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塊鏈技術和要素融合趨勢的加強,數據和資産、數據和信用的融合將成爲新的方向,區塊鏈開始“脫虛向實”,區塊鏈的金融屬性也逐漸向産業屬性轉化,在“智能合約+平台”的基礎上實現規模化、網絡化落地。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點對點的分布式組網技術,通過節點備份和全網廣播傳遞數據和信息,在此基礎上倡導的去中心化、自信任、公開透明的思想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通證經濟、共識和激勵機制等,爲傳統市場和産業帶來了“鲶魚效應”。
回首2019年,注定是區塊鏈發展不平凡的一年,熱點頻出,風生水起,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均加快了區塊鏈的研究和布局步伐。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積極出台區塊鏈戰略支持本國創新,中國也大刀闊斧開展區塊鏈改革試點。
從Gartner曲線來看,區塊鏈技術正在從過熱期向成熟期過渡,其投資和應用逐漸趨于理性。如果說區塊鏈1.0、區塊鏈2.0是區塊鏈價值自我發現的過程,那麽現階段的區塊鏈3.0則是區塊鏈價值廣泛應用的過程。
一、2019年我國區塊鏈發展回顧
繼2017、2018年打擊ICO、證券化代幣發行(STO),清理整頓區塊鏈産業後,國家依據技術中性原則,在審慎框架下鼓勵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創新發展。2019年國家對區塊鏈的監管政策和態勢,延續了2018年以來的清理整頓和規範發展的基調,進一步引導“無幣區塊鏈”、通證經濟的發展,引導區塊鏈技術賦能金融監管,促進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
就區塊鏈頂層設計而言,2019年9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鼓勵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動金融和實體經濟脫虛向實,服務民生。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技術作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這是繼2015年大數據正式寫入國家戰略,2017年人工智能寫入國家戰略以來,區塊鏈正式上升爲國家戰略。
在區塊鏈技術的監管發展和政策制定方面,2019年國家和地方繼續加大對區塊鏈的扶持力度,正本清源。在國家層面,工信部、國家網信辦作爲區塊鏈的主要監管機構,圍繞相關行業出台了鼓勵規範區塊鏈發展的規劃和法案;另外,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也在積極運用區塊鏈技術規範金融科技創新並加快監管科技建設。在地方層面,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出台了相關政策,積極鼓勵支持包含區塊鏈技術在內的新技術手段齊頭並進,促進數字經濟普惠和創新發展。
2019年以來,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重慶、雲南等12個省和直轄市發布了區塊鏈指導意見和區塊鏈産業發展規劃。上海、杭州、蘇州、廣州、長沙、重慶、成都等城市爲了吸引更多區塊鏈企業落戶當地産業園區,針對區塊鏈初創企業落戶、企業經營、高層次專業人才落戶、購房補貼以及生活補助等方面出台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具體到區塊鏈的信息和安全保護,2019年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開始將區塊鏈信息服務納入監管範圍,搭建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截至目前,國家網信辦共發布兩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涉及506個區塊鏈主體。同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創新應用區塊鏈等技術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食品生産、加工、銷售、運輸等環節的真實可信。2019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與區塊鏈密切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旨在規範密碼應用和管理,促進密碼事業發展,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提升密碼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水平,是國家密碼領域綜合性和基礎性的法律。
