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8年,涵蓋中國、日本、韓國、東盟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終于簽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
22.7億人口、26萬億美元GDP、5.2萬億美元總貿易額……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通過RCEP的簽署,原本並沒有自貿協定的中日、日韓間也建立起新的自貿夥伴關系,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進一步提升。RCEP簽署對于中國的意義,恐怕不亞于當年加入WTO,“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了最強力的國際支撐,資本市場也隨即做出了反應,與開放有關的領域大多拉出了一條昂揚的上升線。
“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循環,需要聯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聚合國內國際兩種資源。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就是一個更加開放的新型自貿協定,不僅涵蓋貨物貿易、爭端解決、服務貿易、投資等議題,也涉及到知識産權、數字貿易、金融、電信等新議題,有助于區域內根據比較優勢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推動本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
而對于陸海雙向開放的青島來說,RCEP無疑將成爲青島開放發展的重大曆史機遇。無論是上合示範區還是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一系列國家戰略在青島的落地,以及青島自身打造“國際客廳”、推進“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的制度創新、營商環境優化,都爲承接這一巨大曆史機遇做好了准備。
當RCEP帶著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重塑亞太經貿規則和格局時,一個全球産業鏈條最完整、價值鏈條最普惠、供應鏈條最自主的最具成長性區域經濟帶就誕生了。萬億美元規模的價值流動和創造中,會催生一批企業“獨角獸”、城市“獨角獸”。
青島當下秉承開放大勢的“二次創業”,能不能借助這次曆史良機,重現城市光芒呢?
開放曆來是青島的最強發展動能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歸根結底,當下青島的最大“價值”就來源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
從區位到功能來看,在這個區域內,中國就是“一帶一路”的十字路口,而青島是中國在東北亞的十字路口;就像東南亞是亞太的十字路口,而新加坡是東南亞的十字路口一樣。開放注定是青島城市發展的最大動能。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青島發展的“第一桶金”就來自于開放,其中日韓以及東盟一直都是青島開放動能的重要來源地。
1979年,山東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與日本伊藤萬株式會社簽訂青島第一個補償貿易項目合同,這也是青島第一個利用外資項目。青島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第一家外資銀行都來自日本,第一條國際空中航線是青島至大阪航線,第一個友好城市是日本的下關。截至2018年底,日本累計在青投資項目2113個,實際外資58億美元。
1988年,青島與韓國民間經貿交往啓動,同年與韓國成立了第一家中韓合資企業。截至2019年6月末,在青島注冊過的韓資項目達13010個,實際投資額197.4億美元。
青島與東盟國家的往來也起步較早,尤其是與新加坡的合作尤爲密切,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互動不斷,青島嘉裏植物油、萬邦集團投資的大亞物流、青島第一百盛、青島東元精密機電、青島國敦大酒店等都是新加坡在青島的投資項目。近年來在新都心興起的凱德mall來自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凱德集團,新加坡(青島)第一家食品全球供應鏈中心項目也在今年落戶西海岸。據統計,截至2019年初,新加坡累計在青島投資項目近500個,投資額近29億美元。
正是這些項目讓青島賺下了寶貴的外彙“第一桶金”,爲日後的設備技術升級打下了基礎,同時外來的先進管理理念也被青島企業吸收消化。
如今青島的開放格局、産業結構、技術水平早已脫胎換骨,許多領域甚至已經實現了趕超。但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等嶄新命題下,青島也需要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模式與國際社會展開合作。RCEP的簽署,無疑爲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開了一扇新大門,也爲青島發展帶來了堪比“入世”的新機遇。
青島如何融入RCEP?
根據RCEP協議,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産品數整體將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總體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10+1”自貿協定,高水平的知識産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現代化議題也納入其中……
目前青島與RCEP15個簽署國已經有了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據青島市統計局數據,2019年,青島與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的進出口額分別達到76.5億美元、78.6億美元、107億美元和38.3億美元,合計約占青島進出口總額的36%。根據青島海關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十個月,東盟是青島的最大貿易市場,青島對其進出口703.1億元,增長25.7%,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3.7%。
隨著RCEP的逐步落實到位,15國必然將根據各自比較優勢,建立起相互合作但又各具特色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青島作爲“雙節點”城市自然也有機遇。
面臨日韓是青島的先天優勢,日韓的高端制造産品、文創産品在國內具有廣闊市場,伴隨著關稅進一步降低,必然會激發更大的消費潛力。青島作爲“近水樓台”的鄰居,關稅減免配合相關政策和貿易模式的創新,自然是日韓産品登陸的第一落點。
青島的這一“近水樓台”優勢,已經體現在了貿易數據中。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青島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22.3億元,增長341.6%。其中,跨境直購出口8.4億元,增長231.4%;網購保稅進口13.2億元,增長465%;9月份開始啓動的跨境電商B2B實現出口值2296.6萬元。
作爲跨國貿易的嶄新業態,跨境電商無疑將會成爲國際貿易的新風口,RCEP下區域內商貿流通更加便利,跨境電商也必將站上新風口。
從出口到進口
開放的新一輪紅利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中國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世界工廠,更將逐步成爲世界市場。改革開放之初,資本、技術匮乏的中國,依靠“三來一補”的出口攢下了發展資本;而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進口的重要性凸顯了出來。
進口是國內企業利用國際優質市場資源的途徑,是利用國際資源加快彌補短板、轉型升級的渠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的進口就相當于明天的出口,因爲借力國際資源增強自身競爭力後,産品在全球市場才更“吃香”。
目前,中國東部地區的出口加工正在失去包括勞動力成本等在內的一系列優勢,但在許多關鍵技術、先進制造領域又存在廣闊的進口需求。在此背景下,青島的“國際客廳”應該發揮出更大的資源配置作用,讓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供需對接,讓國際優質資源經過青島,流動進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
改革開放之初,出口搞得好的地方先發展起來了;高質量發展的現在,進口搞得好才更能搶占發展先機。
RCEP終于簽署,機遇的大門已經向15個簽約國敞開,青島的“二次創業”趕上了這次開放風口,能不能借勢重現城市光芒?且看青島的排兵布陣。
來源:回瀾聽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青島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