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已經完成了國際化嗎?並沒有,但是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不斷前行。
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把人民幣國際化分成3個階段:貿易、投資、儲備。換言之,中國人民幣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
其中貿易這部分主要爲支付,人民幣作爲媒介的國際貿易,截至2018年,貨物貿易人民幣收付額3.7萬億元,同比上升13%,在本外幣跨境收付中占比11.7%。我們也有自己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CIPS。
儲備方面,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人民幣開始成爲重要的儲備貨幣。據不完全統計,已有60余家海外央行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彙儲備。
其實,重點要說的是投資。除了上面所說的CIPS系統,2018年全年,共有1186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1980.6億元。
而最新,在東盟市場,中國人民銀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牽頭,將要建立一個集金融市場連通、金融監管合作、跨境投融資合作于一體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融資體系。以後,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市場成爲人民幣交易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在西方市場,當地時間11月5日,中國15年來首次在巴黎發行40億歐元主權債券。這是迄今爲止中國單次發行最大規模的外幣主權債券,也是第一筆在法國定價發行並上市的中國主權債券。而中國的債券也受到歐洲的追捧,總申購金額超過200億歐元。這樣的舉措,不僅僅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進步,也爲深化中法乃至中歐的經貿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人民幣彙率方面,人民幣表現越來越韌性十足。11月6日,在岸人民幣收盤縮量小升,中間價則大漲逾300點創近三個月新高。
在市場樂觀預期下。客盤結彙較多,不過不少市場參與者或會擇機逢低購彙以減少前期損失,令人民幣面臨一定賣壓;當前離岸人民幣一周和一個月的期權隱含波動率走升,也意味著市場對未來彙價走勢存在分歧。近期人民幣會在7附近整固,接下來怎麽走市場還有分歧,這從走升的短期限隱含期權波動率就可以看出。顯然,市場從狂歡中重返現實後,卻也遏制了風險貨幣的進一步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