在區塊鏈數字資産方面,2019年央行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和試驗,支持在深圳先行試點。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DC/EP)閉環測試。在央行的數字法幣(DC/EP)架構中,區塊鏈技術被作爲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成爲數字法幣系統和數字錢包運作的底層支撐。同年11月,國務院發布《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中之前被列爲淘汰産業的“虛擬貨幣”挖礦被刪除,此舉給區塊鏈和挖礦産業帶來利好。
在區塊鏈行業規範發展方面,2019年11月,工信部推動成立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准化委員會,著力加強區塊鏈規劃引導和建立健全區塊鏈標准體系,制定關鍵急需標准,構建標准體系。同時積極對接ISO、ITU等國際組織,推動區塊鏈標准的國際化接軌。
二、2019年國外區塊鏈發展概況
與國內對區塊鏈的創新發展和監管規範相一致,國際上區塊鏈政策也圍繞著“發展”和“監管”兩個關鍵詞展開。
美國、韓國和日本采取從嚴的區塊鏈監管政策。2019年6月,世界上用戶數量最多的社交網站Facebook發布穩定幣Libra白皮書,短時間內引發廣泛的爭論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圍剿”,阻力重重。對此,美國議會明確Libra必須符合最高標准的金融監管要求,並計劃起草《2020年加密貨幣法案》,擬將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納入金融監管框架。
德國、法國、瑞士對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持積極態度。2019年9月,德國通過了區塊鏈國家戰略,確定政府在區塊鏈領域裏的優先職責,包括數字身份、證券和企業融資等。法國也在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以政府爲主導推動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發展。瑞士力爭建設“區塊鏈國家”,探索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立法框架以及國家版加密貨幣。澳大利亞2019年3月宣布准備發布的“國家區塊鏈戰略路線圖”,旨在使澳大利亞成爲區塊鏈産業的全球領導者,並計劃在金融、供應鏈、物流、農業、可信憑證和智能合約等領域大力發展區塊鏈。
另外,在監管端,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工作論文中基于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提出“嵌入式監管”的區塊鏈金融框架,對于我國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提升穿透式監管能力具有重要的啓示借鑒意義。
三、2020年我國區塊鏈的發展方向
目前,區塊鏈的應用和場景正在不斷被發掘出來,雖然區塊鏈在技術、應用上均面臨著可持續性發展的挑戰。例如在社會上被認知和認可的程度有限、C端感知力不足、業務盈利點不明確、適用場景需要進一步挖掘、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區塊鏈人才供需失衡。
2020年,除在數字票據、跨境彙款、跨境支付、資産證券化、貿易融資、供應鏈管理、KYC管理、抵押貸款等已有場景探索創新外,區塊鏈在經曆新冠病毒疫情後,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將促進區塊鏈技術和應用迎來創新和爆發。與疫情相關的捐贈、醫療、救助、社區防控需求以及在抵抗疫情等風險災害過程中,區塊鏈技術呈現出來的增強信任、保障信息公開透明、非接觸/無接觸式深度服務、引導輿論、追溯謠言傳播等功能還會進一步增強,從而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創新應用。未來可能出現區塊鏈追蹤查詢、區塊鏈醫療、區塊鏈公益、區塊鏈媒體報道等功能應用。由此,可借鑒國外“監管沙盒”的實踐,在衆多區塊鏈的創新嘗試中,先從小範圍試點應用開始,測試成功後再向大規模的市場推廣邁進。
(一)區塊鏈加速與實體經濟結合,多場景賦能産業鏈叠代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區塊鏈産業生態,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區塊鏈是一個交叉性學科,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物聯網等技術互有交叉,與新舊技術的結合也更加緊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深化,更多的下沉場景將被挖掘出來。
在此背景下,“區塊鏈+”可能在2020年多點爆發,區塊鏈將全面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起來,産生疊加效應,推動智能合約、Baas、閃電網絡將技術邏輯、算法、算力、數據等要素與區塊鏈的共識、激勵相結合,推動從0到1的進步,創造出“1+1>2”的效果。具體到應用和場景層面,基于此次疫情爆發的影響,區塊鏈除在B端應用外,還將進一步開拓政府端和社會端的應用,打造“區塊鏈+醫療”“區塊鏈+政務”“區塊鏈+出行”“區塊鏈+扶貧”“區塊鏈+征信”“區塊鏈+外貿”等,逐步形成規模效應、範圍效應,並有望形成網絡效應和協同效應。
