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起,大衆日報及客戶端等全媒體平台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大型主題報道,記者深入16市基層一線調研采訪,集中展現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生動講述各地砥砺奮進、創新實幹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山東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第十五期報道,“三個十大”看東營,包括:“十大創新”看東營、“十強産業”看東營、“十大擴需求”看東營全媒體報道,以及專家點評、視頻報道、數據圖示等。
“十大創新”看東營
視頻加載中…
加強科創平台建設,聚力突破關鍵技術,東營——
科技研發緊盯産業需求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廣寅 李明
8月19日,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的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正圍繞汽車尾氣淨化進行聯合攻關,他們緊盯儀器,觀察著各種化學反應現象,記錄著實驗結果。
“排氣筒中的尾氣處理裝置生産涉及催化劑塗覆、催化器封裝、催化器匹配等多項技術,此前一直被國外企業所掌握,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在東營落地後,聚力攻關,讓這一技術難題逐漸成爲曆史。”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院長沈美慶介紹。
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創新實行“以院帶園”的發展模式,以稀土催化研究院爲核心,與中試基地、産業園區一體規劃、同步建設,形成了上下遊融合的完整稀土汽車催化産業鏈條,集中布局了總投資55億元的産業鏈上下遊9個關鍵項目,全部投産後將形成汽車催化産業鏈閉環,實現汽車催化系統中的鉑、钯、铑貴金屬使用減量以及回收和循環利用,有助于破解我國鉑、钯、铑貴金屬資源短缺的困局。
“東營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産業發展需求,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提升産業競爭優勢,推動‘創新鏈+産業鏈’實現協同發展,爲全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東營市委書記楊國強說。
緊盯重點産業創新需求,東營集聚創新要素,圍繞新材料産業建鏈建平台,構建起由稀土催化技術研發、基礎材料生産到終端産品制造及應用、戰略性資源循環利用的稀土催化産業鏈條;圍繞石化産業補鏈建平台,建設了山東高端石化領域唯一的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引進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碳中和研究院,重點推進實施補鏈項目15個;圍繞強鏈建平台,石油裝備産業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采油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石化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共建東營石油技術與裝備産業研究院,推動勝利油田“三院”集聚發展,提高重點産業整體創新力……
7月17日,由威飛海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與中海油聯合研發的、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淺水水下采油樹系統開發項目在渤海點火成功。“我們與中海油組建了聯合攻關團隊,曆時三年,完成國産化淺水水下采油樹系統的1358個零部件的設計、加工、組裝和測試工作,攻克了淺水水下生産系統技術難題。”威飛海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科技技術中心副主任王濤說。
瞄准關鍵核心技術,東營整合配置科技資源,搭建高能級平台,集聚優勢力量,鼓勵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高能級研發平台實施産業關鍵技術攻關。目前,東營建立了覆蓋面廣、專業性強的創業導師體系和創業輔導團隊,創業導師隊伍達到788人,黃河口創業園彙聚60余所高校院所400余名專家,打造專家服務平台,組建了綠色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7個專家論證會委員會,搭建孵化企業發展服務智庫,爲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眼下,在山東省黃三角農高區國內首個針對鹽堿地育種的加速器裏,多個耐鹽大豆新品系在精細調節模擬的光、溫、水、氣環境中長勢良好,有效縮短了育種周期。
東營還加速推進産學研合作,以“點單式”科研實現科技供給與市場需求精准對接,加快創建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等48家高校院所合作,引進人才團隊98個,建設完善了耐鹽植物精准快速育種、病蟲害生態防控等8個重大科研平台,鹽生植物種質資源庫搜集鹽生作物種質資源2.1萬份,耐鹽堿種質資源圃完成1.46萬份種質資源種植。
創新驅動下,今年上半年東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高于GDP增速4個百分點,50個省技術創新項目、79個智能化技改項目、83個綠色化改造項目順利推進。
東營多措並舉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吸引集聚優秀人才,創優營商環境
激活創新動力源 打造發展新引擎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廣寅 李明
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爲動力,創新需要實幹爲支撐。今年以來,東營聚焦聚力落實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出台《東營市“十大創新”2022年工作實施方案》,謀劃推出有特色亮點、示範引領性強的改革舉措,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圍繞落實“十大創新”,東營推出了90項重點改革舉措,將落實創新任務情況納入綜合考核體系,持續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主體,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生態圈;加速人才引育,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全面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企業成長“沃土”。
釋放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潛能
連日來,在東營墾利經濟開發區“智能制造+園區”(智園)的山東格熵熱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忙著調試宏蜂窩基站換熱器生産線。
“得益于‘智園’的服務,從去年12月進駐,我們這個‘專精特新’項目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實現落地試生産。”山東格熵熱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曉娟,對這裏的周到服務很滿意。
