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社論《馬國東鐵:是禍是福?》,文章稱,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計劃(East Coast Rail Link,簡稱東鐵)銜接馬六甲海峽的巴生港和南海的關丹及哥打峇魯,具有重要意義,8月9日舉行動土儀式,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在演講中說,預計2024年完工的東鐵將改變馬來西亞。
東鐵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688公裏長的鐵路將縮短哥打峇魯至巴生港三分之二的車程時間,至四個小時。馬來西亞交通部稱,馬來西亞可成爲中國進入東盟的入口。
東鐵耗資550億令吉(約875億元人民幣),中國進出口銀行將提供385億令吉(約合59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其余的165億令吉(約合人民幣238億元人民幣)通過伊斯蘭債券集資。東鐵在2030年的年貨運量預計可達5300萬噸,年乘客量預計540萬人次,預計運載比重是30%載客,70%貨運。
東鐵是馬來西亞衆多大型基建項目之一,正好契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馬來西亞其他被認爲契合海上絲路且有中國企業參與的項目還有:
一、2014年啓動的馬六甲皇京港,耗資430億令吉(664.8億元人民幣),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參與投資;
二、雪蘭莪州凱利島(Carey Island)的港口和海事城市項目,總值2000億令吉(3092.2億元人民幣),正與中國招商局集團洽談;
三、關丹港和馬中關丹工業園,耗資190億令吉(約合293.7億元人民幣),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參與,預計2020年建成。
馬來西亞政府認爲,這種規模的項目對整體供應鏈的上下遊皆有正面的帶動作用,特別是就業機會、政聯公司和私人企業的合同方面。比方說,將與巴生港銜接的凱利港建成後,擁有3000萬標箱年處理量的貨運能力。這與新加坡目前的3090萬標箱貨運量不相上下,也接近東鐵的5300萬噸貨運量。
文章稱,且不論納吉布或其批評者對東鐵的評價是否正確,中國在馬來西亞的經濟存在逐漸增長,已經是不容否認的現實。人們可以認爲,納吉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從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都有助于制定良好的外交政策。
問題是,馬來西亞這麽做,是否過分依賴中國,而可能會失去對大國形成獨立外交政策的政治杠杆。
鑒于馬來西亞處于馬六甲海峽和南海之間的戰略性位置,因此它對中國的“一帶一路”來說至關重要。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馬華公會總會長廖中萊去年在吉隆坡舉行的馬中工商界對話上大贊“一帶一路”。他說,馬來西亞可成爲亞洲、歐洲和非洲65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關鍵橋梁。
作者喬漢·薩拉瓦納穆圖是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研究院
馬來西亞項目客座高級研究員
原載研究院電子刊物《RSIS 評論》
吳漢鈞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