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爲何49歲就退休,周士達自稱,自己對生活的要求簡單,希望投入更多時間爲社區服務,以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
一般人印象中,有能力提早退休的人,下半輩子必定是生活無憂。對此,周士達笑說,自己是否退休享福,是見仁見智的主觀看法。
“分享計劃”自1984年推出,目前有約25萬9000人參與,從月薪中直接扣除捐款,每年籌集約1700萬元。參與的雇主有新電信和星展集團等。但周士達指出,本地有200多萬名員工,公益金下來希望鼓勵更多雇主爲員工提供分享計劃。
談及如何爲上述核心社服項目籌款,周士達強調,公益金下來將推出一系列宣導活動,加大力度推動新加坡人培養一種定期、可持續的捐款文化。
不過,周士達與慈善公益活動結緣,可追溯到更早以前。
他相信,如果企業爲公衆打開各種樂捐的渠道,將有助推動可持續樂捐的思維。
他認爲,由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和第四代領導班子最近發起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談及更新並強化社會契約時,所傳達的信息也包含每個人盡一分力,打造更平等包容的社會。
他自認對生活的需求簡單,“有錢沒錢,還是會到咖啡店吃飯”。
目前已有幾家酒店和金融業者參與計劃,但周士達說,數量不夠多,涵蓋面也不夠大。他歡迎各行各業的企業,通過創新及多元方式把捐款機制融入業務模式。
公益金9月10日在濱海灣金沙一帶舉辦第11屆“公益金心弦義走”。今年的活動向企業和社會大衆籌集約200萬元善款。(卓祾祎攝)
周士達說,由于公益金的籌款和營運開銷由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局支付,它所籌集的善款全數用于資助社會服務項目。
公益金明年步入40周年,新任主席周士達指出,隨著本地社會的需求增加,新加坡要落實全國上下攜手前進的願景,公益金的角色將更顯重要。
在周士達看來,本地如今不乏行善者,許多企業和家族理財辦公室都有各自熱衷支持的慈善項目。這些都是好事,但有時候許多人會不約而同支援當下最引人矚目的群體,或較熱門的慈善項目,導致資源分配不均。
“當然我不是在以此爲傲,這只是我的選擇。每個人到了人生不同階段,看重的東西都不一樣。”
除了在求學時代參與社區服務,周士達曾擔任新交所企業社會責任(CSR)項目Bull Charge主席長達10年。這個項目動員交易所職員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人員參與常年義跑和志願服務,爲弱勢群體提供支援。
“消費爲公益”項目把捐款機制融入企業業務
周士達畢業自英華中學和華中初級學院。之後獲得星展集團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修讀政經哲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投入金融界。他加入新交所之前,曾在星展銀行、華僑銀行證券,以及渣打銀行任職。
“以公益金的‘消費爲公益’等計劃來說,這恰恰是體現全國上下攜手前進精神的一個例子。企業如果能按各自能力和方式將捐款機制融入業務模式中,人們每次消費時有機會通過樂捐,體現對社會弱勢的關懷,我們就能真正做到大家攜手前進。”
他如今的任務更著重打造社會資本,協助低收入者提升,讓弱勢群體獲得所需的資源,從另一個角度爲社會創造財富。
至于“消費爲公益”,則是公益金今年初新推出的項目。在計劃下,公益金與企業合作,把捐款機制融入它們的業務模式,讓消費者通過企業的付費平台捐款給公益金。
周士達8月底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暢談自己如何從金融界走向社會服務領域、公益金所扮演的功能與角色,以及籌集善款所面對的挑戰。
盡管之前對公益金有一定的認識,周士達坦言,他是在2019年加入公益金委員會後,才深入了解公益金照顧社會主要弱勢群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公益金目前資助超過100個慈善機構的200多個關鍵服務項目,援助對象包括特需孩童、邊緣青少年、體障人士、精神病患者,以及年長者及看護者等。
去年7月卸下新加坡交易所高管職務,50歲的周士達今年8月正式出任公益金主席,雖然身份轉換,但他始終在和錢“周旋”。
來到知天命之年 盼以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
他觀察到,在金融界,企業之間雖激烈競爭,但也因看中彼此的某些優勢,而願意相互合作。他希望進一步推動社服領域與社會各方的合作,爲公衆創造更多可持續捐款的渠道。
