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給大家介紹了黃金的金融發展史,這回給大家介紹一個國際黃金市場,包括倫敦、蘇黎世、紐約、香港、東京、新加坡6個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
1804年,倫敦取代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爲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香港的交易。市場黃金的供應者主要是南非。1982年以前,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經營黃金現貨交易,1982年4月,倫敦期貨黃金市場開業。目前,倫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的特點之一是交易制度比較特別,因爲倫敦沒有實際的交易場所,其交易是通過無形方式–各大金商的銷售聯絡網完成。交易會員由最具權威的五大金商及一些公認爲有資格向五大金商購買黃金的公司或商店所組成,然後再由各個加工制造商、中小商店和公司等連鎖組成。交易時由金商根據各自的買盤和賣盤,報出買價和賣價。
倫敦黃金市場交易的另一特點是靈活性很強。黃金的純度、重量等都可以選擇,若客戶要求在較遠的地區交售.金商也會報出運費及保費等,也可按客戶要求報出期貨價格。最通行的買賣倫敦金的方式是客戶可無須現金交收,即可買入黃金現貨,到期只需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即可,但此時客戶不能獲取實物黃金。這種黃金買賣方式,只是在會計賬上進行數字遊戲,直到客戶進行了相反的操作平倉爲止。
倫敦黃金市場特殊的交易體系也有若幹不足。首先:由于各個金商報的價格都是實價,有時市場黃金價格比較混亂,連金商也不知道哪個價位的金價是合理的,只好停止報價,倫敦金的買賣便會停止;其二是倫敦市場的客戶絕對保密,因此缺乏有效的黃金交易頭寸的統計。
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于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爲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以及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于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蘇黎世黃金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于倫敦。
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三大銀行不僅可爲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三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蘇黎世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三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爲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世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爲蘇黎世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不受漲跌停板限制。
美國黃金市場
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爲主)爲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爲例,該交易所本身不參加期貨的買賣,僅提供一個場所和設施,並制定一些法規,保證交易雙方在公平和合理的前提下進行交易。該所對進行現貨和期貨交易的黃金的重量、成色、形狀、價格波動的上下限、交易日期、交易時間等都有極爲詳盡和複雜的描述。
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曆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爲標志。1974年,香港政府撤消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後香港金市發展極快。由于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引起了歐洲金商的注意,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當地 “倫敦金市場”,促使香港成爲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目前,香港黃金市場由三個市場組成:①香港金銀貿易市場,以華人資金商占優勢,有固定買賣場所,主要交易的黃金規格爲99標准金條,交易方式是公開喊價,現貨交易;②倫敦金市場,以國外資金商爲主體,沒有固定交易場所;③黃金期貨市場,是一個正規的市場,其性質與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性質是一樣的。交投方式正規,制度也比較健全,可彌補金銀貿易場的不足。
東京黃金市場
東京黃金市場于1982年成立,是日本政府正式批准的唯一黃金期貨市場。會員絕大多數爲日本的公司。黃金市場以每克日元叫價,交收標准金的成色爲99.99%,重量爲1公斤,每宗交易合約爲1000克。
新加坡黃金所
新加坡黃金所成立于1978年11月,目前時常經營黃金現貨和2、4、6、8、10個月的5種期貨合約,標准金爲100盎司的99.99%純金,設有停板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