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的最南端,北隔狹長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爲鄰,南隔寬闊的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領土面積六百多平方公裏,古稱淡馬錫,十九世紀前,曾經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公元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率領船隊進入新加坡河。由于發現這裏位于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控制著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萊佛士便設法與柔佛蘇丹簽訂協約,在這裏開設了貿易站。之後沒過多久,新加坡便淪爲英國的殖民地,成爲“日不落帝國”在遠東重要的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最大的軍事基地。
作爲英國人,萊佛士毫無疑問是在爲大英帝國開疆辟土。但正是由于他的選擇,新加坡才有機會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爲一個繁華的都市。
新加坡的原住民是馬來人。而在發展過程中,它吸收了大量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移民,從而造就了一個生機勃勃、擁有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的城市。作爲開埠功臣,萊佛士後來受到新加坡人的紀念。在新加坡河畔,當初他登陸的地點,新加坡人爲他豎立了一樽全身塑像。塑像背後,就是萊佛士金融區裏,林立的高樓大廈。那是新加坡獨立建國後,最能體現其經濟成就的城市風景線。
雖然號稱是英國人在東南亞“最堅固”的堡壘,但是在太平洋戰爭中,顯赫一時的大英帝國竟然潰不成軍,日軍鐵蹄長驅直入,很快蹋平了新加坡。在隨後長達三年的血腥統治中,曾經奮起抗日的新加坡華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日本投降後,當初逃之夭夭的英國兵卻卷土重來,迅速恢複了大英帝國在新加坡的統治。
可是這一次,他們的統治不再象以前那麽穩固了。1959年,在新加坡人的積極爭取下,英國當局最終同意,讓新加坡實施內部自治。四年後,新加坡徹底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自願加入到當時剛剛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
可是,短短不到兩年,新馬卻由于一系列的政治分歧而導致分裂。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即日起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爲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化,令當時的新加坡內外交困,驟然面對了許多前所未有、生死存亡的挑戰。
作爲一個獨立國,新加坡實在太小、太脆弱了。面對當時複雜而充滿敵意的周邊環境,人們不禁要問:小小的新加坡,究竟能夠生存多久?
然而新加坡並沒有就此沉淪!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人僅用了短短二十幾年的努力,就實現了經濟騰飛,使新加坡成爲東南亞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並與韓國、台灣、香港一起並稱爲“亞洲四小龍”。
當時,通過大力吸引外資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新加坡迅速建立起了以石油提煉、電子電器和修造船業爲支柱的外向型工業體系。以石油提煉爲例,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早在八十年代就已成爲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此後,新加坡又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的、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如半導體、自動機械、磁盤設備和生物制藥業等。
如今,新加坡已發展成爲一個國際性的商業中心城市。它不僅是東南亞的轉口貿易中心,它還集金融、物流及通信樞紐于一身,擁有本區域最大、最高效的港口和機場,吸引了超過6千家跨國公司來本地落戶。此外,新加坡政府也鼓勵本地企業向外發展,積極到國外開展經貿活動。新加坡商家目前已遍布全球,特別是在東南亞、中國、印度、美國、日本和澳洲等地,他們已建立起了廣泛的商貿網絡。所以在“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新加坡常常是名列前茅。
雖然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是人口最少、領土面積最小的一個經濟體,它也不象香港那樣,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爲後盾。但是,在那份由世界經濟論壇每年評選一次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新加坡卻能同美國、日本等頭號經濟強國並駕齊驅,這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如果單單一個排名,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麽,新加坡上千億美元的外彙儲備,也從另一個側面透露出島國的實力。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完全沒有外債的國家之一。這裏的政府高效廉潔,社會安定祥和,犯罪率幾乎是全球最低。而那個當之無愧的“花園城市”的美名,也早已令獅城享譽全球了。放眼世界,還真找不出一個如此規模的小國,能夠象新加坡這樣,在國際社會中獲得如此廣泛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