爲提升對招引項目和人才的承載力,爲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地創造便利條件,墾利經濟開發區高標准建設了“智園”,該園區也是東營第一宗“標准地+定制廠房”融合項目,項目邊招商邊建設,避免了廠房閑置,實現了資源高效配置。目前,格熵熱能一期宇航級熱控系統研制及應用項目已經正式投産,預計首年可實現産值2億元。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爲活躍和最具潛力的群體。日前,東營出台《東營市“十大創新”2022年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門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政策,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實施精准化對接服務,力爭年內新增50家以上“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
在東營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作人員按下AI工業視覺識別模擬産線的“啓動”鍵,一個個機械手臂對模擬展示的蜂窩陶瓷樣品拿起進行AI識別,可完成開裂、彎曲、變形等30類缺陷的甄別。“這套AI工業視覺識別系統應用後,人工運營成本下降60%、質檢效率達到人工的2—3倍,有效解決了工業産品線人工質檢的效率、准確率及運營成本等問題。”東營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項目經理劉志強介紹,該項目自去年6月份運營以來,已服務企業600余家,實施了140余個數字化轉型項目。
圍繞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建設,東營實施孵化器和衆創空間動態評估,完善績效評價政策,健全動態監督機制,引導孵化載體注重提升企業孵化質量,提升創業服務質量,搭建全方位創新創業生態圈,向高質量、專業化方向發展。目前,東營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備案企業已經達到了587家。
7月26日,在東營市知識産權“入園惠企”活動中,山東天元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了2000萬元的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貸款。公司財務負責人劉康康說,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爲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路徑,這筆貸款爲公司近期在測繪、新材料、軟件開發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及應用提供了及時的資金支持。
爲優化科技金融支持方式,東營積極推動用好省市和金融機構風險共擔模式,服務科技型企業融資,不斷擴大科技成果轉化貸款規模,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或科技專營機構,加強科創金融産品工具創新應用,增加科技信貸投入。今年上半年,東營爲科技型企業提供62筆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貸款,共2.81億元。
打造黃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
勝利油田勝利自動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不足四年時間,便實現了年産值逾500萬元。帶領公司穩步發展的主人公,是研究生畢業僅四年的楊斌。
“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恰好看到了勝利大學生創業園的宣傳推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來了。”坐在勝利大學生創業園的辦公室,楊斌回憶起創業之初的情景。
楊斌來到勝利大學生創業園後,小到職工就餐問題,大到參加全國創青春創業大賽的各項事宜等,創業園的幫助讓他有了“主心骨”。創業園負責人劉彬三說,勝利大學生創業園聚力降低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風險與創業成本,先後成功孵化出海澤檢測集團、旭瑞智能等370余家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創業實體,獲得各類知識産權210余項。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的聚集,源于人才平台承載力的持續提高、人才發展的沃土不斷增強“肥力”。近年來,東營市以平台賦能,加快吸引集聚各類優秀人才,發布“揭榜挂帥”項目65個,涉及金額超過1.1億元;制定出台“人才新政40條”,推動全市頂尖人才支持、大學生補貼、引領型平台建設等政策標准達到全省前列,東營每年平均新增財政支出不低于2億元,每年總支出達5億元,爲人才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加速推動人才資源彙聚。
爲了讓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德利留下發光發熱,河口區政府專門設立了1000萬元“高德利院士創新引導基金”。正是看中了這份誠意,高德利院士帶領擁有10余名博士的核心技術團隊,新研發的高效PDC金剛石鑽頭已經初步實現産業化,爲100多口油氣井提供個性化鑽頭提速方案,實現國際同類産品綜合性能同比提升10%以上。
聚焦高層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兩類重點人才,東營創新思路舉措,對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進行全面深入摸排,確定重點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市屬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各級事業單位共2.6萬余個人才需求,集中對外發布。精准布局招才引智網絡,積極調動市場化、社會化引才力量,遴選首批20名“夢想東營合夥人”,通過“以才引才”方式,助力精准引才,引進高層次人才240名,較去年同期增長50%;超額完成省定博士、碩士和海外留學人才引進任務,其中博士完成306.67%。
統籌全市人才資源,東營市還舉辦了黃河三角洲人才工作推介會、黃河三角洲“人才周”等系列活動,積極打造“黃河入海•才聚東營”人才工作品牌,“一龍頭、四高地、五片區”人才發展格局正在隆起。東營市位居中國城市引力100強第38位、全省第3位,在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強居49位、全省第4位,黃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正加速形成。
破解企業群衆辦事的痛點難點堵點
日前,山東惠寶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業務人員李旭嵩通過“愛山東”App,領取了東營首張電子版《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産許可證》。這意味著對建築類企業來說,以後只需要一部手機,在全省都可以隨時亮證、驗證辦理業務,不再需要隨身攜帶、上傳紙質證書。