周士達目前與妻子打理一家管理咨詢公司。至于爲何接受公益金主席的委任,周士達說,除了對社區服務有熱忱,他也認同公益金照顧社會弱勢核心需求的宗旨。周士達過去六年多來也是照顧者聯盟(Caregiver Alliance)的主席,即將在年底卸任。他也曾在基層組織服務。
他強調,公益金下來會加強與公衆的聯系,講解公益金扮演的角色和所資助的項目,以及人們能爲慈善獻力的各種方式。
對于下來會否借助自己在金融界的經驗和人脈,說服更多高淨值人士捐款給公益金,周士達指出,公益金籌款工作是通過多元渠道展開,無論他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他都得盡力爭取與他們合作。
周士達2007年6月加入新加坡交易所,爲新交所工作的14年中,曾在多個部門擔任主管。他去年7月從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全球業務發起和拓展部主管職位退休,今年8月從擔任公益金主席九年的陳永祥手中接棒。
“我自認能生長在新加坡很幸福。每個人都能有自己貢獻社會的方式,我選擇這條路,也不覺得自己很特別。新加坡給了我很多機會,我希望以有意義的方式回饋這個國家。”
成立于1983年的公益金,代表國家福利理事會聯系社區各界,以及展開籌款項目。
周士達認爲,這兩份工作仿佛是“一枚硬幣的不同面”。
“最大的挑戰其實是改變新加坡人的心態和文化……如果能把樂捐這個行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股可持續樂捐(sustainable giving)的風氣,這不但能支持我們的籌款活動,也能在本地營造一種群策群力,爲弱勢群體獻愛心的精神。”
公益金新任主席周士達近來常碰到有人問他,公益金每年爲社會服務機構籌集5000萬至7000萬元,是不是他的最大挑戰?
目前,有金融機構就讓客戶在支付傭金時,選擇通過四舍五入達到最接近的整數,將差額捐給公益金。這樣一來,顧客每做一筆交易或投資,就能爲慈善出力。周士達認爲,消費者在支付保費、信用卡或水電費賬單、網購或上餐館用餐付費時,都能通過上述方式捐款,關鍵是企業能否扮演推動者的角色,盡量讓顧客以便捷、不費周章的方式捐款。公益金很樂意提供點子並與企業合作,將捐款機制融入它們的業務模式。
周士達直言,如今經營平台業務的科技企業,最有條件和能力爲各自平台設置這類捐款機制。他呼籲更多企業踴躍加入計劃,作爲CSR項目或提升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水平的策略。
2016年起,Bull Charge開始與公益金合作。周士達認爲,有公益金推介援助項目,以及對慈善機構實施監督和審核,新交所在鼓勵其他金融機構捐款或參加志願服務時更有說服力,往往更能事半功倍,擴大了Bull Charge的影響力。
公益金是參照官方對各項社會需求所做的數據評估,籌集和協調有限的資源,資助以五大弱勢群體爲對象的援助項目,包括特需孩童、邊緣青少年、體障人士、精神病患者,以及年長者和看護者。
“有人問我,爲什麽49歲就退休?我總是簡單地回答說,如果你能分得清什麽是需要和欲求,人生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把需求定義爲一定要開兩輛法拉利、擁有一架私人灣流私人飛機,並且要住在優質洋房,那麽你的人生肯定很複雜。”
社會要攜手前進 公益金角色更顯重要
更重要的是,這顯示行善不只是大慈善家的責任,人人都能按自己的能力盡一分力。這樣一來,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公益金支持的項目也會有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
交易所提供平台供人投資和集資,公益金則與民間、官方和私人機構合作,爲慈善機構籌集善款。
周士達指出,經濟環境不穩定,相信會加劇社會需求。爲提升社會流動性,我國的社會服務開支也會隨之增加。公益金會始終秉持宗旨,資助核心社會服務,確保弱勢群體的需求獲得照顧。
在周士達看來,每年帶領團隊籌集這個數額,的確是艱難任務,而社會服務機構下來所需的資源肯定還會增加。然而,他認爲籌款是公益金的例常工作,也是“拼死拼活”都得做的(die die must do)。
他指出,公益金現有的兩項計劃,即“分享計劃”(SHARE),以及“消費爲公益”(Change for Charity),已經提供可持續捐款的平台。 關鍵是鼓勵更多人參與,通過長期維持小數額的捐款,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
公益金下來將加強與公衆聯系
他舉例:“有些人只想支持兒童慈善活動……但慈懷護理和援助失智症患者等項目,誰來資助呢?每個人行善都有各自的理由。公益金因此協調各方努力,確保那些照顧社會上核心需求的項目獲得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