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公園。 |
新加坡的烏節路是典型的商業中心,在這樣一條繁華而不算太寬闊的馬路上,幾天內竟沒有見過一次堵車的場景。“主路不讓停社會車輛,它們都停在裏面的輔路邊。”新加坡MORROW建築規劃公司高級規劃師黃啓中揭露了這個秘密。
一條道路反映了新加坡規劃的一個側面。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部,扼守馬六甲海峽,是典型的濱海城邦國家,擁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它是怎麽規劃的?有哪些建設經驗?近日,南方日報調研組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新加坡,實地采訪了政府部門和有關專家。
精細規劃
便民連廊密布 建新鎮“去中心”
到新加坡之後,會發現一種建築結構——連廊。絕大部分商業樓和住宅樓底下建有連廊,它們和公交、地鐵等設施連爲一體。新加坡濕潤多雨,人們借助連廊避風擋雨,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發言人介紹,新加坡土地狹小,政府采取著眼長遠和整體的策略來規劃,通過整合土地和交通規劃來優化土地利用,希望借此爲人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比如,海邊的大樓一般會比較矮,樓盤從海邊往內陸依次長高,這樣就能讓更多區域的居民欣賞到海景。另外,新加坡將西南面規劃爲港口區。大貨車只在這一區域的道路上行駛,不會開進市區,這是市區不堵車的原因之一。
在新加坡最早的新鎮之一大巴窯,不僅建有多棟住宅樓,還擁有餐飲區、商業區、銀行、醫院、交通換乘站等完備的配套設施,居民絕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以在這裏得到滿足。這既方便了居民,又可盡量避免擁堵。在新加坡,類似的新鎮有20多個。
立體綠化
建300個公園 打造花園城市
“每個城市都要有它的紫禁城。”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前局長劉太格道出了對城市曆史的敬畏感。目前,新加坡保留了約7000棟老房子,都是上世紀具有各地風格的建築,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狹小的國土上保留這麽多老建築,似乎有點“奢侈”。更“奢侈”的是,這裏竟然還300多個公園。這些公園零星地分布在生活區、商業體之間,以見縫插針的方式讓新加坡到處可以看到綠地、可以遮陽、可以休息。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發言人介紹,在2014年的總體規劃中,劃出9%的土地用于修建公園和設立自然保護區。同時,通過建設公園、街邊綠化和天空淨化等方式,將綠化、生物多樣性融入城市環境中。
在多個路段,記者看到一排排的參天古樹,樹齡大的估計超過100年,穿著運動服的年輕人從樹下跑過。這種到處見綠的理念甚至延伸到了建築中,CBD一帶的新建大樓占用地塊之後,要恢複同等面積的綠地,甚至可以建空中花園。
多元文化融合
國家形象良好年入境旅客達1640萬人次
花園城市的名聲在外,推動了新加坡旅遊業日益繁榮。新加坡旅遊局國際司中國華南區、香港及澳門區處長黃慶祥介紹,2016年前往新加坡的外國遊客高達1640萬人次,增幅達7.7%。旅遊收益估算達248億新幣,漲幅約13.9%。
他介紹,新加坡比較注重對傳統文化和文物古迹的保護。由于它是一個多元的國家,長期生活著華人、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等族群,各種風格的建築和文化得以並存。當然,現代風格旅遊景點的打造必不可少,如魚尾獅公園、金沙酒店、濱海灣公園等。
黃慶祥坦言,新加坡純粹的旅遊資源並不算太多。因此,現在更多的是通過舉行各類活動吸引不同人群。同時,旅遊業打出情感牌,如今年推出的“心想獅城”旅遊品牌,提升旅客對新加坡旅遊品牌的好感度。
新加坡旅遊業發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良好的國家形象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了解,包括商務人士和家庭旅遊團。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劉光明寶 羅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