4月初,東營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和市住房城建管理局聯合牽頭,組織市政務服務平台、市大數據中心電子證照庫和“愛山東”App三家技術運維人員組成攻堅團隊,對8類證照的各個技術標准和涉及字段參數等逐個對接,最終實現通過政務服務平台全程辦理、出證,在“愛山東”App實現亮證的業務,也爲東營市“無證明城市”建設探索作出重要嘗試。
推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全市通辦、跨域通辦”,是東營市聚力改革攻堅、提升服務效能的一個縮影。聚焦企業、群衆辦事的痛點、難點、堵點,東營加強政務服務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標准化推進流程再造,將行政審批事項有關工作內容,全部進行標准化管理,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目前,東營已實現政務服務事項140項“跨省通辦”、20項黃河流域內“跨域通辦”,年內推出200個“一件事”主題服務場景。
“我們廠區的用電是雙回路嗎?天然氣管線離我們廠區還有三百米,能否再向我們廠區延伸?”“我們園區的用電都是雙回路,一備一用,滿足企業安全用電需求。天然氣管線接口我們會與燃氣公司溝通,將管線向你們廠區延伸,方便你們接入……”日前,富潤昇高分子材料項目負責人丁鵬到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新材料産業園,就企業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尋求園區幫助,園區方面當場給予解決。
山東富潤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産八萬噸有機磷系環保型阻燃劑及上下遊配套項目,總投資3.2億元。項目入園合同簽訂之前,園區就臨時辦公用房、公司注冊、項目立項、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前期工作,給予全程指導服務,並及時上門了解項目進展情況,現場解難題,讓客商省心、安心。
東營對標學習深圳、蘇州等先進城市經驗,積極倡樹對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理念,從企業開辦之初就要有招商隊伍全流程跟蹤、一站式服務,企業運營中也要提供精准化、全周期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隨叫隨到、服務周到”,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
東營還建立市領導聯系基層點、“政企面對面,親清解難題”、工業企業困難問題辦理工作機制等制度,幫助解決生産經營、項目建設、市場開拓、資金融通、交通物流等方面問題200余個,出台加強中小企業纾困幫扶“30條”、市級政策清單124條,全面抓好惠企政策兌現。截至6月底,東營累計退稅、減稅、緩稅、降費80余億元,其中退稅惠及企業2600余戶。
短評
培育優質軟環境 增強創新推動力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廣寅
隨著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東營在全國全省大局、在黃河全流域的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如何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東營擔當、作出東營貢獻?東營正以改革創新作爲突破口進行統籌謀劃、深刻作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優質軟環境則是涵養創新動力的土壤。近些年,東營一直在努力厚植發展沃土,吸引更多的企業家、投資者、創業者、奮鬥者來東營創新創業,讓創新活力充分湧流。
優質軟環境需要人來打造,尤其需要各級黨員幹部率先帶頭。東營持續推動幹部作風轉變,倡樹“創新實幹、事爭一流”的鮮明導向。從生産車間到項目工地,都能看到黨員幹部實幹笃行、奮楫爭先的身影,他們及時把握企業的需求,爲其創新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聚集更多資源。
優質軟環境的打造,需要讓創新創業者感到城市的溫度。建設東營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園、開展2022年新就業大學生“暖心行動”暨青年學子家鄉行活動等創新舉措,讓不同規模的企業和不同行業的創業者,都感受到東營這座城市對每個主體的尊重,這份“城市溫度”,讓他們能在各領域放開手腳去創新、大膽嘗試去突破。
優質軟環境的打造,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爲功,更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協作和高效配合。有了優質軟環境的培育、鼓勵和推動,創新的東營,未來可期。
“十強産業”看東營
優選5個重點産業18條産業鏈,“一鏈一策”精准補鏈延鏈強鏈,東營——
主攻鏈條經濟,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明 李廣寅
日前,位于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山東泰特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500噸/年特種環氧樹脂項目首條生産線投産,並産出合格産品。該項目不僅填補了山東省此類産品空白,也助力山東成爲全球最大的特種環氧樹脂生産基地。
“産品廣泛應用于光刻膠、3D打印等領域。”泰特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彪介紹,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特種環氧樹脂生産企業,當初全國有8個化工園區給公司遞出了橄榄枝,但完整的産業鏈布局和“鄰牆供應”優勢讓泰特爾最終落戶東營。
“丙烯産業鏈是目前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涉及企業最多、産品最豐富的産業鏈,這條産業鏈往下延伸,走到制作芯片的光刻膠材料就差‘臨門一腳’了。”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濤介紹,去年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已形成涉及33家丙烯産業鏈企業、總産值442億元的産業集群,從丙烯原料到新型樹脂、光學膜的丙烯産業鏈逐漸完善。
全面推行重點産業“鏈長制”,發力主攻鏈條經濟。東營市優選5個重點産業18條産業鏈,“一鏈一策”精准補鏈延鏈強鏈,著力打造萬億級石化産業集群、2000億級新材料産業集群、千億級石油裝備和海上風電産業集群。拉長優勢産業鏈,讓優勢産業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找到優勢位置,東營在産業鏈中培育更多關聯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增強企業在産業鏈中的競爭力,從而讓傳統産業在鞏固優勢的基礎上更有競爭力。
石化産業是東營市的第一大支柱産業,列入全省支柱産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石油和化工産業産值占全市工業産值的66%、全省石油和化工産業産值的22%。順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變化,東營按照“一區、一片、多點”發展布局,加快建設綠色石化産業鏈群。2021年,化工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煉油行業,成爲拉動工業增長第一動力。
