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趙雅儒 攝影 雷遠東
在新加坡學術界,如果說是最懂中國的學者,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徐冠林肯定是其中之一。他曾多次來到四川,對于成都以及四川的發展情況頗爲熟悉。
徐冠林在職期間,除了在2003年至2011年期間擔任南洋理工大學校長,此前,他還曾擔任過新加坡國防科技研究院院長、國防科技局局長等職務,因此,對于科技和創新領域的觀察也是頗爲深刻。
8月初,在新加坡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徐冠林表示,在四川一路向南發展中,尋求與新加坡的合作中,科技的合作是最繞不過去的一環。
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徐冠林。
他以新加坡的崛起爲例分析說,新加坡在制度上的創新,在過去創造了輝煌的發展成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2006年,新加坡設立國家科研基金,並且確定了幾大科研方向,進行重 點突破。
“但我們在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對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及市場化沒有同步跟上來。”徐冠林說,一方面是歐美市場競爭太激烈,新加坡的科技實力並不占上風。另一方面,在知識産權保護上尚需進一步完善。因此,長期以來,新加坡的科技企業陷入“走不出去”的困境當中。
徐冠林說,如果在四川搞一個川新科技科技合作“試驗田”,或許能碰撞出火花。
如何帶領新加坡的科技企業走出困局?徐冠林坦承,他第一個念頭想到的就是四川。
“2012年2月我到四川考察時發現,四川物産豐富、市場廣闊,而且有著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徐冠林說,如果在四川搞一個川新科技科技合作“試驗田”,或許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後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這個想法沒有落地。“我想重啓當年的想法,現在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節點。”徐冠林說,將新加坡的國際化和四川科研實力、資源、市場結合起來,盤活雙方的資源。當然,還可以嘗試不同地區、城市組成合作模式。比如,新加坡的科技企業、四川的市場以及深圳的創新能力,強強聯合,從而實現科技爲産業賦能,爲“脫虛向實”下的川新合作提供強大的驅動力。
“現在來看,還是缺乏一個示範案例。”徐冠林表示,他也期待這樣的先行者能早日出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