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號:拆解工坊 (部分文章因審核問題,僅發表于公衆號)
全文共計400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
這是拆解工坊第57篇原創文章
上期回顧:蔚來(上)——資本的寵兒
融資:永無止盡的黑洞
“沒有200億別造車”
這是李斌創立蔚來時說的話,不過他沒想到的是,蔚來的燒錢速度,還是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創立之初,蔚來的天使投資人團隊就是天團級別的:京東,順爲資本(小米),高瓴資本,汽車之家,騰訊加上李斌,陣容驚動了整個投資圈。在此後的數輪融資中,百度資本,紅杉資本(沈南鵬),厚樸資本(高盛),聯想,華平資本,愉悅資本,TPG(另類投資集團),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淡馬錫(新加坡國家主權投資基金)等數十家頂級投資公司都參與了融資。
部分蔚來的早期投資機構 資料來源:企查查APP
除了這些讓人頭暈目眩的豪華投資人,蔚來在2018年6月交付了第一批ES8以後僅三個月,就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功,成爲了全球第二家純電動汽車上市公司。
五年多時間,蔚來通過16輪融資,拿到了543億的真金白銀,而這麽多資金,卻沒能讓李斌睡個安穩覺,2016年虧損25.73億,2017年50.21億,2018年96.39億,2019年114.13億,2020年的虧損,預計只多不少,如果按天算,蔚來平均每天虧損2700萬。
一天的虧損,比A股大多數公司一年利潤還多。
爲什麽虧這麽多?原因就在蔚來的互聯網打法裏。
互聯網公司要擴張,就一定要燒錢,要擴張,要不計成本搶下市場,未來才有可能贏家通吃。
于是,蔚來首先做的就是搶人大戰,傳統車企高管,挖!供應鏈高管,挖!互聯網工程師,挖!而且基本上都是雙倍薪資,只求用最快速度組建一個造車團隊,挖來了高薪低能的也不少。
但是人是挖來了,團隊卻成了“團夥”,傳統車企的嫌棄互聯網的“只會做PPT”,互聯網的嫌棄傳統車企的“連個PPT都不會做”,于是幾波人一邊拿著行業頂薪,一邊互相嫌棄,造成了蔚來811的局面(80%的人看戲,10%的人幹活,10%的搗亂)。
蔚來贊助的FE方程式賽車,每年預計要消耗蔚來數億資金。而爲了刷圈速和存在感而存在的EP9,研發團隊全部來自英、德、美,總部在德國慕尼黑,按蔚來燒錢的習慣,研發費用估計10億起步,總共造了7台,全部送給了創始人們做紀念,就沒正兒八經賣過。
蔚來FE賽車
而真正讓蔚來陷入財務黑洞的,則是蔚來車主最看重的營銷服務體系。
爲了帶來極致體驗,蔚來宣布車主每2年可以免費更換新的電池,而且電池容量會升級,全國主要城市都將建設換電站,車主每月可享受四次換電服務,更厲害的是,蔚來的移動充電車將遍布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對于有特殊出行需求客戶,將派專車陪同出行,隨時補充電力,號稱帶輪子的充電寶。
蔚來續航服務:充電樁、換電站、移動充電車
在這樣的承諾下,蔚來車主上雪山,進沙漠,走川藏,並對這種不計成本的服務産生了巨大的狂熱,對蔚來死心塌地。
除了硬服務,李斌用雷軍教他的粉絲經營法,幾乎一比一的複制了小米的“爆米花”節,每年舉辦“NIO DAY”,讓這一天成爲所有蔚來車主的節日,平時借助“蔚來APP”營造粉絲圈層,每天上線打卡都能領錢換東西,高管下店傾聽車主聲音,老板每天定時回複車友提問,連李斌出差,都是車主自發接送機,給足了粉絲“參與感”。在這種硬服務和軟服務結合的攻擊下,很難有車主不被折服,而購買一輛蔚來汽車,就成了進入這個圈子和享受這些超值服務的門票。
2019年NIO DAY
曾經有人在網上問:蔚來是邪教嗎?爲什麽粉絲這麽狂熱?