鏈式發展思維在“四新”經濟領域也集中展現,並已聚“鏈”成勢。日前,全省新開工規模最大的中藥産業化項目——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物醫藥研發産業園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依托鳳凰制藥、信合制藥、益盟盛藥業、康寶生化等重點企業,利津縣圍繞配套拉伸産業鏈條,進一步開展工藝技術改造、生物醫藥研發,推動産業向規模化、專業化、低碳化、高端化發展。東營市也成立生物醫藥産業鏈工作專班,加快化藥與化工兩個産業關聯耦合,推進技術、設備、人才共享,挖掘産業協同升級潛力。
這幾年,越來越多像鳳凰制藥這樣的企業在東營崛起,有力提升了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優勢高新技術産業成爲東營的優選項,功能陶瓷新材料産業園、稀土催化材料産業園、氧化鋁纖維産業園、生物醫藥産業園等園區成爲東營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立足現有産業基礎和資源禀賦,做大做強鏈條經濟,東營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集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增速高于全市工業15.8個百分點。其中,新材料産業、生物醫藥産值分別增長11.1%和27.9%。
鏈條經濟的快速起勢離不開全方位的保障。前不久,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紙代塑”高端伸性紙機正式投産,爲這家傳統造紙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紙代塑”的技術關鍵在于紙張的強度和透氣度的“兼容”。一直以來“二者不可兼容”成爲技術難題。科研攻關的關鍵是人才,如何引進行業內頂尖人才一度讓企業犯了難。就在此時,作爲全縣造紙産業“鏈長制”牽頭單位的廣饒縣工業和信息化局下發了企業人才需求調查表,華泰抓住時機提出申請。很快,在廣饒縣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門的牽線搭橋下,華泰成功引進行業領軍人才,組成科研攻關小組實現突破。
爲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東營還建立了“要素跟著項目走”“3+N”“1+N”項目會商等機制,制訂了引領型平台建設計劃、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辦法,設立了産業鏈服務“專班”,給每個項目配備服務“專員”,爲企業提供了項目接洽、建設、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東營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加快布局新興産業,實施工業技改提級行動
轉型蹚新路,蝶變黃河口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 明 李廣寅
黃河,咆哮萬裏,一路奔湧,在入海處的黃河三角洲孕育出萬千氣象。作爲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在這片土地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昂首闊步。
全省最大的石化産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産基地、石油裝備制造基地、高端納米級電子陶瓷材料生産基地……東營市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方面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枝”;一方面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讓“新芽成大樹”,走出一條個性鮮明、步履穩健的綠色發展之路。
鍛造長板,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
夏末秋初的夜晚,東營港疏港高速如一條長龍向遠方延伸。在東營威聯化學有限公司200萬噸/年PX二期項目建設現場,燈火通明的塔架外,幾處吊裝工作正在進行。“爲了趕工期,工人們早上6點半就來了,一些工點的施工要進行到晚上。”工藝管道工程師劉鵬說。
PX二期和不遠處的PTA項目是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芳烴産業鏈的重要一環。總投資180億元的對二甲苯和精對苯二甲酸項目整合了東營市8家地煉企業原料資源,是地煉企業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轉型的標志性項目;未來該産業鏈可以進一步向下遊聚酯行業延伸,打造以新型特種聚酯爲重點的對二甲苯産業鏈。
作爲全省高端化工産業“PX—PTA—聚酯”産業鏈的唯一“鏈主”企業,東營威聯化學有限公司200萬噸/年PX項目一期已經建成投産,PX二期和250萬噸/年PTA項目正加緊建設。這些項目正有效延鏈補鏈芳烴産業鏈條,加快推動東營石化産業由“單打獨鬥”向“全産業鏈一體化協同發展”轉變。
高端化工是省“十強”産業之一,也是東營的特色優勢産業,正向著綠色、循環、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東營把建設綠色循環高端石化産業基地作爲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有序推進煉化産能優化整合,全力打造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重點以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爲主體,建設魯北高端石化産業基地核心區。
石油裝備産業是東營另一大傳統優勢産業。8月19日,在山東永利精工石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根根口徑不一的鋼坯管碼放整齊,工人們正操作著數控機床生産接箍和油套管。公司副總經理李國棟介紹,這種特殊螺紋的油套管,具有聯結強度高、氣密性強、抗高溫蠕變的功能,可以廣泛應用在深井、超深井等非常規開采領域。
石油開采轉向非常規、智能化改造正成爲趨勢,也面臨著突破高端“卡脖子”技術的挑戰。應對這些挑戰,永利精工組建了30多人的研發團隊,現在公司可以生産全套的高端油井管,成爲全國石油套管接箍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企業。
東營聚焦鑽完井裝備、采油裝備、海洋石油裝備等3條産業鏈,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高端大型成套産品研發,實施威飛海洋水下生産系統、勝機智能修井機等重點項目,加快構建“制造+服務+品牌”融合發展價值鏈,全力打造高端智能石油裝備制造基地和油服企業總部基地。
聚焦優勢産業,東營發力主攻鏈條經濟,全面落實“鏈長制”,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高質量、鏈群化、開放型現代化産業體系,精准打通供應鏈堵點、斷點,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烯烴芳烴、高端石油裝備、橡膠輪胎、功能陶瓷材料産業入選省“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化工産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煉油行業,成爲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向新而行,“四新”經濟引領蝶變
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瓷5000萬升/年汽車尾氣淨化用蜂窩陶瓷産業化項目現場,機器人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正對産品進行裝配和檢驗。蜂窩陶瓷是汽車尾氣後處理系統的核心部件,在汽油車、柴油車及輪船尾氣淨化領域被廣泛應用,可以消除機動車産生的多種有毒有害氣體或顆粒物。
