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道總有理
據說遊戲玩家們有個熱血的集體夢想,那就是終有一日能收購暴雪,讓安度因成爲最偉大的國王;讓《守望先鋒》走出集結的那天;讓《爐石傳說》回到3D,順便催一下從月初鴿到月末的“平衡補丁”……1月份,這個夢想算是歪打正著地實現了。
毫無疑問,微軟這次的大手筆讓全球的遊戲玩家在同一時間激動地熱淚盈眶。687億美元是什麽概念?2021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965.13億元,其中自研遊戲國內市場銷售收入2558.19億元,國內遊戲用戶規模6.66億。
換句話說,微軟的一次收購,比國內去年遊戲行業一整年的總值還多。正當網友花式調侃微軟爸爸豪氣沖天時,大洋這邊的另一家科技巨頭“字節跳動”卻突然宣布裁撤戰略投資部門,涉及員工約有百人。另外我們一些耳熟能詳的巨頭們,在投資板塊也動作頻頻,抛售其早前的投資標的股份。
要知道,全球的互聯網大廠都有一個別人羨慕不來的“鈔能力”,買買買是他們共同的愛好,字節跳動成立至今,對外投資數量200起左右。剛剛進入2022年,行業內一靜一動或許預示著全球科技投資的環境,已經悄然變天。
創新消亡,但元宇宙無處不在
687億美元收購一個上古時代的暴雪,對于闊氣的微軟來講,到底值不值?很多暴雪忠實粉絲的第一反應都是否定,畢竟距離4600萬用戶峰值早已過去了5年,2021年的月度活躍用戶審視連3000萬都不到,據說在收購消息被爆出時,還有玩家連夜趕到微軟辦公大廈前頻頻鞠躬。
更何況微軟的“虧本生意”也不止這一樁,曾經諾基亞就是一個很好例子,但對于外界的不解與哂笑,微軟似乎並不在意,因爲它收購暴雪的意圖再明顯不過,那就是“元宇宙”。盡管暴雪這些年在遊戲領域的口碑一天不如一天,但元宇宙方面的布局卻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暴雪在全球範圍內共有超過1100件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近90%,且有720多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而進一步集中到元宇宙領域,有560多件專利申請,420件已獲得授權。
怎麽又是元宇宙?2021年,整個科技圈仿佛被元宇宙所屠戮。這一年,全球的互聯網大廠都對這個虛無缥缈的概念青眼有加,微軟、谷歌、Facebook領軍大洋彼岸,國內騰訊、字節、百度押注不止,總之,全球流入這個賽道的資本源源不斷。
毫無疑問,元宇宙的吸金能力天賦異禀,繼智能手機之後,元宇宙甚至被視爲全球科技領域第二個整合創新的風口,任何概念一旦與未來科技相捆綁,所掀起的資本波瀾就注定震天動地。從表面上看,各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所積累起的經驗是促使他們勇往直前的關鍵動力,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元宇宙到底是互聯網未來的衆望所歸,還是資本熱錢無處安放,科技創新後繼疲敝下硬捧出來的“傀儡”,這一點值得深究。
首先,全球互聯網正在失去創新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蘋果新機每年都被用戶诟病,谷歌之前的發布會上,一口氣湊了個‘硬件全家桶’,還被質疑産品抄襲亞馬遜Echo、WhatsApp和微信。國內走過互聯網如日中天的日子後,活力也明顯大不如前。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其中,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9.83億,較2020年12月增長僅218萬,短視頻用戶規模高達8.88億,較2020年12月只有增長1440萬。
反觀對岸的全球第一科技強國,曾經制造出無數科技神話的硅谷也正在逐漸失去光環。KPMG發布的全球科技産業創新調查中,有近十分之六的受訪者認爲,在未來 4 年裏硅谷將丟掉 “全球創新之都” 的王座。
