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爲”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爲把它當作耶稣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淩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聖經實際上並無記載耶稣誕生日期,聖誕節是後人公定的。
時代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今天,聖誕老人的禮物花樣繁多,形態各異,襪子和雪橇早就不夠裝的了。同時也給收禮物的人造成了選擇恐懼症:送什麽能讓 TA 理解我的心意?送什麽才能讓客戶 / 員工滿意,體現出領導層的關懷並增強團隊凝聚力?老爹從來沒過過洋節,怎麽讓他了解聖誕不是“剩蛋”……多元化的需求意味著不同角度的選擇,而不同的禮物則會送出不同的感覺,傳遞出贈送者獨特的性格和氣場。
英國: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因爲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爲複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挂著花環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聖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後,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裏,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後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聖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意大利:每一個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稣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聖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聖誕彌撒。完畢之後,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意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聖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裏、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裏,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後,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中國:”中國式”聖誕節是一個令人著迷的中國矛盾:聖誕節在中國已成爲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節日,相關的生意非常紅火,但中國並不是一個宗教國家。聖誕節傳統在中國還很年輕,但是與中國數百年來吸收和改造的許多外國風俗一樣,中國的聖誕節也越來越具有中國特色。2013年12月15日,著名文化策劃人、作家薛剛等數十名文化界、詩歌界人士集體倡議將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爲”中華聖誕節”,擴大黃帝文化和上巳節的影響,同時呼籲稱呼西方節日爲”耶誕節”,以作區別。
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定律:一旦有哪個洋節被天朝看中了,似乎就離“毀”不遠了。商業噓頭層出不窮,平安夜送蘋果幾個意思?還有,爲什麽所有節日到中國都得變成情人節!事已至此,我只想問一句,你知道什麽是聖誕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