“項目運用直通式蜂窩陶瓷薄壁化技術等自主技術,使蜂窩陶瓷産品在薄壁化、低膨脹、高目數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解決了汽車尾氣催化淨化領域的一系列‘卡脖子’難題,獲得了出口歐盟資質。”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常務副總朱恒介紹,項目達産後,可年産蜂窩陶瓷載體産品5000萬升,産值20億元,利稅8億元,進一步穩固國內最大蜂窩陶瓷生産企業的地位。
戰略性新興産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是動能轉換的“加速器”,更是“四新”經濟的重要載體。東營瞄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産業發展制高點,積極探索實踐,論證實施了一大批新興産業項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成長壯大,成爲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利津數據(內容)産業園展廳,大屏幕上顯示著農作物價格、害蟲、降雨量等信息。華爲、碧桂園、騰訊等企業也能與農業産生交集,它們能爲生態農業提供數字化服務,進而促進農業的智能化發展。如華爲助力5G智慧農業的發展,利用無人機和農用機器人控制雜草。
利津數據(內容)産業園以“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爲目標,以“數據孵化、智慧産業”爲主線,聚力打造“數據采集、數據管理、數據應用、數據變現、數據安全”五大業態的創新創業新高地。除了農業領域,高性能算力體系基礎設施也在加快構建,支撐周邊石油化工、先進制造、高端裝備等行業開展大規模算力服務。
目前,園區已進駐浪潮集團、摩貝化學、騰訊農業等“四新”企業,與雲測數據、91再生資源、京博雲商等一批科技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數字基建、金融扶持、人才集聚、專業運維等四大支撐要素正在形成。
今年,東營市在數字經濟發展上協同推進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加快培育發展高端軟件、信息通信等産業,並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合東營軟件園、大學科技園、光谷未來城等6處平台建設數字經濟産業園,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推動數字經濟實現新突破。
聚焦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東營市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會展經濟、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培育康養、托幼、家政等“幸福産業”。同時,推進傳統商貿流通企業、連鎖商超、零售網店數字化轉型,培育首店經濟和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等新業態,激活經濟增長新動能。
技改提升,制造業向高質高端邁進
8月17日,在和達(山東)橡膠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排排嶄新的智能裝備正有條不紊地運行,除了關鍵崗位,難覓工人身影。在成型工段作業現場,3台剛從荷蘭引進的VMI VAST載重輪胎成型機開足馬力趕制胎胚。“這款智能化全自動成型機在胎胚生産過程中能夠實時抓取分析上百項數據,實現智能壓合,短短150秒便可生産一條胎胚,可以達到8小時180—190條的單班産能,生産效率提升45%,輪胎的均勻性、安全性等有著明顯優勢。”設備技術部部長孫振衛介紹。
和達(山東)橡膠科技有限公司先後投資4.3億元,實施全鋼子午胎生産裝備智能化改造提升項目,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輪胎成品出庫整個輪胎生産過程的全流程數據管控。“智能化+信息化”系統使輪胎綜合生産效率提升了45%,不良品率下降到0.23%,對應産品良品率提高了15%,全鋼載重子午胎産能由最初的6萬套/年提升到210萬套/年。
東營深入推進“優勢産業+人工智能”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實施數字賦能增效行動,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園區化四個方向,系統謀劃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培育化工、輪胎行業工業互聯網賦能平台,推動重點産業借助工業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高水平技術改造,推動制造方式由傳統型向智能型轉變,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0年以來,東營市每年設立3億元專項資金扶持企業技改。兩年來,分四批簽約扶持技術改造項目219個,扶持資金6.93億元,撬動社會投資136.66億元。
生産效率的提升,制造水平的升級,加速了東營制造業向高質高端跨越發展。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波鴻軌道交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開始試生産,技術人員輕觸鼠標,點擊自動,機械手便有條不紊地忙活起來,高鐵車輪的整個熱處理過程和數據在屏幕上也一目了然。該項目達産後,可實現年産高鐵車輪等各類軌道交通車輪30萬片,真正實現國産化生産。
突出高質量發展,東營市進一步明晰了産業技術改造發展的路徑。深入實施“鏈長制”,編制石化、橡膠、石油裝備等重點産業圖譜和産業優化提升方案,引導企業“按圖索骥”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技術改造,帶動企業平均提升勞動生産率21.96%、降低成本13.60%、降低不良品率12.94%,建成智能工廠11個、數字化車間43個、智慧園區2個,創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5家,扶持的項目中80.23%屬于六大重點産業,投資占90.45%,産業集群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今年,東營組織100家以上企業開展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打造40個智慧園區、智能工廠等試點示範,新增上雲帆平台企業100家以上。1-5月份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5.7%,增幅居全省第1位。
短評
長板拉長,“鏈”動未來
□大衆日報記者 李明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于高素質産業。在新技術、新業態、新項目層出不窮、亮點頻頻的背景下,東營並沒有簡單地喜新、求新、追新,而是把長板拉長,做強高端化工、石油裝備等優勢産業,激蕩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東營從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戰略高度謀劃發展,優選5個重點産業18條産業鏈“一鏈一策”精准補鏈延鏈強鏈,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高質量、鏈群化、開放型現代化産業體系。
