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我們把賣肉類和蔬菜水果的市場稱作菜市場。
新加坡的習慣是叫做濕巴刹。巴刹一詞來自馬來語,原來的拼法是Pasar,意思是市場、集市。而濕巴刹是指售賣海鮮水産的檔口總會因爲保鮮冰塊的融化或者沖水導致地面濕漉漉的,于是就把出售海鮮水産、肉類、蔬菜水果的檔口統一稱爲濕巴刹。
我帶大家來看看新加坡的社區早市。
首先,我們得買點兒菜。
魚、蝦、蟹都還齊全,但是社區巴刹的品種不會很多,一般來說,滿足家庭的基本需要是沒問題的。
肉類嚴格區分清真和非清真,作爲吃慣了豬肉的我們自然是少不了糖醋排骨、大骨棒熬湯、韭菜豬肉餡餃子這些家常美食的食材采購。
蔬菜品種基本和國內的菜市場差不多,但有一些也比較特別,比方說有一種姜叫文東姜,來自馬來西亞彭亨州文東縣,這種姜個頭不大,水分不多,但是辣味很足,煮魚燒肉去腥很好用,很入味,價格也相對貴一點。
還有下圖和文東姜擺在一起的青色小果子,坊間稱作酸柑,是類似于檸檬的用來榨取汁液的果子,可以入菜煮湯,調制酸柑果汁,酸度很高,愛吃酸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
准備好了一天家人的夥食,肚子餓了的話,緊挨著濕巴刹的通常就是社區裏的熟食與小販中心,也就是我們國內的各種餐飲檔口中心。
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這裏的餐飲中心,早上開了市,有的經營早、午時段,有的經營午、晚時段,只要檔口開著,隨時可以來吃,有些檔口營業到晚上九、十點。
新加坡生活節奏快,很多人上班時間段不一樣,七點半、八點、九點打卡的均有,中午飯的時間各公司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規定,有十二點到一點的,有一點到兩點的,總之食客們來了,隨點隨食,沒有什麽固定的飯點。
大部分的新加坡人早餐從一杯咖啡或者奶茶開始,雖然是熱帶地區,但是熱熱的咖啡和奶茶能提起一天的精神,再配上自己屬意的美食,爲接下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好心情。
魚丸面、炒粿條(炒粉)、叻沙、雲吞面都是有代表性的南洋美食,最近有很多熟食與小販中心推出了皮蛋苋菜湯,可以配飯、加粿條,多吃青菜健康又補充維生素,很受歡迎,時常需要排隊等候。
魚湯素來是傳統食物。
全新加坡島每個商場的飲食中心、社區的熟食中心、旅遊景點的檔口,必不可少。
照顧各種口味,炸魚頭、炸魚肉,鮮魚頭、鮮魚肉,加魚籽、豆腐、 青菜,點一碗米飯,簡單又營養,新幣五六塊,還是很實惠的。
最近疫情還沒有解除,大家仍然需要保持安全距離,圖片裏凳子上貼的紅色膠帶,就是在提醒大家,一張桌子只能面對著坐兩個人。
出行依然是要求帶口罩,聚集性的活動很久都沒有舉行過了,但人們的生活逐漸在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