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萬萬大學同學在一家台灣企業裏任職,
最近和小萬萬分享了一個
有點意思的小故事。
他的一個台灣工友的兒子
有幸在新加坡的大學做了助教。
但是才工作了半年就鬧著要回台灣工作。
衆所周知,新加坡的工資
比台灣高到哪裏去了。
他工友的兒子能夠在赴新的
芊芊學子中脫穎而出成爲助教,
可想而知是多麽不容易的,
更何況對他的台灣工友而言
還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同學打聽之下才知道,
工友的兒子對學校的現狀非常不滿,
因爲學校的階級非常嚴謹。
所做研究的自由度非常小,
幾乎什麽事情都要聽資深教授的安排,
什麽苦活累活都要幫著做。
不像台灣的學術界,即使是
新來的老師都享有說“不”的權利。
因此甯願放棄高薪而回台灣工作。
說到這裏,同學隨即感慨到
“怪不得台灣和香港現在經濟倒退,廢青滿地了。”
記得很多年以前一個台灣的
外交部長在公開場合怒罵新加坡爲
“鼻屎大的國家”。
可是現在這個小國的GDP
是台灣的兩倍還多。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小國的崛起。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1965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
其實是被馬來西亞聯邦踢出局的。
沒有想到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先生
帶領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
讓新加坡成爲了世界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而李光耀先生在國際也是
非常受到東西方政治家的敬重。
他在快退休(其實是退而不休)之際,
因爲他對新加坡有重大的貢獻,
被大家稱爲了“資政”,
從此便以“李資政”的身份
繼續活躍在新加坡的政壇上。
讓我們大家看看央視
是咋評價光耀先生的
那麽新加坡是怎麽
一步步滿血複活的?
脫離殖民,起步艱難
二戰結束後,英國接手新加坡。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
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
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後又因宗教種族問題,
使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了馬來西亞聯邦,
被迫走上獨立之路。
獨立後,新加坡面臨的是凋零的工業、
落後的農業和狹窄的不堪重負的國土。
新加坡全境2/3爲起伏不平的低地,
只有2000公頃的可耕地,且土質很差。
除了少量裸露的花崗岩外,
幾乎沒有任何礦産資源。
盡管新加坡年平均降雨量約240毫米,
但2/3以上的用水仍靠鄰國馬來西亞供應。
新加坡以華人爲主體,早期華人大都是來自
福建廣東的農民,他們作爲苦力乘船
逃離大陸來到這裏,沒有受過任何文化教育,
馬來西亞人和印度人也如此,特別印度人。
這麽悲慘的境遇
小萬萬都覺得新加坡可真是不容易啊!
在經過了初期的政權鞏固階段,
新加坡隨後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
從而使新加坡走上了崛起之路。
經濟改革,結構調整
根據本國實際情況,
新加坡大力發展工業和旅遊業,
放棄農業和種植業。
實現內外發展,雙翅騰飛。
新加坡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
地處馬六甲海峽的東部入口處,
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咽喉,
在軍事上是要塞。蘇伊士運河開通後,
使新加坡成爲名副其實的東方大門,
因此,新加坡非常適合發展轉口貿易。
但僅僅依轉口貿易顯然不夠。
1960年,李光耀政府確立了發展
密集型工業的戰略方針,
規劃了以五年爲階段的發展規劃,
後來又制定了經濟發展十年計劃(1971-1980)。
爲了調整經濟結構,采取必要措施,
在政策上優先支持高技術的精密型工業,
限制勞動密集型或技術水平較低的工業等,
同時鼓勵外商外資進入新加坡,
政府給予新興工業各種優惠待遇。
在鼓勵科研和創新方面,新加坡規定,
用于科研開發項目的支出可獲得雙重免稅。
第二個經濟發展十年計劃(1981-1990),
使新加坡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人均收入達到5219美元,
進入世界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新加坡在不長的時間裏迅速從
轉口貿易爲主變成以本國産品出口爲主,
在亞洲四小龍中,其國民經濟增長率和
人均國民收入已經超過了台灣、香港和韓國,
被西方世界譽爲新興工業國。
小萬萬由衷的佩服!