例如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過程中,針對感染者和潛在感染者的威脅,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和查詢患者的行蹤和社交網絡以及乘坐的公共交通;針對物資捐贈和管理中出現的混亂,可以應用區塊鏈系統實現數據溯源、增信協同和信息披露;針對官方信息的發布和辟謠,可以運用區塊鏈的投票功能,在維護政府負責人和專家信息的基礎上,保障信息的正確性,防止被篡改,避免以訛傳訛擴大輿論負面影響。
(二)區塊鏈的理論、技術和應用難題有望突破並向前沿推進
2019年,聯盟鏈的成熟推動企業區塊鏈的應用和落地。但長期以來,在區塊鏈核心技術研究和理論方面,中國始終沒有領先于國際的突破,導致區塊鏈作爲一個舶來品,缺乏自主創新。隨著區塊鏈國家戰略的實施,2020年,預計主流的基礎共識算法以及公鏈、聯盟鏈、私有鏈、跨鏈、側鏈、分片、Baas、Saas、閃電網絡、智能合約、安全服務、解決方案等區塊鏈拓展技術將有所突破,DeFi(去中心化金融)、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運行的嵌入式監管等新型區塊鏈金融生態將進一步落地。與此同時,隨著區塊鏈、密碼學、金融科技等專業人才進入市場,預計區塊鏈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況將得到緩解。
(三)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有望落地
2019年下半年,央行加快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步伐。去年11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演講中提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呼之欲出”,並從應用場景、技術方案、實施路徑、功能作用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解讀。2019年12月,央行開始在深圳進行小範圍試點,預計2020年正式推出的可能性較大。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定位于替代M0,並且具有松耦合的雙層賬戶,前端匿名,與現有貨幣體系具有較好的銜接性。
作爲央行數字法幣的重要技術,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能夠完全適應小額、快速、高頻並發的場景時,采取區塊鏈技術路徑發行央行數字法幣的可能性較高。央行數字法幣的推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無論對零售支付、理財資管、貨幣政策等市場活動和監管活動,還是對區塊鏈技術本身而言,都是一場裏程碑式的變革。
(四)區塊鏈商業模式更加成熟,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界限趨于模糊
區塊鏈從一開始以“去中心化”作爲鮮明旗幟,遇到了一些主權國家、國際機構在內的反對和阻力。例如Facebook2019年推出的“Libra”項目,自白皮書發布後就受到了漫天的質疑和層層阻力。這些都代表著區塊鏈早期“去中心化”思想與中心化理念的沖突,區塊鏈也在這場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沖突中發生著變化。以金融爲例,當區塊鏈脫去“金融”的外衣,爲實體經濟服務時,是一次思維的轉變;同時,當區塊鏈打通實體經濟和金融産業的渠道時,將實現第二次轉變。
2020年,隨著區塊鏈的商業模式更加成熟,盈利模式更加清晰,區塊鏈發揮作用的場景更加豐富、更加細化,産業布局更加合理,面向消費者端的區塊鏈應用逐漸增加,關于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爭論也將逐漸減少。此外,2020年,更多的區塊鏈行業自律組織將會出現,有利于推動公有鏈、聯盟鏈生態的形成和發展,促進區塊鏈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正向效能。
(五)區塊鏈將被納入法治框架,相關標准體系更加健全
2020年,區塊鏈發展將更加規範,被進一步納入法治框架。首先,更加注重科學立法在區塊鏈監管和治理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讓法治成爲提升區塊鏈競爭力的基礎。保證已制定的法律法規體現市場主體合理訴求和行業穩健發展態勢;保證廣大區塊鏈市場主體充分有序參與;保證立法程序合理、公正科學,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將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及集體討論決定作爲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加快推進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技術標准等區塊鏈“軟法”的制定,爲區塊鏈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其次,摒棄政策高度波動與運動式執法,強化“技術中性”和“競爭中性”原則,用原則監管替代規則監管,用動態法令代替靜態法令,探索代碼化監管在區塊鏈生態中的合理路徑。完善區塊鏈産品應用的備案機制以及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備案管理,對區塊鏈技術邏輯、應用場景、數據流通等深化理解。
