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道
3月24日,香港首家面世的虛擬銀行衆安銀行(ZA Bank)率先開業,宣布推出活期存款産品“ZA活期Go”。螞蟻銀行(香港)、天星銀行亦于3月31日開始試業。同時獲得虛擬銀行牌照的WeLab Bank進展如何?
“WeLab獲發虛擬銀行牌照後,一直以來都在緊張籌備,我們仍然維持今年開業的目標。”WeLab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龍沛智在4月初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不斷與潛在客戶保持互動。”
2013年1月,曾在花旗、渣打長期工作的龍沛智在香港創立了WeLab,並于當年7月在香港推出首個純網上貸款平台WeLend。WeLend目前發展爲香港最大的純網上信貸平台之一,2019年市場占有率達到 13.2%,實現155% 的淨利潤增長。2014年8月, WeLab進入內地市場,成立“我來貸”平台,目前爲內地最大的移動借貸平台之一。
作爲香港本土的金融科技公司,WeLab成功跻身爲獨角獸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獲不少重量級股東加入,如馬來西亞主權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erhad、歐洲大型銀行ING、紅杉資本、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建銀國際、阿裏巴巴創業者基金等。去年12月,WeLab完成1.56億美元的C輪融資。
2019年4月,WeLab集團旗下的WeLab Bank(彙立銀行)獲得香港虛擬銀行牌照。據了解,目前正進行內部測試,範圍包括該行及WeLab集團員工,短期內將推出借記卡(Debit Card)及儲蓄産品。
香港金融科技獨角獸WeLab集團創始人龍沛智。資料圖
分行模式阻礙傳統銀行轉型
“由于租金、人工成本高昂,大部分傳統銀行服務主要針對一些高收入的客戶群體,而普通客戶往往存在服務不足甚至沒有服務的問題。而且傳統銀行的分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行爲習慣和消費模式,尤其是年輕人。”龍沛智坦言。
龍沛智指出,規模龐大的傳統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有些力不從心,“這些銀行的科技架構比較複雜、陳舊,而虛擬銀行是從零開始,因此其産品、技術、定位等完全是以互聯網優先,而非分行優先,在搭建銀行系統時更具靈活性,可以爲客戶提供更好體驗。”
根據Visa發布的《商務前瞻:消費者支付取態研究》調查顯示,客戶認爲虛擬銀行有三大好處,分別是較低的銀行交易手續費(62%)、較實體銀行更具競爭力的利率(47%),以及較佳用戶體驗(32%)。
以個人貸款爲例,目前香港絕大部分銀行仍要求客戶親自去分行申請,在線上批核貸款要求平台具備非常強大的風險管理能力。“我們在過去7年內,幾乎是純線上運作貸款申請,而壞賬率接近爲零。”龍沛智說。
WeLab的核心系統WeDefend可將平台所取得的全部未結構化數據合並,轉化爲描述每一位用戶的數百項個人特征,該系統每秒可分析超過2500項用戶授權數據點,通過預測模型輸出並生成分析結果。據WeLab公司此前的招股書資料披露,旗下我來貸平台每2.5秒即新增一名用戶,並且3秒即可完成貸款的審批,公司在香港及內地的三個月以上貸款逾期率分別爲0.1%-0.2%及0.4%-1.5%。
龍沛智坦言,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逐漸改變香港消費者的行爲習慣,集團旗下WeLend是香港最大的線上貸款平台,“今年3月網上貸款的申請同比增長了36%,代表消費者非常習慣在網上處理金融業務,其中51%是30歲以下的客戶,大家會將很多消費搬到線上,這個趨勢相信對我們未來發展虛擬銀行業務將有很大的幫助。”
龍沛智透露,年輕用戶正是WeLab Bank的主要目標客戶,“初期將以零售客戶爲主,這樣可以充分發揮WeLend在香港市場過去七年所累積的經驗,以及現有客戶群的優勢。”
在與傳統銀行的競爭中,WeLab成功找到了自己的賽道。龍沛智坦言,未來虛擬銀行會利用金融科技,將業務範疇由目前的網上貸款業務,擴展至存款、支付及理財業務,實現基本銀行服務全覆蓋,“在個人金融服務方面的技術,從風險管理到客戶體驗,我們在這方面累積的技術也能應用在虛擬銀行方面。”