邪教不至于,但是蔚來用錢燒出來的體驗,確實讓前期的車主如癡如醉,但是問題也接踵而至。
墜落:2019年最慘的人
稍微了解點互聯網企業的人都知道,互聯網領域對于産品的發布,有個規律,那就是先做出一個能用的版本發布搶市場,然後邊推廣邊改善,“小步快跑,快速叠代”,當年小米系統就是在這樣幾乎每周更新一次的頻率下,快速占領市場的,但是互聯網産品的這種策略,放到車機系統上,卻出現了明顯的水土不服。車機系統的穩定性,是極爲重要的,甚至是比功能性重要的多。
隨著蔚來開始爲車主不斷推送OTA線上升級,越來越複雜的功能,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BUG。
2018年11月,一位蔚來車主遭遇了充電後無法啓動,半夜系統自己啓動,車門開不了,死機等問題;12月又有車主爆料蔚來在行駛過程中宕機,換電後無法啓動;甚至有車主表示遇到了系統死機車子無法開門,把孩子困在了車裏的驚魂一幕;隨後又有車主在北京長安街上收到系統升級提示,點擊升級後,被困在車裏一個多小時,嚇壞了車主。
雖然這些BUG在後續的系統更新中都得到了完善,18年以後,此類事情少了很多,但是出于安全性考慮,很多准車主開始選擇觀望。而對蔚來愛得死去活來的粉絲們,除了在NIO DAY上編排了個節目吐槽了一下之外,依然向身邊人大力推薦著蔚來的車子。
但是禍不單行,如果說系統問題還算能接受,通過軟件升級可以修複的話,車子本身的硬件故障就讓人心驚膽戰了。
2019年4月22日,西安服務中心蔚來ES8起火,5月16日,上海一輛蔚來冒煙,6月14日,武漢一輛蔚來在停車場自燃,6月27日,又有一輛蔚來ES8冒煙,兩個月內4起自燃事件,放在蔚來本就不多的銷量背景下,顯得格外的刺眼。6月27日當天,國家質量管理總局發文,蔚來召回4803輛ES8,占比20%。
對于蔚來,連續的系統故障,車輛自燃本已經讓人焦頭爛額,偏偏就在此時,國家宣布,從2019年3月起,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坡50%,取消地方補貼,蔚來ES8的補貼金額從7萬一下跌到了1.5萬,銷量一蹶不振。蔚來的資金越來越捉襟見肘。
2018年年底,前蔚來美國首席發展官、首席執行官伍絲麗離職,自動駕駛、數字系統、信息架構等業務直接由李斌負責。隨後由于資金緊張,蔚來汽車對北美員工進行了多輪裁員。彼時行業普遍認爲,蔚來已放棄自動駕駛技術的自主研發。
在整個2019年,李斌都在爲了錢而奔波,但是面對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和永無止盡的燒錢速度,曾經出手闊綽的投資人都換了一副面孔,作爲最早期投資人的張磊(高瓴資本),甚至在2019年底選擇了徹底出清蔚來的股份,在他看來,蔚來的失敗已經板上釘釘,而淡馬錫也從5.4%的股份減持到1.3%。
面對投資機構緊閉的大門,李斌轉身向曾經嘲諷的對手——傳統車企尋求支持。上汽,北汽,廣汽、吉利、長城這些國內車企巨頭都曾成爲蔚來的“绯聞”對象,但是除了吉利傳出了3億美元的談判金額外,其他幾家連獲得對方承認的機會都沒有。
政府方面,李斌也沒有放棄,先後與上海市國資委,北京亦莊國資委,浙江湖州吳興區國資委都有消息說在談數十億的融資計劃,但是尴尬的是,消息剛出來,吳興區立即表示:我沒有,別胡說,我們沒愛過~
補貼退坡,車輛自燃,銷量大跌,融資枯竭,讓2018年9月剛上市的蔚來股價,一路走低,從上市初期的高點13.8美元,一路跌到2019年10月2日的最低點1.19美元,跌了91%,瀕臨退市。衆人眼中,這似乎就是曾經李斌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易車網和易鑫金融的翻版。
