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通2040:
鼓勵“走、騎、搭”出行
導語
新加坡陸路交通局(LTA)正在制定下一輪面向2040年的陸路交通總體規劃(LTMP 2040),鼓勵選擇“走、騎、搭”(WCR)交通方式,“走、騎、搭”(WCR)包括:主動出行方式(active mobility),即步行、騎行和使用個人出行設備(如電動滑板車);大容量公共交通,比如公共汽車和軌道;出租車、網約車和共享汽車等共享交通方式。
圖1 何爲“走、騎、搭”(WCR)
在《陸路交通總體規劃2013》中,新加坡提出致力于實現“以人爲本的陸路交通系統”遠景目標,承諾推出更多出行線路、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建設支持宜居和包容的社區。到2030年,目標是:80%的家庭從其住處不到10分鍾即可到達地鐵站;20公裏以內的公共交通出行中,85%的行程在60分鍾內完成;高峰時間有75%的出行使用公共交通。
自《陸路交通總體規劃2013》發布以來,新加坡交通發生了幾次重大轉變:
1.過去幾年,政府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包括增加公共汽車和軌道車輛,以及通過增加新的軌道線路和公交線路等方式擴大交通網絡;
2.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主動出行(active mobility)方式完成出行的第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
3.顛覆性的技術創造了更多的交通方式選擇,實現門到門出行,如網約車和自行車共享服務;
4.車輛正變得越來越環保,推出了一系列環保舉措,包括鼓勵購車人選擇排放較低車輛的《車輛減排計劃》、BlueSG(新加坡首個大型電動汽車共享計劃),以及正在進行的柴電混合動力公交車試驗。
目前新加坡高峰時段的所有出行中,有71%是通過“走、騎、搭” (WCR)方式完成的。陸路交通局希望未來新加坡人減少用車,將“走、騎、搭” 作爲首選交通方式,減少道路的土地需求,爲綠化和社區設施提供更多的土地空間。
圖2 “走、騎、搭”(WCR)出行比例
新加坡陸路交通局希望借《陸路交通總體規劃2040》編制的機會,不僅是制定全面的和可持續的交通總體規劃,而且就如何實現該規劃和平衡不同的優先事項在國內開展對話,將新加坡人團結在一起。陸路交通局主要就三個切入點和市民開展討論:
1、如何讓“走、騎、搭”成爲首選出行方式?
2、如何讓“走、騎、搭”方式對所有人都更便捷、更具包容性?
3、如何通過陸路交通系統改善所有新加坡人的生活質量?
在聽取了各界人士的意見後,《陸路交通總體規劃2040》顧問小組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市鎮20分鍾、城市45分鍾:將有更多的公共交通、主動出行、共享交通等方式可供通勤者選擇,讓行程更加方便快捷、互聯互通。
目標1:市鎮20分鍾。所有到最近鄰裏中心的行程,能在20分鍾時間內通過公共交通、主動出行、共享交通等方式完成。
目標2:城市45分鍾。高峰時段,90%的行程能在45分鍾時間內通過公共交通、主動出行、共享交通等方式完成。這將幫助通勤者每個工作日在高峰時段平均節約15分鍾左右。
目標3:公共交通、主動出行、共享交通是首選的出行方式,占所有高峰時段行程的90%。
爲實現這些目標,提出如下三大主要對策:
1、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主動出行和共享交通方式
(1)發展軌道網絡,爲通勤者提供快速、直達服務;
(2)實施更多的公交優先措施,使出行更快捷、更順暢;
(3)繼續投資步行和自行車基礎設施。
2、促進無縫銜接的多模式出行
(1)減少轉乘次數並提供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2)繼續探索自動駕駛汽車、需求響應和動態路徑公交等創新技術。
3、讓工作和生活設施更靠近住所
(1)建立更多的區域中心,爲城市外圍地區帶來就業機會;
(2)鼓勵雇主采用靈活的政策,如遠程辦公、彈性工作時間和遠程工作方式。
二、所有人的交通系統:通勤者需要更具包容性和更舒適的交通系統,能爲家庭、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
爲實現這些目標,提出如下三大主要對策:
1、培養禮貌謙和、樂于助人的通勤文化
(1)提供更多機會和平台,以鼓勵和認可禮貌謙和、樂于助人的行爲;
(2)在陸路交通系統中培養積極的社會規範。
2、提高公共交通系統員工的能力,滿足不同需求
(1)開展員工培訓,協助需要幫助的乘客;
(2)重新設計公共交通系統,使其對有特殊需求的人更加友好。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好的可達性,實現無障礙出行
(1)確保在2020年前所有公交車可以使用輪椅;
(2)建設更多無障礙出入口,方便輪椅使用者和帶嬰兒車的家庭;
(3)與公共交通運營商合作,提高交通標志和標識的質量。
三、健康生活、安全出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宜居的新加坡
爲實現這些目標,提出如下三大主要對策:
1、實現健康生活:爲公共交通、主動出行和社區使用提供更多空間
(1)改造街道,使其更適合步行和主動出行;
(2)改善主動出行方式與公共交通的銜接;
(3)重新設計城鎮,促進更健康和更積極的生活方式。
2、提升出行安全:減少陸路交通相關的死亡人數
(1)設計道路和通道,提高安全性,鼓勵安全行爲;
(2)建造更多自行車道,減少行人和騎行者之間的潛在沖突;
(3)教育道路使用者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打造清潔環境:環保型車輛和基礎設施
(1)爲公交車隊配備更節能的車輛和更清潔的燃料;
(2)與共享交通運營商合作,爲出租車和網約車設定清潔車輛使用的目標。
來源: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戰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