存款産品利潤空間有限
隨著虛擬銀行的加入,一些香港主要銀行紛紛做出響應,自去年8月以來,免除或降低貸款手續費和賬戶管理費,讓客戶看到立竿見影的好處。
虛擬銀行的營運及服務模式與傳統銀行大有不同,包括: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所有銀行服務透過互聯網進行;不設最低戶口結余要求,不征收低結余收費等。
目前來看,香港虛擬銀行初期主打的産品仍圍繞基本的零售銀行存貸款及轉賬業務。存款方面,天星銀行及衆安銀行的活期存息最高均爲1%,其中以衆安銀行的“ZA 活期Go”入場門檻較低,不論存款額多少均可享用此優惠,上限爲50萬港元。而天星銀行在試營業期間,港幣活期存款將以分層利率定價,金額在50萬至100萬港元的存款客戶,將享有高達1%的年利率。
然而,龍沛智坦言,如果單靠存款産品,利差有限,利潤空間不大,長期而言很難實現收支平衡,“但在存款的基礎上,開拓借貸、理財、保險等不同産品,將有更大的空間。”
他透露,WeLend的技術沉澱,將幫助旗下的WeLab Bank“更快實現自己的目標”,“未來兩個平台將繼續在香港獨立運營,並對應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WeLend主要服務一些想要貸款的客戶,而WeLab Bank的客戶則希望享受全方位的銀行服務,更好的客戶體驗,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存款、貸款、理財、保險等不同産品。”
拿下了虛擬銀行牌照,對于WeLab而言意義非凡,這是一張通往全方位金融業務,以及更廣闊市場空間的門票。
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各國亦紛紛向虛擬銀行抛出橄榄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去年中宣布頒發五張虛擬銀行牌照,這是新加坡銀行業20年來最大一次開放行動。其中兩張新牌照將用于提供全方位小額銀行業務服務。
MAS此前公布,已收到21份數字銀行牌照申請,其中7份爲零售銀行牌照申請,申請者包括小米金融與尚乘集團組建的合資公司﹑電競公司雷蛇牽頭的財團、螞蟻金服、網約車平台Grab與新加坡電信公司的財團,以及OSIM母公司V3 Group的財團等。
去年12月,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發布了有關馬來西亞虛擬銀行運營的監管准則,被稱爲“數字銀行許可框架征求意見稿”。
同時,新加坡大華銀行去年在泰國推出首家名爲TMRW的虛擬銀行,泰國央行行長威拉泰表示,未來該國仍需要更多的虛擬銀行服務,泰國央行正在與各方合作,計劃在今年推出電子借貸和其他金融服務。
在龍沛智看來,虛擬銀行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香港推出虛擬銀行有助于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在這方面有領先優勢,我們在東南亞不同國家與監管機構交流,他們都非常希望能夠借鑒香港從發牌到開業的經驗。”
他透露,WeLab集團早在2014年前後已經開始研究東南亞市場,“東南亞可以借鑒中國內地互聯網發展的經驗。內地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是由電商帶動第三方支付,以及不同金融科技的發展。在東南亞,則是由電商與線上出行雙輪驅動,加快了當地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2018年9月,WeLab進軍東南亞市場,與印尼大型綜合企業集團 Astra成立合資公司PT Astra WeLab Digital Arta。去年9月,獲印尼金融服務監管局(OJK)頒發金融科技牌照,成爲當地13家持牌運營者之一。
憑借後者的強大金融網絡和本土市場優勢,WeLab在印尼的網貸業務發展得風生水起。在這個擁有2.68億人口、互聯網滲透率55%的新興市場,上線一年獲得超過60萬注冊用戶。龍沛智透露,未來在印尼市場,將複制在內地以to B的金融科技輸出和to C的信貸相結合的模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