對于落後産能,東營態度非常堅決,該淘汰的淘汰,該關停的關停,嚴控“兩高”,倒逼落後産能加速退出。對于優勢産業,東營發力主攻鏈條經濟,全面落實“鏈長制”,進行全産業鏈重構,培育更多“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數據是最有力說明,今年上半年,東營化工産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27%,繼續發揮第一拉動力作用。
技改成爲撬動優勢産業轉型升級的“阿基米德支點”。産業的巨大進步,離不開技術上的自我革命。政府每年設立3億元專項資金扶持企業技改,今年組織100家以上企業開展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從中可以看到東營優化産業結構的信心和決心。在具體實施路徑上,東營積極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園區化四個方向,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爲傳統優勢産業注入強大內生動力。
新藍圖已然繪就,新征程擊鼓催征。東營已奏響産業轉型升級的澎湃樂章,向著加快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強市的奮鬥目標勇毅前行。
“十大擴需求”看東營
外貿保穩提質、項目建設提速、消費擴容升級,東營——
找准需求空間 創造更優供給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明 李廣寅
8月17日,在山東華泰集團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品倉庫,十多輛集裝箱運輸車有序停放,多台叉車來來回回將不同型號的銅版紙産品裝車。“這些産品主要發往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家和地區,訂單已經排到10月份。”華泰集團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李新泉說。
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産基地,華泰集團生産的新聞紙一直深受國內外客戶青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電子媒體沖擊等多重因素影響,訂單不斷減少,給企業生産經營帶來嚴峻挑戰。
對此,東營市縣兩級部門靠上服務,助力華泰積極調整産品結構,抓住國外客戶對銅版紙需求加大的有利契機,研發推出了多款性價比超高的銅版紙産品。同時,通過技術改造,使同一生産線可以生産不同種類的産品,實現所有生産線滿負荷運轉。
“我們把産品進一步升級,做成不同品種的啞光、高光、雙面銅版紙、單面銅版紙,使之更加符合客戶的需求。”李新泉介紹,由于産品質量過硬,定位准確,國外訂單接踵而至,産品出口國家數量由去年的22個增加到了現在的60個,上半年出口量達2.26萬噸,比去年增長了11倍還多,回款同口徑增加了12倍。
華泰集團銅版紙國外熱賣是東營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一個縮影。克服國際形勢變化、原油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東營著力穩定原油、鐵礦砂、優質農産品等大宗商品進口,搭建多層次多領域洽談對接平台,落實境外百展市場開拓計劃,指導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全力穩定外貿增長。上半年,全市完成外貿進出口1258.9億元,總量居全省第4,同比增長25%。
今年以來,東營圍繞我省“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項目建設、消費擴容、外資外貿,推動東營經濟行穩致遠。上半年,全市生産總值1741.48億元,同比增加3.6%。
近日,在廣饒縣廣饒街道乘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現代育苗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對西紅柿種苗進行裝箱,上市銷售。示範園3000萬株/年蔬菜種苗培育項目爲廣饒縣重點工程項目,占地129.4畝,建設有2個玻璃溫室和11個日光溫室大棚,年可供應圓茄、西紅柿苗等高標准種苗3000萬株,覆蓋周邊地區1200多戶蔬菜種植戶的生産需求。
今年以來,東營積極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推進項目,實施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1106個、年度計劃投資1328億元,分別比去年增加252個、322億元。項目滾動接續、壓茬推進,推動全市經濟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工業技改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躍居全省前3位。
“目前購買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還可以享受政府發放的6000元消費券,再加上廠商推出的促銷活動,非常實惠。”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汽車4S店內,市民劉建立正向銷售員認真詢問著汽車性能、價格等問題。今年初他就看好了一款20多萬的新能源汽車,但礙于手頭資金緊缺,一直在猶豫不決。恰好近期在開發區買車可以享受多重優惠,又一次點燃了他的購車熱情。
豐富的消費場景,對于快速拉動消費意願、提振消費活力至關重要,如何更好拓展消費場景是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的關鍵。東營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車、家電、餐飲三大類消費券政策,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撬動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同時,舉辦“2022惠享東營消費年”活動,分別于6月、9月、12月舉辦促銷活動。著力抓好消費擴容,東營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等新業態,繁榮首店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小店經濟,推動特色商業街區改造提升,市級以上特色商業步行街區達到10條以上。政策紅利提振信心,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增速居全省第2位。
東營堅持項目導向,助力外貿企業抓機遇拓市場,提升群衆幸福指數
錨定擴大需求 激發內生動力
□大衆日報記者 賈瑞君 李廣寅 李明
今年以來,東營市積極落實省“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人居環境;及時有效解決外貿企業困難,促外貿保穩提質,同時讓內需拉動經濟的“引擎”更強勁;堅持人民至上,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現代化強市面貌日新月異。
緊抓項目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近日,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瀚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作人員正爲項目開工做最後的准備工作,機器轟鳴聲漸次響起。
該公司主要生産風力發電葉片配套玻纖複合材料制品,是海上風電裝備産業“鏈”上企業。“開發區産業集群上下遊企業高度集聚的優勢十分吸引我們,我們的産品從出廠運至下遊企業,半小時內就能送達,很大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談到項目緣何落地開發區,公司負責人吳翔這樣解釋。