重視教育,提高素質
新加坡將完成全民教育作爲政府的首要任務,
人口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要條件。
新加坡政府認爲“教育是國本”,
爲此,他們制定了完整的教育政策,
並采取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
國民不僅接受系統的文化教育,還必須舉止文雅。
新加坡實行6年-8年的免費初等教育,
中學從三三制改爲四二制
(即初中四年、高中二年),
政府不僅實行中小學免費的義務教育,
還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提供教育津貼,
能否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取決于學業的優劣。
爲了實現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統一,
政府要求學校以英語教學,
但鼓勵學生將學習漢語、
馬來和泰米爾語作爲第二語言。
在每年的國家預算中都增加教育經費,
在財政支出中占4%以上,
據統計新加坡的教育經費從最初的
6000萬新元上升到1979年的13億新元,
增加了20倍。
爲了提高全民素質,新加坡還積極推動
職業教育的發展。早在60年代,
就成立了成人教育促進局。
在80、90年代,新加坡政府又投入了大量資金
開辦了一大批專業職業培訓中心。
在政府的推動下,人民群衆在較短的時間
迅速提高了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
使國家吸收大量人力資源從事經濟建設成爲可能。
重視環境,持續發展
爲了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把保護環境作爲基本國策,
政府認爲,要使新加坡成爲一個充滿魅力、
多姿多彩的國家,高度的現代化建設
與自然環境保持平衡,要把綠色地帶、
山丘、沙灘、海洋與城市結構交織在一起,
讓人民的生活融入大自然。
政府規定,高層建築占用面積
不能超過國土面積的35%,
其余65%的面積必須用于綠化,此外,
還在治理空氣和水源汙染方面傾注了大量財力。
爲了使人民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新加坡制定了多項條例和禁令,
還實行嚴厲的處罰制度。
推廣租屋,居者有其屋
爲了讓居者有其屋,
政府開始大力推行組屋制度。
首先,進行嚴格的價格管制,
組屋價格比市場商品房價格低50%左右,
98%的中低收入家庭都買得起。其次,
強制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
要求企業給每一位員工繳納公積金。
再次,政府對居民購買組屋實行免稅措施,
並對部分購買力較弱的國民提供購房津貼。
同時,針對收入過低的家庭,
由政府提供大量津貼,
制定相應的租賃組屋計劃,
使每一位國民都有安身之處。
讓利于民、以人爲本的精神,
使每一位國民都能在此安心紮下根。
嚴控貪腐,高薪養廉
據瑞士洛桑發布的報告顯示,
新加坡是亞洲最廉潔的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治住腐敗並贏得舉世贊譽,
前總理李光耀當政期間治腐有方功不可沒。
李光耀位居新加坡總理之職31年,
下決心以法治國。他有自己的反腐敗
“四項基本原則”,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裏面人人自由、法律外面沒有民主、
法律上面沒有權威。
新加坡倡導高薪養廉,
保證公務人員的生活水平,
政府部門的工資水平在
整個新加坡中高居前位的,
高級公務員月薪是
社會一般水平的10倍以上。
一個曾經的荒灘不毛之地,
在20世紀後半葉短短幾十年時間
迅速崛起爲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其治國政策和經驗值得借鑒。
新加坡有更多獨特之處,
例如:
1
一個只有704平方公裏(大約是成都市區的1/5,其中包多年填海造地的面積)不産石油的國家,卻擁有相當大的煉油,石化工業,另外還有造船,電子和機械工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一般人印象中,都會認爲新加坡只是一個靠金融,轉運和貿易維持經濟發展的國家。其實新加坡爲了全面的福祉,想盡辦法來分散和規避風險。
2
新加坡沒有國內的航線,卻擁有一家全球第六大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同時也是全球航空公司中排名第二受歡迎的航空公司,雇員人數超過一萬四千人,是新加坡雇傭勞動人口非常多的一個企業。搭乘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飛機會給人很多愉快的體驗,他們的專業和周到的服務都令人印象深刻。人們往往都會說這都是因爲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印尼和馬來西亞也屬于馬六甲海峽,而且腹地遠遠大于新加坡),但這也是新加坡政府發展策略上的雄心壯志和新加坡華人們勤勞努力分不開的。
3
新加坡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就是政府成立了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大企業,上面說到的“新加坡航空公司”也是屬于淡馬錫控股的。除了國內的大公司以外,新加坡還做很多國外投資,就像我們之前給大家介紹的“新加坡是如何賺錢的”。雖然這些國家投資公司的賬目不透明公開,但是全國人民都享有很好的福利,無論貧富都可以享受合理的住房福利,從這點看來,新加坡的國營控股公司效益還是很好的吧。
4
雖然是國家資本主義,但是新加坡算是一個民主國家,至少從政治制度上而言。李光耀的家族幾乎控制了新加坡的政治和經濟。李氏父子前後都擔任過總理,當然這都是民選的。李光耀先生認爲如果沿用西方的多黨制,新加坡最終會走向平庸,因此他總是有辦法讓“人民行動黨”取得執政權。同時讓在野黨持續在野,以保持政局的穩定。當然他也從來不相信西方的媒體開放方式,所以新加坡的媒體都必須遵循新加坡法律。所以和鄧小平同時代的李光耀只要開口講話,全世界的領袖都會認真的傾聽。
看到新加坡這種按部就班的民主,
不難想像政府對于每一個公民的要求了。
怪不得台灣工友的孩子在新加坡很難適應,
因爲政府不會放任自流,
不會讓你想做啥就做啥,
當然也不會讓各種廢青滿街橫行。
既然國家小,資源匮乏,
那就應該多做些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事情,
而不是像某些國家和地區一樣,
天天閑來無事要了所謂的自由和民主,
結果人民群衆不敢晚上出門,
小盆友不敢上學。
就如同新加坡外長怼西方媒體說的那樣
“…試問在坐的哪一個國家,
可以放心大膽的讓婦女或兒童
獨自走上夜晚12點的街道?”
孟子雲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就是對新加坡崛起的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