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是新加坡大選提名日,屆時提名中心內的情況將首次通過電視和網絡直播,以便選民能夠了解提名程序的進展。
這也意味著2020年新加坡大選選戰正式打響。
這一屆大選結果將決定未來10年新加坡的發展方向,影響每一個生活在新加坡這片土地上的人。
當然,不只是我們,還有一個人,一定也在注視著一切,比我們更加關心選舉的結果。
這個人,是說到新加坡言必稱名的人;
這個人,是新加坡人最尊敬的人;
這個人,也是我們最懷念的人;
他就是李光耀。
即使他去世了,每一個在新加坡生活和居住的人都正在享受著李光耀爲我們留下的遺産和財富。
“國父”李光耀執掌新加坡半個世紀,將新加坡從一個沒有自然資源,只有沼澤與苦力的地方,打造成爲繁榮發達的現代國家傳奇。
他執政期間,新加坡GDP上漲80倍,從一個小漁村逆襲成爲國際金融中心。李光耀推行的組屋和公積金制度,讓新加坡實現了“居者有其屋”,老百姓活得尊嚴而體面。
奧巴馬稱李光耀是“真正的曆史巨人”,而新加坡人則在心底將他視作“父親”。
“我住的地方真好,她是個小小的島,小到地圖上難以尋找,可她的名字呀全世界都知道。”
這是一首名叫《我住的地方》的歌,裏面唱出了新加坡人民對自己祖國的由衷自豪。
這種強烈的國族認同感,由李光耀一手創造。他活著時是新加坡團結的象征,死後,依然是。
他是不怒自威的領袖,強人政治鐵骨铮铮,亦是溫柔多情的丈夫,與愛妻相濡以沫六十年。
李光耀,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光耀的一生充滿傳奇。
01. 二十載矛盾身世
回顧李光耀的成長經曆是充滿矛盾的,這種矛盾不僅存在于他生長的環境中,更集中在他本人身上。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生于新加坡的一個富裕的華人家庭,祖籍中國廣東,爲第四代華裔新加坡人。但是,李光耀自幼接受英文教育,並受到英國文化的強烈影響。
“二戰”結束後,李光耀前往英國留學。最初李光耀就讀于倫敦經濟學院,並在學習時受到導師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
1950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開始從事律師工作。那時,馬來亞郵電工人大罷工,李光耀被聘請爲郵電工會的法律顧問,談判最終達成了有利于工人和工會的協議,李光耀也因此聲名遠播,結果成了100多個工會的法律顧問,這爲他後來從政贏得了廣泛的群衆基礎。
在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之前,28歲的新加坡律師哈利·光耀·李決定將自己的姓名改成“李光耀”。他放棄了出生時祖父出于對英國人的敬仰而取的洋名,並且根據華人的傳統,把姓挪到名字之前。
他將這視爲一項有重要象征意義的決定:“它成爲我的主張,並且是我當時把自己看成一個左翼民族主義分子的標志。”
然而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只會講英語,不會講華語的人。
這種矛盾在李光耀的一生中隨處可見。正是因爲這種矛盾的存在,人們很難定義他,也無法用各種教條束縛他。
當李光耀3月23日逝世後,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總結了他的治國理念:沒有遵循任何教條,是通過實踐而來。
因此,不被教條捆綁,無懼世俗眼光的李光耀,即使在上世紀那個強人環伺的時代,在衆多的偉大領袖中間,也是獨一無二的。
李光耀經曆過新加坡兩段殖民統治時期,對他影響巨大。
英國對新加坡的殖民早在1819年就開始了。對英國殖民政府的觀察,讓李光耀看到了如何相對文明地、溫和地治理國家。可以相信,他對英國傳統中對個人自由的重視、對私有産權的保護、對程序正義的恪守有相當的了解和認可。
1942年日本軍隊突然占領新加坡,趕走了英國人。在三年半的時間裏,李光耀曾在黑市做過買賣,也用掌握的英文服務于日本的宣傳部門。他也差點被虐待而喪命。
在日軍的殘暴統治之下,他見識了日本人是如何運用權力的。他看到了權力的意義,看到了權力、政治和政府的密切關系。他看到了人性之惡,也看到了皮鞭和鐵腕對于管理社會對有效性。這個經曆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解釋他對嚴刑峻法、重刑重罰的推崇。
1954年11月,李光耀與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並出任秘書長。
至此李光耀正式步入政壇。