當前,在實現“雙碳”目標大背景下,海上風電駛入高潛力賽道,纖維、葉片、風電主機、塔筒等各項産業的進駐,讓開發區的海上風電裝備全産業鏈逐漸完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人員介紹,與以往的招商引資思路不同,開發區目前積極探索創新以“鏈”招商、聚商的理念,吸引了更多“鏈”上企業前來,發揮出項目集中、企業集聚、産業集群的乘數效應。
堅持發展以項目爲導向,緊抓項目建設不松手,東營市加強全周期調度推進,強化要素資源保障,過去兩年實施了總投資7794億元的1617個項目,其中過百億元項目21個;還招引東材科技、大業股份等行業龍頭企業,有效盤活了勝通光學膜等破産企業優質資産,有力推動東營綜合實力跨越提升、動能轉換強勢突破,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更加堅實。
今年以來,東營又謀劃實施了總投資6795億元的1106個項目,滾動接續、壓茬推進,集中資源力量加快項目建設,推動全市經濟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今年上半年,東營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6個、4.6個百分點。
8月20日,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水草豐美,鳥飛魚躍,一派欣欣向榮的生態畫面。近年來,保護區積極推進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萬余畝,修複鹽堿蓬、海草床4.7萬畝,近三年的生態補水量達到了4.67億立方米,爲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複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保障。如今,保護區的鳥類由187種增加到了371種,每年約有600萬只鳥在這裏遷徙、越冬、棲息、繁衍。
生態底色是東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點。近年來,東營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謀定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多幹保護自然、修複生態的實事,聚焦治水有方、顯濕露水的好事,推動東營生態文明建設結出累累碩果,實現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提升,生態屏障更加安全牢固。
濕地是東營最大的特色和優勢。爲構建起濕地生態系統,東營積極推進城市濕地及綠化項目,鞏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切實完善綠地系統,提升園林綠化水平。立足獨特的“河、海、湖、濕地、城”城市風貌資源,東營致力打造城市功能片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城市社區功能,充分凝聚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把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著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東營市濕地有5類14型,濕地總面積達45.81萬公頃,約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濕地率達到了41.6%。
助企抓機遇拓市場,力促外貿保穩提質
近日,由科瑞油氣研發制造的四台套F1000拖運式高度集成機泵組順利發運,奔赴哈薩克斯坦客戶作業現場。作爲中國油氣能源開發裝備制造行業發展的縮影和名片,科瑞油氣在拓展業務版圖的同時,也將中國制造帶向了全世界。截至目前,由科瑞研發制造的油氣能源裝備已經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油氣田作業現場。
和科瑞油氣一樣,東營市各外貿企業積極提高産品附加值,依托優質多樣的外貿産品,提升海外競爭力,外貿訂單實現一路長虹。今年上半年,東營完成外貿進出口1258.9億元,總量列全省第4位,同比增長25%。
針對重點産業,東營市完善外貿運行監測制度,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市場、重點企業的運行監測。出口方面,積極協助橡膠輪胎、石油裝備企業解決物流運輸難題,抓住國際油氣市場複蘇有利時機,指導石油裝備企業積極承接新興市場訂單,並組織精幹力量成立RCEP政策研究專班,深入分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擴大對RCEP市場進出口份額;進口方面,重點抓好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爭取原油進口配額及早發放,並建立原油進口台賬,指導企業合理安排進口進度,全市原油進口增長17.5%。
鼠標輕輕一點,訂單線上呈現。近日,在“2022年東營出口商品雲展會(橡膠輪胎及汽車零部件專場)”上,25家東營本地外貿企業和25家來自俄羅斯、塞爾維亞等國家的采購商,在前期精准匹配的基礎上,進行了100場次的“一對一”在線洽談,産品涉及各類型橡膠輪胎、車輪、刹車片等。
東營市商務部門圍繞主導産業和市場情況,制訂了全市境外市場開拓計劃,謀劃了24場雲展會和90個線下展會,組織參加了第131屆廣交會,韓國、新加坡、日本、泰國等RCEP市場雲展會,機電産品、高端裝備和新材料雲展會等。今年上半年,東營出口市場達到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出口371.7億元,增長39%。
與此同時,商務、海關、稅務、外彙等部門還合力開展外貿調研和政策會商,幫助企業纾困解難,通過政策培訓和“一對一”上門服務等方式,開展航運企業“中小直客”政策宣講,全市16家企業與中遠海運簽約“中小直客”政策;開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RCEP政策、進出口政策等培訓活動,指導企業抓機遇、防風險,拓市場、穩增長,累計培訓600余人次。
外貿保穩提質可期,內需拉動“引擎”也在持續發力。得知河口區發放消費券的消息,河口區村長家的疙瘩湯餐飲店經理王娜第一時間通過雲閃付App提交資料,注冊成爲餐飲電子消費券活動商家。王娜說,受疫情影響,餐飲店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和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次河口區發放的消費券,有效提升了餐飲店的客流量和銷售額。
爲充分挖掘消費潛力,今年東營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車、家電、餐飲三大類消費券,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撬動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截至7月27日,全市已發放乘用汽車消費券1700萬元,帶動汽車銷售12.77億元,發放家電消費券1060萬元,帶動消費7106.2萬元,有力提振了市場消費活力。
增進民生福祉,打造“15分鍾幸福生活服務圈”
8月19日,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北範村果蔬種植合作社裏,村黨支部書記趙小華正組織社員在高溫大棚裏管理栽上不久的網紋瓜苗。“上一季網紋瓜一個大棚産了8000多斤,純收入有一萬元。”趙小華說,今年下半年,合作社又在六個大棚裏種上了這一品種,力爭十月中旬有個好收成。