而下一個硅谷將會出現在哪裏?目前全球範圍內的答案都不怎麽明朗,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期待美國出現新的科技創新中心恐怕不如人們所想的樂觀。畢馬威研究報告曾按照國家地區分列,統計全球幾大重點經濟體的創新影響力。
其中,有23%的占比認爲美國的科技影響力位列世界第一,而2018年這個數字爲34%;中國排名第二,占比有17%,而2018年則有26%,英國、日本、新加坡以及印度緊隨其後。不難看出,從34%下降到23%,26%下降到17%,這背後隱藏著無數對各國創新積極性的質疑聲。
硬件不夠,內容來湊
在微軟收購暴雪之前,R星的母公司Take-Two在1月10日剛剛以127億美元收購了Zynga,創下了遊戲界最大的收購紀錄,有意思的是,這個紀錄只維持了一周。在過去的2021年,遊戲出其不意地成爲全球投資的高頻賽道。
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範圍內遊戲行業一共發生了342起投融資並購,其中海外122起,國內220起,均超過了往年。微軟的“鈔能力”有目共睹,國內大廠的闊綽程度也絲毫不遜色,以騰訊爲例。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騰訊投資的遊戲公司比例從2019年的6.56%上升到17%,2021年上半年,騰訊更是投資超過40家遊戲公司,這個頻率意味著每四天就要出手一次。可以想象,當元宇宙大行其道,遊戲便跟著沾光。
爲什麽偏偏是遊戲?
一方面,作爲元宇宙“內容”的核心,遊戲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這個意識模糊的概念,一個形象客觀的理解方式。科技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在某些時候過于虛幻,遊戲就是元宇宙在現實世界一個恰如其分的落腳點。
另一方面,元宇宙依托沉浸感所要求的硬件市場,真實情況不盡如人意。在海外,紮克伯格先下手爲強,信馬由缰地在整個領域圈了一片又一片,據悉,Meta共投資了24家涉及元宇宙的公司,多數以VR/AR硬件有關的創業公司爲主。IDC預測,2021年全球VR虛擬現實産品同比增長約 爲46.2%,且未來幾年中將保持高速增長,2020至2024年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約爲48%。
可單純就技術來說,虛擬硬件遠遠達不到資本所期待的程度,在當前的5G環境下,多數設備一旦運行時間過長,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視覺眩暈,尤其元宇宙的世界架構過于宏大。國內方面更是如此。
2016年是VR/AR元年,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當年中國相關項目的融資事件達120起,累計融資額近25億元,但僅僅相隔一年之後,熱度就煙消雲散。國內的虛擬硬件起步本來就晚,曾經整個行業出貨量最多的並不是哪家被資本捧在手心上的創業公司,而是大名鼎鼎的“華強北”。
2016年,“每日經濟”的一篇文章中報道過,在華強北經濟大廈裏,只有幾平方米的的VR設備店鋪隨處可見。檔口高峰時期,一款VR手機盒子的平均日零售銷量能達到1000台,進一步分銷到渠道的數量則能達到10000台。
深圳OEM廠最大月出貨量能夠實現50萬台以上,中等出貨量在20萬-30萬台,甚至不少訂單來自海外,IDC機構的調查顯示,當年世面有95%的VR設備來自華強北。即便是過了這麽多年,這個行業也沒有成熟太多。
以被字節跳動收購的Pico爲例,根據IDC報告顯示,2020年Pico位居中國VR市場份額第一,2021年3月完成2.4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去年5月,該公司發布了新品,開售24小時銷售額便破千萬。看似場面火爆,但是一台定價兩千多的VR設備,千萬的銷售額在實際上不過僅有五千台而已。
硬件不行,內容來湊。這無疑是目前全球科技巨頭偏愛遊戲的主要原因,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用戶與內容的適配性,遊戲都成了切入元宇宙的最佳路徑,而這背後正是硬件條件失語的必然結果。
全球科技投資爲何突然“兩極分化”?
