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者:白進火(生于1970年,新加坡白新春茶莊老板,現居新加坡)
一直以來,新加坡的華人主要來自中國南方,兩廣人主要喝普洱茶和六堡茶,福建人則主要喝烏龍茶。正因如此,以前新加坡的茶莊茶行,必須兼營烏龍茶和六堡茶。白新春茶莊也不例外。
▲白進火向記者介紹六堡茶在新加坡銷售的曆史
我記得我阿爺講過,上世紀60年代以前,新加坡最旺的就是牛車水(當地的唐人街)這一帶。但當時街上還沒有大茶樓,都是以小食攤檔爲主。六堡茶除了當地人會買一些回家沖泡以外,主要就是賣給這些沿街擺賣的小食攤檔。
當時很多工人要起早黑去幹活,收工往往很晚,一日三餐都是在街邊隨便吃點東西就解決了,所以街邊的小食攤檔非常多。牛車水幾條街都排滿了小食攤檔,賣包點、粉面、粥飯、肉食的,什麽都有。
這些小食攤檔大部分都是一副挑子擔出來占個地方就營業了,爲了方便客人,這些小食攤檔都會在挑子的一頭放一個藤籃,裏面放一個大洋灰桶茶壺,免費提供茶水給食客。
食客吃完東西以後,就用自己的碗裝一碗茶喝,這樣既解膩又消食。因爲這些茶水是免費提供的,所以攤主只能選擇夠茶味又便宜的茶葉。
當時的六堡茶極其便宜,每公斤售價還不到2元(新加坡元,下同),最適合使用,所以多數的小食攤檔都使用便宜的六堡茶。
▲舊時的白新春茶莊(白進火提供)
以前的六堡茶都是一整籮的,用竹籮筐壓實結成一團,每籮重四五十公斤。我們要先用斧頭和鑿子把茶葉鑿開打碎,再用紙袋裝好,每袋茶葉就是一兩斤。
當時新加坡牛車水(唐人街)裏,沿街全部是小食攤檔,這些攤檔很多都使用六堡茶。外面的小食攤檔要多少斤茶葉喊一聲,我們就按量送出去。直到上世紀70年代早期,阿爸還讓我們拿鑿子幫忙把竹籮裏結塊的六堡茶鑿碎。
▲昔日的新加坡街市面貌(新加坡牛車水原貌館收藏) 蘇愛清翻拍
雖然新加坡小食攤檔總的用茶量很大,但細分到每個攤檔,用茶量卻不會多,攤主每次都是買幾斤,有的甚至每次只買一兩斤。當時新加坡所有的茶行茶莊都分布在街邊的騎樓裏,騎樓外面就是小食攤檔,所以六堡茶銷售很方便。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有了一些香港人開的茶樓,這些茶樓的茶位是免費的,客人來了,茶樓就先上一壺茶。因爲茶水免費,所以茶樓選用的是等級較低的六堡茶。
後來,新加坡的茶樓酒樓逐漸多起來,供應的茶水就不再免費了,一個茶位費先是收一兩毛錢,之後漲到五毛錢,再到後來漲到了一兩元。
這裏的茶樓也像香港的茶樓那樣,不再用大茶壺泡茶,大多改用蓋碗。這時,茶樓使用的茶葉品種也很多了,即便是使用六堡茶,也是等級比較高的。
六堡茶的價格升幅一直不大,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整籮六堡茶的售價每公斤也就是3元到5元。由于使用六堡茶的利潤較高,因此茶樓酒樓很喜歡用六堡茶。
▲詠春園是新加坡的傳統茶樓,茶樓裏曾供應六堡茶。蘇愛清翻拍
但是,當時的茶樓酒樓很少會整籮入貨,都是要我們把整籮六堡茶拆開篩分成三個等級,然後按照不同等級下訂單。我們用大紙袋按每袋十斤或每袋五斤將茶裝好,然後送去茶樓。我當時雖然年紀很小,但也幫店裏送過幾次貨去附近的茶樓。
正是由于使用量大,以前新加坡的茶莊裏多少都會備有六堡茶。以前新加坡的茶界圈子不大,做茶葉生意的人雖然是競爭對手,但很多都是老鄉或世交,相互之間很重情誼。如果一家店缺六堡茶,又碰上有顧客上門,店家只要知道其他哪家店有貨,打個電話或者叫人去傳話,就能立即拆借到一些六堡茶回來應急,茶款往往是事後再結。
▲新加坡廣珍茶莊以前進口的梧州六堡茶。(廣珍茶莊供圖)
雖然我們不會專門進口六堡茶,但也會向其他同行買一些六堡茶回來備售。我記得,當時店裏的倉庫常年存放著十多籮六堡茶,一籮籮疊起來存放,堆疊得很高。
因爲每籮茶葉都很重,要用的時候,我們要叫兩個夥計,每人搬一張凳子各站一邊,一起發力才能把最上面那一籮茶搬下來。如果碰上顧客要貨量大,我們會向其他同行借貨,當時新加坡很多茶行茶莊都有六堡茶存貨,不怕找不到貨源。
【注】本文內容摘自書《茶船古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對本書感興趣,可點擊“六堡茶微刊”頭像→主頁下方菜單→“商城”→點右側“書籍”,即可查看本書詳情頁,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