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據美方官員透露,這次會晤持續4個半小時。這是雙方去年在蘇黎世、今年3月在羅馬之後的又一次面對面長時間會晤。中方表示,這是一次“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和交流。美方也用“坦誠、實質性和富有成效”形容此次會晤。就在幾天前,中美防長剛在“香會”期間“加時”會談。密集的高層互動,被一些外媒視作中美緊張關系緩和的迹象。對此,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都持謹慎態度,因爲雖然表示要與中方管控分歧,但美方的實際行動還很少。13日在與沙利文的會晤中,楊潔篪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執意加大對華全方位遏制打壓,這不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反而致使中美關系陷入十分困難的境地,極大損害了兩國在雙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這一局面不符合中美雙方和世界各國的利益。
當地時間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
中美事先都未發布消息
在盧森堡的這次會晤,已經是楊潔篪與沙利文的第三次面對面接觸。去年10月6日,雙方在瑞士蘇黎世舉行了長達6小時的“坦誠會晤”。今年3月14日,他們又在意大利羅馬“深入交談”7小時。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3月18日,楊潔篪與沙利文都參加了世界矚目的中美阿拉斯加對話。
CNN報道稱,盧森堡會晤是在沙利文和楊潔篪5月18日通電話之後進行的,美中事先都沒有宣布消息。白宮在會晤結束後發表聲明稱,雙方就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安全問題以及美中關系中的關鍵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和富有成效” 的討論。沙利文強調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對管理兩國競爭的重要性。
與美方的簡短聲明相比,中方的消息稿透露了更多信息。消息稿稱,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和交流,同意以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爲主線,加強接觸對話、減少誤解誤判、妥善管控分歧。雙方均認爲保持溝通渠道順暢是必要和有益的。根據消息稿,雙方談及的內容包括台灣、涉疆、涉港等問題,以及烏克蘭、朝核等國際地區議題。
法新社評論說,與上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中美防長的表態相比,中美就盧森堡會晤釋放的信息有所緩和,不過雙方並未就核心分歧,特別是台灣問題表現出任何妥協。一名白宮高級官員稱,沙利文重申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但對北京方面在台灣海峽采取的脅迫和咄咄逼人行動感到擔憂”。楊潔篪則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美關系政治基礎,處理不好將産生顛覆性影響。這個風險不僅存在,還會隨著美大搞“以台制華”、台灣當局大搞“倚美謀獨”而不斷升高。他告誡美方不要有任何誤判和幻想,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必須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
“中美關系處在關鍵十字路口。”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楊潔篪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系。他強調,美方應端正對華戰略認知,作出正確抉擇,把拜登總統的“四不一無意”表態轉化爲實際行動,同中方相向而行,切實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報道說,“四不一無意”指的是拜登此前多次表示的,美方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
法新社稱,近年來,美中關系惡化,兩國在貿易、安全、人權以及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等多個問題上爭執不下。CNN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美國與中國接觸的目標是“確保雙方了解彼此的意圖”,這對于避免潛在的誤解、降低風險至關重要。在盧森堡會晤後,美官員稱,預計美中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的潛在會晤。
美方展現出誠意了嗎?
在楊潔篪和沙利文會晤的3天之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新加坡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了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防長首次面對面會談。雙方就“保持高層戰略溝通,增進雙方戰略互信,管控好矛盾分歧,不把矛盾分歧變成沖突對抗”達成共識。然而第二天,奧斯汀就在“香會”發言中大談美國的“印太戰略”,並指責中國,遭到中國防長的嚴詞反駁。
法國蒙田研究所網站評論說,上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對華政策發表演講,證實了美國的一個關鍵趨勢:兩黨關注與北京的競爭不是暫時的,而是將指引美國未來多年政策的新基線。CNN說,過去幾周,包括拜登首訪亞洲在內,白宮安排了一系列活動,以表明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承諾。這些舉措被視爲試圖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而中國的影響力是拜登關注亞洲的主要動力。
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評價高層互動的效果,要看兩方面:一是雙方是否進行了充分溝通,是否更好地了解對方意圖。中美防長會晤從原計劃的半小時延長至一小時,楊潔篪和沙利文也談了4個半小時,可以看出溝通是很充分的。二是要看會談後,中美雙方能否增加合作,管控摩擦,這還需要繼續觀察。
美國沃克斯網站14日援引知情人士的爆料稱,拜登上周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內閣主要成員會面時表示,他傾向于從特朗普時期對中國輸美産品加征關稅的清單中移除一些産品。吳心伯說,現在美國國內通脹嚴重、油價飙漲,國際上朝核問題、俄烏問題,都需要與中國合作。美國出于解決問題的需求主動與中方接觸,我們不反對,但美方也必須解決中方的關切。雙方高層接觸是在釋放好的信號,但美方尚未展現出改善關系的足夠誠意。
“更好的做法是停止挑釁行爲”
《日經亞洲評論》14日報道稱,由于新的審計規定,約有150家中國公司在美面臨退市風險。截至本月10日,該名單包括近60% 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並且還可能增加,美中市場“脫鈎”的壓力越來越大。此前一天,該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台正爲本月底的所謂“雙邊戰略對話”做最後准備,討論重點是武器供應和軍事訓練的具體措施。華盛頓的目標是優先對台出售能夠有效阻止大陸可能登陸台灣的武器。
這與美國反複表示要避免與中方沖突的說辭完全相反。一名美國問題專家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些西方媒體說中美之間的緊張程度在降低,雙方關系有緩和迹象,但關系緩和必須建立在美方以切實行動尊重中方關切的基礎上。美方一邊口頭喊降溫,一邊采取激化矛盾的行動,關系出現危機後,美西方輿論就會把責任推到中國頭上,對此我們要警惕。
香港《南華早報》14日發表社論稱,美國正在推動“四方機制”,將其作爲分裂亞太地區、進一步與中國對抗戰略的一部分。但“香會”上的東南亞國家國防部長們意識到需要平衡與主要大國的關系,而不是選擇立場,因此不贊成潛在的對抗。該報說,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聯合盟友在南海軍演增加了沖突的風險。通過建立更多的熱線電話和接觸機制來改善中美兩軍之間的溝通顯然是好的,但正如北京所主張的那樣,更好的做法是停止挑釁行爲。
蒙田研究所網站說出美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國的經濟與世界緊密相連,將中國視爲最大貿易夥伴的國家比將美國視爲最大貿易夥伴的國家多。
來源: 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