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自然要選擇最適合的毛筆,毛筆選的不對,就要多費不少勁;毛筆選對了,就省事多了。
古人對筆的要求之高,從材料的選擇到制作的工藝無不考究。
雷潔制筆“扶搖直上”
這款“扶搖直上”生産于雷潔制筆 。 雷潔制筆坐落在被譽爲“華夏筆都”的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文港毛筆的産銷量已經占到了中國總量的一半,這真是個嚇人的數字。看來,“華夏筆都”之名絕非虛語。
文港毛筆曆史悠久,早在唐初,已有筆市,而生産毛筆的曆史更爲源遠流長,相傳在二千一百多年前,制筆技藝是由秦朝時期的鹹陽人郭解、朱興傳授而來。
文港鎮書匾
東晉時期,臨川內史、書法家王羲之專用文港毛筆,故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光照臨川之筆”的頌賦。雷潔制筆就是文港制筆行業的佼佼者,雷潔制筆曆史悠久,世代相傳,工藝純熟,制作精湛,不僅暢銷國內,且遠銷越南、緬甸、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譽滿中外。
毛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據傳毛筆是秦代名將蒙恬所創。但實際上,在商代就已經有人使用毛筆的證據了。不過,在秦之前,毛筆的稱呼不一,秦以後才統一叫做毛筆。
雷潔制筆“扶搖直上”
毛筆的品質講究“三義四德”,三義即“精、純、美”,指的是毛筆制作過程中制作精、選料純、成品美;而四德則指“齊、銳、圓、健”,是從書寫效果上對筆的鑒賞。好的毛筆制作過程極其複雜,有多複雜呢?您往下看!
手工毛筆制作工藝
毛筆的制作工藝極爲複雜,主要有選料、除脂、配料、梳洗、頓押、卷頭、揀齊、紮頭、裝頭、幹修、粘鋒、刻字、挂繩等工序,細小的工序得有上百種。
選料上,毛筆主要以牲畜的毛爲主。有狼毫、羊毫、兔毫、兼毫等等。不同的種類和配比,使做出來的毛筆軟硬不同,種類不一,用途也不一樣。
除脂、配料、梳洗的過程很考驗耐心。一般都是水盆作業,將毛料置于石灰水中去脂,浸泡的時間不可長也不可短,人工需要將一盆的毛逐一篩選,將廢毛剔除,同時根據不同的長度、粗細、軟硬將毛分類。
別看毛料很多,但是能用的上等毫,一百根裏面也只有三四根。白居易的《紫毫筆》中寫道:“宣城之人采爲筆,千萬毛中揀一毫。”可見用料之精細複雜。
而在梳洗時,還需要用到一種工具,骨梳。它是爲了去除毛發上的絨毛。毛筆的吸墨能力跟這種絨毛鱗片息息相關,既不能去多了,也不能去少了。
備好料就可以進行卷頭、紮頭的工作。說著簡單,這卻是個很考驗功力的工序,一不小心,就功虧一篑,筆形崩潰或是容易掉毛。
至于毛筆的筆杆也頗講究,古人一般多用木、竹,竹子多選用斑竹。不過也有用玉石等作筆杆的。筆杆一般還有經過雕飾、挂繩等。筆端要插入筆杆至少三分之一,以達到筆杆合一的圓融境界。
看完一支毛筆的制作工序,我們才明白原來其中竟有如此多的門道,這麽複雜。這其實也是,毛筆工藝一直不能被機器取代的原因。
它的一絲一毫,都是做筆人親手挑選、配置、紮齊。其中任何一步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成筆掉毛、筆力不足、筆形醜陋等缺陷。不過也正是這種對好筆的堅持,讓中國人至今能寫出好文章、作出驚世畫!
毛筆保存小妙招:
寫完字後要將筆洗幹淨,不要直接拿到水籠頭下沖,很多人以爲把外面的筆毛沖得白淨就行了,實際上筆心處還有許多墨,過一會又滲出來了,最好用杯子來洗.一杯水洗髒了再換,反複幾次,然後將筆放在廢紙上拖,如果水迹上不見墨痕,說明筆已洗幹淨了。不要用洗衣粉或肥皂洗,這樣會把筆毛裏的油脂洗掉,使筆毛發脆,很容易斷。
筆洗幹淨後,將筆毛理順再挂起來,筆尖朝下,晾幹.如果把筆尖朝上插在筆筒裏,沒洗淨的遺墨會沉積在筆根處,使筆毛向外鼓起,像穿裙子一樣,寫起字來,一壓下去筆鋒就散開了。發開的筆再次使用前,先泡清水,再蘸墨寫字,這樣使用後容易洗淨,可以延長筆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