和北範村一樣,楊廟社區有6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盤活閑置土地700余畝。“去年,楊廟社區把6家合作社進行整合,成立了産業聯合社,並吸引周邊3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1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園加盟,共同做強沿黃特色果蔬産業。”董集鎮副鎮長、楊廟社區黨委書記張麥榮說。
楊廟社區是東營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建設幸福家園的一個典型代表。近年來,東營把提升人民群衆生活品質作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建設幸福家園,形成了群衆幸福指數與消費需求層次相互帶動、齊頭並進的良性循環。
聚力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東營市、縣財政今年繼續列支專項資金,扶持150個集體經濟項目發展,近期又成立了沿黃黨建聯盟,把10個鄉鎮(街道)的179個村及産業園區、生産基地、旅遊景區等各類組織聯結起來,區域同向發力、抱團發展。目前,全市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達到1160家,強村企業發展到350家,村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8%。
網格是服務社區群衆的“最後一百米”,直接關系到社區群衆的生活質量。爲確保“最後一百米”暢通無阻,東營持續深化網格化治理,全域做實網格黨支部(黨小組),推動“資源、服務、管理”進網格,目前已通過“公益微創投”等方式引入120余家社會組織,吸收4萬名在職黨員、物業職工、社區志願者擔任網格協管員,開展“組團式”服務;同時全面推行“網格議事”機制,挖掘2600余名社區治理能人,把議事會開到每個樓棟,去年以來累計開展小區議事協商6萬余次,解決居民問題訴求1.2萬余件。
自東營區黃河路街道玉景社區開設了文體活動室後,家住玉景花園小區的油田退休職工王斌便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如今他成了社區舞蹈隊的一員,固定每周一上午和隊員們一起來到排練室跳跳舞,老人直呼“退休生活有滋有味”。
玉景社區下轄多個油田老舊小區,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數的45%左右,且以退休油田職工居多,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較高的要求。爲滿足社區居民高質量的文化需求,玉景社區探索創新工作方式,建立了文化超市,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掃碼加入文化隊伍、選擇上課時間及地點,隨時享用社區文化大禮包。
今年以來,東營在全市開展黨群服務中心“叠代升級”專項行動,推動黨群服務中心與政務服務中心等一體化建設,臨時身份證辦理、交通違章處理、營業執照辦理等政務服務紛紛下沉社區,工會、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資源不斷向社區流動。目前,全市已建成黨群服務中心(驿站)1256處,已基本建成“15分鍾幸福生活服務圈”,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便民服務。
專家點評
扛牢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
□ 孔祥榮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來,東營在黃河全流域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東營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紮實開展“三個十大”行動,創新性地推進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走在前、開新局”,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引領蝶變。東營立足現有産業基礎和資源禀賦,不斷鞏固和拓展比較優勢,著力構建具有東營特色和持續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立足實際,高端化工、石油裝備等特色優勢産業煥發青春,讓經濟持續保持定力與韌性。目光高遠,瞄准重大國家戰略需求和未來産業發展制高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成長,已成爲區域競爭布局的新賽道。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物質基礎和核心,東營讓“老樹發新枝”,讓“新芽成大樹”,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走在前、開新局”,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科技驅動創新、數字賦能增效、綠色引領未來。以科技創新爲引領,集聚創新要素,聚力強化科技平台,緊盯重點産業創新需求,不斷突破一項項“卡脖子”技術難題,這是關鍵之舉、也是強企強市之基。深入推進“優勢産業+人工智能”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實施數字賦能增效行動,推動優勢産業制造方式向智能型轉變。實施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生態保護是“先手棋”,高質量發展是“必答題”,東營以高端化、基地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方向爲引領,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走在前、開新局”,區域創新生態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東營落實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推出90項重點改革舉措,全面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企業成長“沃土”。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政策,釋放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潛能。以平台賦能,出台“人才新政40條”,打造黃河三角洲特色人才聚集高地,著力激發社會和市場的動力活力。
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下步,東營要繼續在鞏固拓展比較優勢中增強創新力,在科技創新、數字變革、綠色轉型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形成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格局,讓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彙聚成澎湃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爲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只要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跑,東營定能扛牢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
[作者單位: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