診的原則是對所有有急救需求的人實行免費治療,不論是李光耀夫人這樣的外國貴賓,還是非法移民。不是所有歐美任何國家都做得到這點。例如,在瑞士,要獲取急救服務,就需要提前交付押金,否則醫院可以不予治療。
當然,免費也是有代價的。由于醫護資源緊俏,接受治療經常要排隊。雖然在我看來,在英國NHS就醫等待的形勢也並不比中國北京上海更糟糕,只是在社會公共資源比較富足的福利國家,例如英國,一旦公共服務上出現欠缺,公衆往往很難接受。
之前媒體曾經報道過一個“排隊就醫”的案例,是一個女孩登記扁桃腺手術,20年後已經結婚生子了才接到通知。這個案例太過極端,可“排隊”的狀況的確是越來越惡化。從健康慈善機構英國國王基金(King’s Fund)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至少85%的癌症患者理應在62天內得到治療,可這個目標值連續一年都沒能達到。
10年前,急診等待時間目標值被設定爲4小時。去年的最後三個月,英格蘭地區的急診等待時間創下曆史新高。還有很多日常的手術,例如更換膝蓋。這種手術的等待時間目標被設定爲不超過18個禮拜。
我身邊也經常有在倫敦對就醫等待抱怨的例子,例如一位朋友因爲輕度骨折一直帶著繃帶,在拆繃帶的時候,在倫敦的醫院等了6個小時。既然資源有限,所以需要按照病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就醫,這是常識。但也是因爲資源有限,一些緊急的病症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英國一些私人醫院也坦言,在英國癌症治療和心髒疾病治療等很多領域,NHS擁有同樣優質的人力和設備,差別只在于就醫體驗。更重要的是,不用排隊。
這樣一種造福全民的體系走過半個世紀後開始顯露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資源有限,有效資源的利用效率也差強人意。除了等待,經常見諸媒體報端和身邊的例子,就是因爲醫院資源太緊張,所以無法對病患很好的照顧。一位朋友的好友得了白血病之後通過NHS安排免費更換骨髓,手術非常成功,因爲醫院床位太緊張手術後第三天出院,結果出現並發症醫治無效死亡。
英國的“私人診療”十分活躍。很多在NHS就職的持照醫師,可能也是某間私人診所的醫生。在倫敦,一位成功的私人醫生年收入可以達到50萬英鎊,100萬英鎊年薪的也不在少數。相比之下,NHS給醫生開出對的基本年薪從3萬英鎊起步,即使是最高收入的咨詢師,最高年薪也不過勉強達到10萬英鎊。
倫敦的私人醫療服務也十分昂貴。私人醫生的問診收費可以高達半個小時200英鎊。一般治療癌症患者的費用大概在5到10萬鎊之間。其實在英國矯正一次牙齒的費用也要達到5000英鎊上下。
英國私人醫療保險的特別優勢
那麽相比公費醫療,私人醫保有什麽優勢呢?舉個例子,在英國的私立醫院就診癌症時,可以使用不少NHS體系還沒獲批的新藥和治療手段,治療選擇更多,相比在NHS治療,只能等待臨床試驗。
其次,在私立醫院,住院患者可以享受單獨房間,吃飯可選擇;有些昂貴的藥物可以享用;某些疾病需要理療師,也可以很快安排專業理療師;同時可以直接聯系顧問醫生看病或者尋求第二診療觀點。
總體來看,NHS是件好事,但良莠不齊的事兒哪裏都有,私立醫院則是對NHS的進一步補充,比如人人皆知的Harley Street(哈雷街),但那價格不是一般人一般公司能承受的。隨便的一個診療費就要1,000鎊以上,如果需要手術等治療,十多萬鎊的手術也是很普遍,但是當你擁有私人醫療保險後,只需每個月繳納100鎊左右,而在私立醫院看病的所有賬單都可以免費!免費!免費!
那些抱怨GP(全科醫生)不專業、效率低的,有時候不是醫生不給你查,而是會衡量一下,因爲一切都是免費的,所以才要考慮各種檢查的必要性,以及避免過度醫療。
最後,希望您在英國,永遠都不需要我們上面講到的內容,如果有一天用到了,希望您的選擇能夠爲您帶來滿意、舒心的治療服務!當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私人醫療保險(Private Medical Insurance)以及購買相關保險,歡迎您添加聖瑪麗私人財富助理微信尋求更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