第三,涉及區塊鏈的司法案件,要充分考慮技術在法律法規和案件事實中發揮的作用,在充分考量最高法指導案例和其他法院相似判決的基礎上,正確合理適用法律,幫助區塊鏈行業正本清源,守正出新。
四、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及應用趨勢
未來,區塊鏈從2.0的智能合約逐漸走向平台化、生態化的3.0階段,區塊鏈大規模商用成爲可能。從區塊鏈技術發展、應用和政策三方面看,全球範圍內區塊鏈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區塊鏈技術不斷融合叠代,“脫虛向實”加速更多産業落地
在區塊鏈節點分布的模式上,聯盟鏈技術和公有鏈技術不斷融合,聯盟鏈與公有鏈之間的跨鏈連接可以進一步打通企業端(B端)和消費端(C端)的數據,有助于構建基于區塊鏈的産業鏈形式;在共識機制上,區塊鏈由單一共識機制向多種混合共識機制(如POW+POS)演進;在存儲方面,區塊鏈目前由單一數據庫(中心化數據庫)向分布式數據庫演變;在加密和隱私保護方面,區塊鏈由過去的單一加密方式如環簽名、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發展爲多種加密方式並存,多方安全計算、聯邦計算等算法開發出來與密碼學理論相結合,從而可以從源頭保障個人和企業的信息安全和隱私。此外,鏈上數據、鏈下資産也在加快融合,資産轉化爲數據信息在線上流通,數據信息成爲重要的資産在區塊鏈中流通。
隨著區塊鏈技術和要素融合趨勢的加強,數據和資産、數據和信用的融合將成爲新的方向,區塊鏈開始“脫虛向實”,區塊鏈的金融屬性也逐漸向産業屬性轉化,在“智能合約+平台”的基礎上實現規模化、網絡化落地。
(二)區塊鏈國際標准更加成熟,各國紛紛加強區塊鏈專利創新保護
目前全球區塊鏈標准制定權正在競爭中,歐洲國家和亞太國家走在前列,美國在區塊鏈方面擁有雄厚的技術優勢,在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方面積極試錯。例如美國推出比特幣期貨、比特幣ETF等,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在積極發力研究制定區塊鏈行業和技術標准。未來,隨著區塊鏈國際標准的逐步統一,各國關于區塊鏈的專利保護力度也會加強,區塊鏈的專利保護和開源使用成爲其發展的主線。
(三)區塊鏈治理與隱私保護更加穩健
據調查顯示,41%的企業組織認爲,缺乏統一的治理標准是企業組織合作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區塊鏈的治理關系到區塊鏈社區的安全、高效和公正,並關系到鏈上企業和個人的隱私、戰略、決策、激勵和支付。同時,區塊鏈的安全性進一步提升,在區塊鏈社區和區塊鏈開發者的努力下,51%攻擊、高頻並發交易、數據存儲、智能合約漏洞等制約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難題正在被破解。例如針對51%攻擊,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提出可以通過及時性檢測器(Timeliness Detector)解決此問題。未來,隨著區塊鏈管理水平的提升,全球範圍內區塊鏈技術將更加成熟,底層架構將更加穩健和安全可靠。
(四)各國央行積極探索區塊鏈數字法幣
法定數字貨幣是區塊鏈重要的應用之一。隨著中國央行研發DC/EP的速度加快,今年,瑞典、韓國、日本、俄羅斯、伊朗、波蘭等國預計將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作爲對抗比特幣、以太坊、Libra等數字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手段,保障貨幣主權。區塊鏈數字法幣大大降低了貨幣發行的成本,提高了流通的效率和透明度,爲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提供了解決方案,可能成爲貨幣進化史上重要的標志。
(五)各國區塊鏈監管政策的協同性增強
各國都在開展區塊鏈相關政策立法,如美國懷俄明州將數字資産分成三大類,按照虛擬貨幣、數字證券和數字消費資産的方式劃分權益。隨著各國有關區塊鏈的政策不斷細分,全球範圍內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治理框架(例如英國倡導發起的全球金融創新網絡組織(GFIN))不斷擴展,一些國家嘗試運用現有的雙邊協定來考慮與其他國家的試點項目(如澳大利亞),以確保區塊鏈包含在更廣泛的政策制定工作中。全球範圍內主要國家對區塊鏈政策的態度呈現出一定範圍的趨同,區塊鏈的治理手段、技術應用和政策演變的協同性將不斷增強。
轉自丨新經濟導刊
作者丨張夏明
單位丨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爲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爲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