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立國之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最強有力的支撐,是世界大國、強國的關鍵性指標!幾年前,鋼鐵石化等大工業、中端制造的産業發展比較快,部分以重化工業、傳統工業制造爲主的城市,經濟快速發展。近幾年,我國的制造業逐漸向專業的高端工業轉化,深圳、上海等城市當前的工業增長比較突出。
放眼全球,各國都開始重新重視工業。比如,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新加坡制造業占GDP比重達25%……
近日,由第一財經通過梳理和比較主要城市工業增加值的數據,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2018年工業增加值TOP25,其中居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天津、重慶、成都、廣州、武漢、無錫和甯波。
江蘇上榜城市
深圳之後,上海和蘇州的工業增加值處于8000億元梯隊,分列二三位。
蘇州去年工業增加值達到8240.37億元。改革開放之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産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其中,蘇州下轄的昆山是台商投資集中區,曾以“筆記本電腦之城”聞名,高峰時期全球新上市的筆記本電腦每三台就有一台産自昆山。
數據顯示,蘇州的工業增加值處于8000億元梯隊,位列江蘇省第一位。2018年蘇州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3.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産值1.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5%;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實現産值2.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6%。
無錫工業增加值達到5009億元,比上年增長9%,位居江蘇省第二,增幅20年來首次躍居全省第一。
南京和南通分別以4055.14億元和3280.48億元排在第三第四。
江蘇入圍城市2019年工業發展情況
江蘇省2019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6%,高于去年全年增速0.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增速0.2個百分點。40個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保持增長,23個行業增長較一季度加快。“走勢平穩,逐漸向好”,成爲上半年江蘇省工業經濟最鮮明的特征。
蘇州
蘇州去年工業增加值達到8240.37億元。改革開放之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産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其中,蘇州下轄的昆山是台商投資集中區,曾以“筆記本電腦之城”聞名,高峰時期全球新上市的筆記本電腦每三台就有一台産自昆山。
2018年,蘇州市政府出台了,《關于加強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建設的若幹措施》,以智能制造爲主攻方向,紮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工作,加快將我市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産業名城。
今年8月蘇州自貿區獲批,江蘇自貿區一半面積在園區,自貿試驗區將有利于新興産業,新業態的發展和高端制造業的集聚,同時也有利于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
無錫
無錫依靠制造業立身的地級市來說,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和升級就尤爲重要。
2019年無錫將實現預期目標規上工業産值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率提高0.5個百分點。
無錫將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著力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産業體系,培育産業發展新動能。具體來說,無錫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産業,分行業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全年力爭高端裝備産業增長12%,新材料産業增長10%,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增長12%,新能源産業增長5%,新能源汽車産業增長20%,節能環保産業增長10%。
南京
盡管近年來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對各大城市來說,工業制造業仍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制造業如何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轉變十分關鍵。南京目前在積極發力先進制造業。
2019年1-6月,南京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7.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工業投資增長10.2%,延續兩位數增長;全市主導産業先進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5905億元,同比增長11.4%。上半年,南京工業經濟總體平穩,主要工業指標運行良好。
今年以來,南京市聚焦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四大主導産業,集聚資源要素,創新發展路徑,打造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人工智能這兩個産業地標,僅軟件業務收入就達到2350億元,同比增長14.4%,産業規模居全省第一。
南通
今年以來,南通市積極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市工業經濟總體運行平穩。2019年1-8月統計數據分析顯示,工業增加值、應稅銷售和工業用電三項主要指標省內位次有所前移,工業經濟運行質態正不斷優化。1-8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高于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增幅位次從年初全省末位前移至第六位,較上月前移二位。全市完成工業應稅銷售7177.7億元,同比增長11.7%,高于全省平均7.6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完成工業用電量20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高于全省平均2.7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第四,較上月前移一位。
南通市工業經濟運行穩的基礎得到鞏固,主要得益于各地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上一批新項目達産達效,使得新增長點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同時,全市各地均加大了服務企業的力度,積極開展“服務企業百日行”活動,營造更優發展環境,給企業發展帶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