這時,爲了與廣大華人群衆打成一片,李光耀開始潛心學習漢語和閩南話,學著成爲一個真正的“華人”。此後,李光耀更是帶領人民行動黨,聯合共産黨贏得新加坡華人的支持。
1955年,人民行動黨參加“部分民選政府”的首次選舉,包括李光耀在內的多位人民行動黨員當選立法議員,成爲立法議會中的反對黨,從而正式開始爭取掌握政權的鬥爭。
李光耀雖然深受英國影響,卻厭惡英國的殖民統治。在擁有政治影響力之後,他立誓要帶領新加坡走向獨立,擺脫無休無止的殖民時代。在李光耀的斡旋努力下,1958年,英國終于同意新加坡開始進入恢複自治程序。
1959年,新加坡終于取得完全自治。
同年5月30日,新加坡舉行大選,人民行動黨在立法議會大選中大獲全勝,成爲立法議會的第一大黨。6月5日,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總理。
從1959年到1990年,李光耀31年的總理生涯正式拉開了大幕。
1963年7月,在危機四伏的國際環境中,爲了保住新加坡,李光耀選擇與馬來亞、沙撈越和紗布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不過,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很快就産生嚴重的分歧。一年之後,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爲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李光耀擔任共和國總理。
李光耀將新加坡被迫獨立的那年稱爲他的“痛苦時刻”,那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在公開場合落淚。
因爲在李光耀的心中,新加坡是脆弱的:
“我們不具備一個國家該具備的基本要素,我們是多元民族,缺乏共同語言、共同文化、共同命運。” 萬一周圍的鄰國“圍剿”,“我們就死定了”。
在此之前,新加坡只是一個英屬海上貿易站,只有沼澤、漁民和苦力,沒有自然資源,沒有農業或工業,連飲用水都是靠馬來西亞供應。李光耀帶著身後的這群新加坡鄉裏鄉親自己發展,需要克服的困難太多了。
所以,孤立無援的李光耀,選擇了一條誰都沒有想到的路。
02. 偉大五十年
獨立後,新加坡是無依無靠,但也再無人掣肘。帶領人民活下去,有尊嚴地活下去;闖出新加坡自己的路,傳奇逆襲之路,是李光耀一生唯一的奮鬥目標。
所以,一切從實際出發,讓“實用主義”壓到一切吧!
李光耀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給這個全新的國家選擇一個政治體制。深受西方民主教育的他自然選擇了民主的道路,但不是英國也不是美國的民主,而要創造新加坡式民主。
新加坡式民主是很有意思的,因爲民主覆蓋範圍非常大,且所有合格選民都必須親自去投票站參與投票,因爲參與選舉是公民的義務之一。
如果沒有去投票如果你沒有投票,那麽選舉監察官將會把你從你所屬選區的選舉注冊簿上除名。這就意味著,你將失去在隨後的總統大選和下次國會大選中投票的權利,並且你也會喪失在總統大選和下次國會大選中作爲候選人的資格。
根據今年4月15日的最新數據,新加坡全國17個集選區和14個單選區的選民名冊已核實完畢, 根據最新的選民冊,新加坡共有265萬3942名選民,較上屆大選增加了19萬3458人(7.9%)。
也就是說新加坡的領袖是265萬人共同選出來的。在新加坡,“政治冷感”,選舉參與度低,是不存在的。
在這種情況下,李光耀還可以率領人民行動黨(PAP)從1959年執政至今,未嘗敗績,已成爲世界上連續執政最長的政黨之一。
當然,因爲這樣,有關新加坡反對黨是不是“參政議政”花瓶的探討也從未停止。李光耀曾公開闡釋他對于新加坡民主模式的見解。
“我們必須始終記住,我們不是像澳洲,或新西蘭,或加拿大,或英國,或美國那樣的一個普通的國家。在那些國家,人們可以投票給某一黨派或者另外一方,然後生活仍將繼續。可如果我們也那樣做,新加坡奇迹將成爲泡影。”
李光耀認爲,對于一個沒有自治傳統或自治曆史的國家來說,自由和公平的選舉並不是它邁出民主第一步的最好選擇。
“如果沒有充足准備,選舉就會成爲人們發泄怨氣的方式,他們不滿現任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就會投票給反對派。”
當然,頗具政治智慧的李光耀也用法律來維持政治穩定。例如,新加坡的大選,一般都在前兩個星期才宣布投票日期。法律還規定競選經費來源必須登記,以防止外國勢力介入,放置選戰招牌的地段、方位、距離、時間、地點,都有明確規定,稍有違規就被起訴罰款,甚至剝奪資格。
就在昨日(6月23日),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正式宣布解散本屆國會,7月10將舉行新一屆大選。2020大選,李顯龍卸任,這注定是改朝換代的一年,今年人民行動黨黨的表現又會如何,值得拭目以待。
