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養寵物的風氣,首先興起于英美及西方國家的城市中,之後逐漸普及到其他國家地區。香港《大公報》稱,養寵物的人越多,就更能說明這個國家已經發展到“豐衣足食”的新階段。
2016年,消費調研公司GFK對22個國家27000名消費者做了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人養寵物。在這些樣寵物的人中,有33%養狗,23%養貓。據悉,作爲世界上最貴的貓之一的阿什拉貓,價格可高達61萬元人民幣。而在新加坡,這裏的富人們更鍾情于一種昂貴的寵物魚:亞洲龍魚。
《紐約時報》報道稱,它是世界上最貴的觀賞魚,一般售價在幾百美元至上萬美元。《玻璃缸裏的龍》的作者艾米麗·福格特(Emily Voigt)于2016年在《紐約郵報》撰文稱,這種魚在市場上甚至被炒到30萬美元。福格特說,“新加坡人對魚非常狂熱。”可以說,新加坡富豪“吸魚”的現象,就跟中國的年輕人“吸貓”一樣流行。
福格特的文章描述了給龍魚做整形手術的場景。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手法精准地將手術刀插入它的眼球上方,並切除了脂肪組織。是的,這個“病人”就是一條龍魚,它不過就是被打暈了,做了個眼部除脂手術。
當“病人”突然醒過來,開始在桌上翻滾。醫生趕緊將它摟在懷裏,並迅速放入了水箱。經過“整形”手術,這條魚的眼睛變得更明亮了,也更有活力了。
亞洲龍魚並不是你能隨便在商店裏買到的。在中國等東亞國家,龍魚是最吉祥的魚類之一,因爲它長得像神話裏的龍,被認爲可以帶來好運和財富。龍魚的體態和氣勢極具觀賞性,體型霸氣,有著熠熠生輝的鱗片和好鬥的性格。
在1975年,龍魚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進了國際貿易禁運名單。有人認爲,就是這一公約,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地位。此後,龍魚在亞洲的水族市場掀起一陣風潮,尤其是在東南亞、日本等地。
路透社在2009年曾報道,在金融危機期間,有的亞洲人會在信仰中尋求慰藉,有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寵物魚身上。新加坡頂級觀賞魚服務供應商——仟湖集團的執行主席葉金利(Kenny Yap)說,“在困難的時候,你更傾向于相信宗教,但同時也可能會養一些魚。”
新加坡的龍魚愛好者肯尼·林(Kenny Lim)對《紐約時報》說,如果有人在新加坡能有一條龍魚,這意味著他有一定的地位。林在八年的時間內花了近60萬美元打造生態水族箱,裏面養了13條龍魚和100條魔鬼魚。在林看來,龍魚就是財富的象征。
作爲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曾在一周內遭遇了四起龍魚搶劫案。在鄰國馬來西亞,發生過一起讓人震驚的暴力事件,一名31歲的水族店老板被刺死,幾乎身首異處——而竊賊行凶只是爲了搶他的龍魚。
據福格特透露,不僅在亞洲,連美國人也曾對這種魚也有幾乎病態的癡迷。她說,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沒收了一名華爾街銀行家從黑市購得的龍魚,這名銀行家當場聲淚俱下。
仟湖集團的執行主席葉金利曾對媒體說,龍魚可以訓練得像貓和狗一樣,當主人不開心的時候,就陪在他身邊(雖然中間隔著魚缸)。
有“魚類整形之父”稱號的威利·施(Willie Si)經常會接到一些龍魚主人的電話咨詢。有人曾問他爲什麽龍魚不吃東西,施就會問這些主人是不是對魚講了什麽不敬的話。
“別著急”,施建議,“跟那條魚說你犯錯了,第二天就應該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