騰飛:命運的風口
說來諷刺,習慣在海外融資和上市的李斌,最後卻是被國內市場救了。
先救了蔚來一命的是上海,既沒給錢,也沒給政策,而是送上了特斯拉國産這個大禮。特斯拉的國産化,直接帶飛了特斯拉萎靡已久的股價,從2019年6月的低點35.4美元後,旺盛的銷量開始推著特斯拉的股價一路飛漲,在2020年1月達到了193.8美元,半年漲了5倍多。這讓全球市場明白了,一旦靠上中國這個産銷兩旺的市場,整整16年沒盈利的特斯拉也能鹹魚翻身,這給蔚來的融資帶來了一線生機。
特斯拉生産線
2020年2月,當全國還在疫情中掙紮的時候,蔚來卻終于把頭從泥潭裏探了出來,吸到了一口救命的氧氣,續上這口氣的,就是李斌的老家,安徽。2020年2月25日,合肥市國資委出資70億,拿下蔚來24.1%的股權。
蔚來的股價穩住了,而時代又推了蔚來一把,5月,全國兩會召開,“新動能,新基建”的概念被提出,新能源再次站上風口,蔚來的股價開始起飛,7月,合肥六家銀行又爲蔚來提供了104億的銀行授信,加上新能源電動車的老大,特斯拉已經放飛自我,股價達到了358美元,蔚來的股價開始跟漲,最終在2021年1月達到66.99美元的新高,市值超過千億美元,超過大衆成爲全球第三大市值車企。
不得不說,蔚來的命很不錯,經曆了五年的大起大落,經曆了與投資人的愛恨情仇後,借著一年翻了14倍的股價和近200億的融資,目前蔚來的賬上趴著200多億的現金,足夠支撐它再燒兩年,希望李斌慢慢燒,畢竟最近新能源車的股價可不太妙,下一筆融資也不知道在哪,而蔚來自己實現盈利這事,還遙遙無期。
蔚來上市至今股價走勢 截止2021年2月24日
蔚來的事說到這,差不多說完了,你要問,車呢?車呢?車呢?
不好意思,我覺得,蔚來的車,沒啥可說的,空氣懸挂值得說嗎?女王副駕值得說嗎?4.3秒百公裏加速值得說嗎?33.8米的刹車距離值得說嗎?NOMI人車交互系統值得說嗎?L2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值得說嗎?這些只要堆料,哪家做不來?這些也根本不是蔚來的核心競爭力,蔚來的核心競爭力就一個“燒錢”。
只要蔚來繼續燒錢,它的換電站,充電車就能鋪滿大街小巷,它的“NIO DAY”就能辦成超級演唱會,它的蔚來中心就能不斷增加,來滿足越來越多的車主需求,它就能繼續在APP上簽到領金幣,換各種各樣高逼格的生活用品,它就能“永遠讓用戶爽”。
但可惜,它的換電站,充電車別人沒法用,注定這些都是蔚來自己的成本,成不了社會的基建,也就注定它的換電和充電成本降不下來,從來沒聽說過哪個民用車企巨頭,自建加油站,還能好好賺錢的,法拉利也要乖乖排隊進站加油。而蔚來中心雖好,但是當車主越來越多,這裏必定變成兒童遊樂場,咖啡館,到時候要麽花錢擴建,要麽讓用戶“不爽”,蔚來難兩全。
沒有盈利就沒有未來,希望蔚來能明白。早點把心思放在車上,專心研發核心技術,降低不必要的服務營銷成本,別再當資本的寵兒,割用戶的韭菜。
也許作爲創業大佬,出行教父,李斌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但他要的不是一個百年車企,他要的只是“給企鵝系再添一個千億級別的上市公司”而已,不管這家公司是造自行車的,還是造汽車的,甚至是造風車的,只要在風口,能飛上天就行。
—— 完 ——
本文部分圖片及數據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坊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