除了爲新加坡建立完備的政治制度外,李光耀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了新加坡的經濟奇迹。
從1959年擔任總理,到2004年將接力棒交到兒子李顯龍的手中,在45年的執政生涯裏,李光耀將新加坡從一個蠻荒貧瘠的漁港,建設成爲了現代傳奇國家,一路騰飛成爲“亞洲四小龍”。
2004年,李光耀和吳作棟在聯合聲明上透露了一則具體數據,自獨立建國以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非常快,人均GDP增長竟然達到了80倍,接近4萬美元。
人民行動黨的元老拉賈拉南評論說:“所謂新加坡道路,就是政治上的社會主義,經濟上的資本主義。”
李光耀一生致力于讓新加坡富起來,讓新加坡人民富起來:“新加坡的傳統需要百年的積累,而我盡了自己這份力。”
毫無疑問,“國父”李光耀做到了。
在經濟問題上,新加坡上演“絕地求生”。李光耀很清醒地意識到,最初新加坡什麽都沒有,只有人力資源,所以新加坡要奉行實用主義,將這裏打造成一片吸引國際投資的樂土。用外國人的錢,搞好新加坡自己的生活。
新加坡是招商引資的大師,目前駐紮在新的大大小小的跨國公司超過25000個,其中10000個以上來自北美、歐盟和日本。外資基本上貢獻了新加坡一半的經濟産出。
經濟發展局(EDB)是新加坡招商引資和貿易促進的操盤手。通過中新蘇州工業園、中新天津生態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合作項目,新加坡開始把他們的造園和招商引資技術“出口”到中國以及其它國家,並且在國外“借地”賺錢。
許多人以爲新加坡經濟不自由,但事實上新加坡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方面排名長期名列前茅。新加坡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經濟的高度開放,政府對外資和本地企業一視同仁,嚴格的産權和契約保護,廉潔高效的政府,穩定的政治環境,優惠的稅收,良好的基礎設施,訓練有素的勞動力,自由的移民政策,以及越來越國際化的生活環境。
2019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非國家)
因此,新加坡營造了一個高度親商的環境,對于跨國公司和他們的高管來說,在新加坡做生意和工作生活確實是近乎人間天堂,幾乎不可能更好。
國家富起來了,還要讓百姓的生活也好起來。
所以李光耀建立了兩個無論在他身前還是身後,都將惠及新加坡世世代代的民生制度,那就是和組屋和“中央公積金”制度。
住房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滿足了群衆的基本需求,才能建立國家發展的根基。
1959年李光耀執政之後,馬上提出了公共住房計劃,成立了建屋發展局(HDB),讓大部分新加坡人都可以住進他們興建的組屋。這個就是新加坡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執掌此項目的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融合了政府機構和開發商雙重角色,負責買地、拆遷、規劃和設計,基本上除了請承包商來建造外,負責所有事務。到80年代末就有近80%的新加坡人住上了自己購買的組屋,實現了他“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圖景。
各種補貼之下,組屋價格應該算得上合理。這使得幾乎每家每戶都可住到自己買的房子,又不必成爲房奴。對于最貧困的一部分人,政府幾乎是偷偷地、免費地把他們塞在組屋的某個不爲人知的角落,以降低社會影響。這樣也就消滅了流浪漢。
因爲管理嚴格,基本不可能靠炒房賺錢。商品房市場仍然存在,但只限于15%左右住戶,漲價也跟絕大多數人沒關系。此外,政府組屋的一個特色是按比例把不同種族的住戶分配在每一個住宅區, 打破原先不同種族仍各自聚居的社區格局。這樣可以有效地加強種族和諧,強化國民對“新加坡”的國家認同,進而維持社會穩定。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中獨立後,李光耀完善了中央公積金制度。此制度在1955年英國殖民時期就曾設立,但那時的目的是強制國民儲蓄存款,且只有養老保障儲蓄功能。李光耀上任後,擴張到醫療、住房、教育等全方位的儲蓄。2018年,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已經排名亞洲養老制度榜首!