美國《經濟學人》雜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全球科技産業正在從一個囤積利潤的時代轉向一個再投資時代。這句話毋庸置疑,大洋兩岸在投資市場上幾乎都成了科技巨頭們的金錢秀場。
數據顯示,美國前十大科技公司的總資産在五年之內增長了兩倍,高達1600億美元,如果將並購與入股小公司的交易一起計算在內,這一數字則攀升至2150億美元。無獨有偶,國內截止2021年8月底,整個企業風險投資機構中互聯網行業占到了21%。
國外收購行爲最激進的唯微軟莫屬,自2016年起,微軟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並購行動,2020年,微軟收購了九家公司,2021年有14家。谷歌2020年進行了8次收購,2021年也進行了5次公開收購。
投資業務俨然成了科技巨頭商業版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內的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互聯網主流CVC發生了近千起投資事件,騰訊、小米、阿裏巴巴、字節跳動在2021年分別投資298起、124起、76起、70起, 騰訊2020年年報顯示,合營、聯營公司的投資資産總額達3152.58億,占總資産的29.76%。
但2022年以後,全球科技投資的動向明顯開始兩極分化,1月份,微軟與字節跳動的對比已然能說明問題。而巧合的是,2022年1月10日,張勇宣布退出微博董事會,去年12月,騰訊以派息的方式減持京東,阿裏也接連退出了芒果超媒在內的多家媒體。
此消彼長,看上去頗令人費解。事實上,全球兩派科技大廠在同一時間段突然相互背離,與彼此當下所處的大環境有直接關系。
首先看國內,走過投資紅利爆炸的年代,科技大廠的投資意義正在逐漸消亡。2021年第三季度,互聯網企業財報普遍大幅度下滑,而造成這種慘烈狀況的原因正是資本無序擴張,以百度爲例,2021年第一季度,因爲快手,百度獲得淨利潤256.5億,可惜隨著快手市值蒸發,2021年第三季度,曾經對快手的投資讓百度當季淨虧損165.59億,再加上愛奇藝、知乎,百度負重難行。
同樣的,2021年上半年,京東物流、每日優鮮、水滴、知乎在內的13家上市企業不斷浮虧,嚴重影響了騰訊去年的業績。此外,2021年互聯網反壟斷如火如荼,全年有39家企業被喊話,9家企業被罰,共開出200億罰單。
回望去年一整年,國內互聯網投資既熱鬧,又慘烈。新的一年,折騰夠了的資本們不得不與民休息,停下來靜觀其變。而國外恰恰相反,坦白來講,微軟們根本沒有停下的機會。
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報告》,技術與知識密集度越高的國家受全球價值鏈供給沖擊的影響就越大。作爲全球第一科技大國,美國科技産業在這兩年裏受到了全球價值鏈供給的嚴重沖擊。據《紐約時報》報道,受疫情影響,美國股市一度暴跌,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Alphabet等市值總共損失了逾1萬億美元。
再者,從2020年開始,美國的主要景氣指標就一再走低,2020年10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爲39.8,比上月大幅下降了6.6個點。據英國共識公司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增長2.0%,比上季度放緩0.5個百分點。
科技大廠們的擴張至少可以暫時緩解美國的經濟僵局。路透社在之前報道,蘋果的新總部就曾爲全美創造了13000多個崗位,在美國巨頭投資版圖分布中,五分之二用于無形資産,三分之一用于實體工廠,其余用于交易。
還有一點,大型科技公司投資可以降低其在經濟總産值中所占的比重,2018年,谷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微軟和Netflix的自由現金流(投資後剩下的現金)在美國GDP中所占的比重就略有下降,大約只剩0.6%。
一動一靜,縱觀全球科技投資進程,這是極其罕見的一幕,但在泾渭分明的局勢下,兩邊何嘗不是都在盼望著能逆境生長。
【钛媒體作者介紹: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衆號:道總有理(daotmt)。本文爲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