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海博會”)今日在深圳開幕,這也是海博會連續第二年落戶深圳。本次海博會以“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爲主題,涉及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態環保和安全、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子信息六大板塊的展會,爲全球企業融入共贏共享的藍色經濟提供創新交易平台。
適逢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承擔著“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曆史使命的深圳,也迎來了海洋事業發展的新起點和新機遇。
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個期待已久的“大禮包”,直接提到海洋的只有兩處,相比去年《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似乎難以令“海洋人”興奮。但其中針對深圳當前發展所需的系列改革舉措,幹貨滿滿,若能用足、用活、用好,將助力深圳加快補齊海洋領域三大短板,爲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下加速鍵。
一是有助于深圳海洋産業擴大開放。發達的海洋高端服務業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競爭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重要支撐,也是倫敦、奧斯陸、新加坡等老牌海洋城市持續保持全球影響力以及在全球海洋治理體系中掌握主導權的關鍵。作爲新興海洋城市,深圳目前在海洋金融、航運服務等關鍵産業領域存在一定短板,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進擊之路上面臨著挑戰,加快補短板迫在眉睫。《方案》提出,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擴大金融業、航運業等對外開放,將有效增強深圳海洋金融、航運等核心要素的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提升相關産業發展能級,增強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金融領域,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等政策的實施,將更好促進深圳放寬金融市場准入,擴大跨境投資融渠道,助力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海洋産業發展基金和深圳港航發展基金發展等發展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金融平台,帶動海洋金融生態升級,增強深圳海洋金融活力與動力。航運方面,《方案》支持深圳探索完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將推動深圳在開放國際船舶登記限制條件、簡化船舶登記注冊手續、放寬國際船舶業務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加快落地,進而更快建立與國際標准接軌的航運服務體系,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
二是有助于深圳海洋科技強化創新。在我國海洋科研機構“北重南輕”的大格局下,深圳海洋科研起步較晚。與北方諸多沿海城市相比,深圳科研機構數量少、分布散,缺少國家級重大涉海創新載體平台,尚待形成更有競爭力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深圳海洋高端智能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産業亟待擴大規模、增強動力,以及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進一步提高自主化程度。也因此,海洋科技成爲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必須要強力補齊的重要一環。《方案》支持深圳加快完善技術成果轉化相關制度,疊加深圳在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賽道上的持續投入,有望掀起一輪企業和資本向海洋要資源、向海洋要技術、向海洋要發展的新浪潮,加快形成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的良性發展格局,助推深圳海洋科技與産業發展雙提升。
三是有助于深圳海洋人才引進與集聚。當前,深圳海洋人才隊伍曆史積澱較薄,高層次人才密度仍待提高,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複合型海洋人才規模還需要擴大,這也成爲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又一大挑戰。《方案》提出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制度,賦予了深圳在引進外籍“高精尖缺”人才上更大的自主權,將爲深圳大力引進海外海洋高端人才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方案》提出探索擴大在深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支持深圳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將爲深圳海洋大學的創辦提供更爲寬松的政策空間,助力深圳建設一流海洋大學,通過量身定制,爲深圳源源不斷地輸送各類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海洋人才。
(作者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