在這方面,李光耀自稱“社會主義者”,他認爲有必要對國民收入進行適當的重新分配,在教育、住房和公共衛生方面提供津貼,照顧弱小群體,“以抵消自由市場競爭下出現的極端後果”。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是全世界政府最清廉,社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一切,也要歸功于李光耀。
在李光耀的領導下,人民行動黨保持了絕對清廉。
因爲高薪制度讓政府官員不想貪;因爲李光耀的鐵腕反腐讓官員不敢貪;因爲深入人心的反貪文化讓官員不恥貪,李光耀實現“三不”之法將新加坡反貪工作推向了極致。
于此同時,從上世紀70年代起,新加坡執政黨開始從黨外人士、甚至反對黨中的精英人群中挑選人才,定向培養。四十年來,人民行動黨爲了維持新加坡制度的良好運作,一直嘗試著更大程度的開放。學法律出身的李光耀爲新加坡留下了一套很好的制度和系統,包括財産公示,他作爲領導人就親身示範。
李光耀主張嚴刑峻法,讓新加坡成爲犯罪率世界最低,安全程度最高的國家。
漫步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人們看不到身穿制服的“執法員”和“協管員”。但無論是人頭攢動的商業中心,還是僻靜冷清的社區小巷,沒有人隨地吐痰,沒有人亂扔廢物,就連街頭的攤販也都自覺地把周圍收拾得幹幹淨淨,地面上看不到垃圾。公共場所無人違反禁止吸煙的禁令,交通要道也無人不顧交通指示隨意穿行。
古人雲:“治亂世用重典。”由于執法嚴格,處罰嚴厲,新加坡一直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當地99%的人也都感覺到生活在這裏很安全。
在文化方面,李光耀堅定不移地推廣華語。當中國來的朋友,在街上能夠暢通無阻地用中文與大部分店主交流時,還要感謝李總理當年的努力。
上世紀90年代,兩部以底層小人物爲主角的新加坡電視劇風行一時,因爲采用了不規範的中英文台詞,受到李光耀的關注。最終在當時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的“建議”下,英語劇的主人公去學習班補習英語,中文劇則重新配音,刪去所有夾雜了方言的台詞。
“我們如果說的是除了新加坡人以外沒有人能聽得懂的新加坡式華語,好像說‘暗語’那樣,有什麽意思?有什麽價值?”
李光耀堅定于自己的意見,並且對是否應該將之推廣到整個國家毫不遲疑,“我們當然要淨化華語,要學一種能讓13億多中國人以及全世界都聽得懂的華語。”
如今,新加坡將近30%的高中畢業生可以進入公立大學學習,比例基本與多數最發達國家相近。其余的也大多可以升入新加坡的5所理工學院(Polytechnic)和三所工藝教育學院(ITE College)。新加坡的大學教育可謂完全融入了英語世界,而且絕大多數本科生都有出國交換學習半年的機會。
于此同時,新加坡可謂找到了一條平衡精英與大衆教育的道路。
盡管在教育普及方面成就斐然,他們仍然極其重視和崇尚精英教育。跟中國人一樣,新加坡人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誨在華人心中根深蒂固。
新加坡有一套獨特的“天才教育”制度,就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物色、選拔、培養“小天才”。新加坡成績最好的學生,基本上不會在國內讀大學而是像李光耀家族一樣直接進入英國牛津劍橋或美國的“藤校”,而新加坡最優秀的大學本科生也基本上會到這些學校讀研究生。
除此之外,李光耀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李光耀自1959年出任總理至2012年一共官式出訪304次,到過8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十分之一的外訪都是前往中國。
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上台後,李光耀與鄧維持極佳之私人關系,許多建言被鄧慎重深思考慮。以至于後來中國大陸施行改革開放之後的國策,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新加坡的影響。
2018年12月18日,在中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李光耀獲頒“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作爲唯一獲獎的東南亞國家政治人物,他獲中國官方評價爲,“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改革開放進程的政治家”。
從1959年擔任新加坡總理,到1990年卸任總理,轉任內閣資政,再到2011年徹底淡出政壇,他成爲民主政治世界中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
即便他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李光耀將一個資源匮乏的城邦國家建設成了比英國、美國甚至挪威都擁有更高物質水平的國家。
寥寥文章道不盡李光耀執掌新加坡長達半個世紀的偉大成就,如果真的要簡短地總吉他的一生,或許引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他的評價最爲合適:
“他是一位真正的曆史巨人、現代新加坡之父、亞洲事務的偉大戰略家,李光耀將被後代人世代銘記。”
03.
