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崇川區積極健全完善招才引智機制,不斷強化人才工作舉措,打造區域性人才高地,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爲熱血崇川再創輝煌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6人、省“雙創人才”75人、省“雙創團隊”3個、市“江海英才”128人。開展區級人才計劃14批次,累計資助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93人。創業類人才企業累計營收34億元、累計納稅3億元,各類人才累計獲得專利969項,17家企業累計獲得9.1億元風投投資。
///共享化布局,全面拓展人才資源鏈
“區劃變更爲新崇川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也爲科技鎮長團開展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崇川區第十三批科技鎮長團團長毛建平說,鎮長團團員將根據企業需求,分專業、分板塊、分階段開展産學研對接活動,積極參與各板塊、各條線開展的招才引智活動,助力崇川建成覆蓋全國的引才網絡。
來自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19名專家教授到崇川挂職,專業涵蓋了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網絡安全、裝備制造等領域,搭建校地創新合作橋梁。爲充分發揮19名團員的人脈、智力、項目等資源優勢,實行“團員名單+産業清單”區內共享,把團員名單提供給板塊,把板塊主導産業清單提供給團員,推動團員供職于一地、服務于全區,實現科技鎮長團資源在全區優化配置、項目在全區有效對接。深化長期合作,爲離任科技鎮長團成員建立專門數據庫,通過項目合作、課題調研、咨詢服務等方式,把團員派出單位的人才資源、科研成果引進來、用起來。
///産業化聚才,精准對接人才産業鏈
“科技鎮長團成員將通過促進政産學研協同創新發展,積極搭建科技服務橋梁,以産業升級助力崇川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崇川區第十三批科技鎮長團團員潘敦說。
圍繞人才政策、産業結構、發展定位、人才項目申報程序、科技成果轉化路徑等內容,聯合發改、工信、科技、人社等部門,第一時間組織崗前培訓,幫助團員盡快進入角色。圍繞本地産業鏈分布情況,組織團員深入企業調研,利用自身優勢幫助企業對接技術需求、解決實際困難。2019年以來,科技鎮長團幫助轄區企業解決産業技術需求23個,協助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0家。
“是人才政策、産業政策和主城區的優美環境,吸引我來到南通。”新加坡籍“江海英才”于政(YU ZHENG)是通富微電圓片部總經理,他帶領的研發團隊從事晶圓及凸塊技術研究。“去年剛入職,我就入選崇川區‘紫琅英才’計劃,今年又入選市‘江海英才’計劃。”他說,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對産業技術人才的重視讓他堅定了在此成就事業的信心。集成電路産業是崇川區重點發展的“五大産業”之一,區劃變更後,他對建立創新集聚、要素集約、技術集成、産業集群的集成電路産業特色園區充滿期待。
///市場化引才,深度激活創新動力鏈
創新人才引進方式,積極健全完善“離岸孵化、以才聚才”模式,落實“全方位對接上海”發展戰略,聚焦上海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巧借上海人才高地的輻射效應,發揮比較優勢,開展各類招引活動,多維度承接上海各類創新要素,形成各類人才集聚的“滾雪球”效應。建立崇川區-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創客公社)人才工作站,圍繞集成電路、車聯網、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重點産業,有針對性地引薦各類人才。今年以來,蘇商會已提供各類人才線索40余條。
江蘇省“雙創人才”、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南通沈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沈國峰表示,新崇川區的成立將助推南通更快融入大上海都市圈,進一步加速兩地人才交流,南通必將建設成爲滬蘇通核心三角支點城市。他認爲,隨著此次區劃變更,南通將建成“II”型大城市,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將顯著增強,在國內的知名度也將日益提升,對于提高人才吸引力大有裨益。
編輯丨袁聞笳、曾雨欣、彭小燕
審核丨肖斌
來源:江海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