相濡以沫一甲子
在衆人的眼中,李光耀的形象一直是嚴肅的,不怒自威的領袖。但那些人中,不包括他最愛的妻子。
自2008年起,因爲兩度中風,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臥病在床。她不能言語,無法動彈,唯神智清醒。每天,李光耀都會花上幾個小時陪她說話。有時跟她聊聊工作,有時爲她讀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或者是簡·奧斯汀的小說。那都是她的最愛。
多年前,還未改名的哈利·光耀·李習慣了自己在學校中成績斐然的狀態。然而進入高中的第一學期,他發現自己在英文和經濟上都落後了——“落在一個叫柯玉芝的小姐後面,她是這所男校唯一的女生,校長叫她頒獎給我。”
他們在新加坡淪陷時墜入愛河,並在戰後相約考取劍橋大學,最終于1947年冬天在莎士比亞的故鄉注冊結婚,沒有告知父母。李光耀回憶,自己最初只是“在前萊佛士學院的教育被中斷的年輕人”,她的父母並不看好他,但妻子對李光耀有信心。
相濡以沫一甲子後,柯玉芝離世。
葬禮上,李光耀在妻子生前最愛的巴赫樂曲伴奏下,將一支紅玫瑰放入其棺中,接著把手貼在嘴唇上,再用它輕撫她的臉頰和額頭,然後再以其貼上自己嘴唇。
“在安靜的時刻,我會重溫我們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我們是幸福的。”
他在寫給妻子的悼詞中說:
“……沒有她,我會是個不同的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當他宣布隱退時,《外交政策》雜志曾試圖爲其政治生涯下一個結論:
“新加坡向世人證明了,即使沒有西方式的民主,國家也同樣可以有擔當,政府永遠都存在,對公民有求必應。”
但他們不覺得會有第二個國家能達到新加坡那樣的效率,這一切都是因爲李光耀——再難有一個當代領導人,像他那樣自律,同時又有如他一般推行紀律的決心。
04. 讓“神”安息
2015年3月23,李光耀逝世,享年91歲,同月29日,新加坡爲他舉行國葬。
李光耀逝世一周年之際,新加坡各地從本月起舉辦100多場活動,包括追思會、詩歌朗誦、植樹和健走,緬懷這位“國父”。
2016年3月21日,新加坡《海峽時報》頭版刊登一篇文章,題爲《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旗幟》,配圖是一幅近兩人高的李光耀畫像,由110名青年用4877塊代表新加坡國旗紅白兩色的橡皮擦拼成。
對此,李光耀的女兒,李玮玲在社交網站個人主頁上發表日志說,這一活動“用心良苦”,“卻令我畏縮”。她相信父親如果在世,會反對這種“英雄式膜拜”。
李玮玲強調,李光耀“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和任何任人唯親的迹象”。
“任何崇拜行爲都可能導致反作用,使下一代新加坡人以爲我父親做事的動機是爲了名利或創建一個朝代。”
或許,我們應當留出一些空間,讓一些覺得去年父親去世後的活動不足以表達敬意的人抒發他們的情感,”李玮玲說,“但紀念李光耀的更好方式,是我們一起爲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福祉而努力工作。”
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前總理吳作棟贊同李玮玲的看法。
“我跟李光耀認識有40年左右,我清楚他的情感……他會更願意我們思考他的價值觀,思索他爲新加坡作的貢獻,爲今後建設新加坡奠定基礎。”
吳作棟在參加一場紀念活動時說,他也不贊成人們用高調的方式紀念李光耀。李光耀生前一直放眼未來,希望生活一如往常,“實際上,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後新加坡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時任國會議長,現任新加坡總統的哈莉瑪則認爲,正在進行的衆多紀念活動並不是要給李光耀唱贊歌。她說,今年是李光耀逝世一周年,考慮到李光耀逝世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悲痛,這些活動有助于撫平人們的心靈。
她表示,如果年年舉辦紀念活動,或者活動旨在展示對李光耀的崇拜,把他請上神壇,“那的確過頭了”。
“李光耀生前從不需要搞這些,現在還在世的話也不會准許。只是,他活著的時候就是國家團結的巨大象征,死後依然是。”
李光耀活著的時候,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新加坡;李光耀去世後,更不想看到有人利用他作惡。
他曾說過,他這一生所作的一切,功也好,過也罷,都是爲了一個光榮的目的,那就是將新加坡變得更好。
現在,他老人家也一定在天上深情凝望著這片島嶼,成爲守護新加坡的“神”。
資料來源:
1. 鳳凰財經:李光耀的實用主義
2. 第一財經:李光耀病重,詳解奇迹背後的新加坡模式
3. 觀察網:李光耀女兒對膜拜其父感到不適:父親生前堅決反對個人崇拜
4. 新華網:強悍李光耀:我做的一切都爲了一個光榮的目的
5. 今周刊:獅城傳奇–強人李光耀的一生
6. VOA:李光耀—“溫和獨裁者”的一生
7. 聯合早報:《李光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