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津濱海客戶端】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介紹生態城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取得的成效中提到:“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方面,中新天津生態城推行垃圾分類實名管理、彈性收費和信息公示,居民分類准確率達87%。”
作爲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大戰略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世界上首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始終秉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自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生態城始終堅持城、産、人深度融合、和諧發展,綠色理念已在生態城生根發芽,智能應用場景也在這裏得到更廣泛的嘗試,一個未來城市生活樣板已逐步成型。
綠色發展 生態之城
南灣公園、南堤濱海步道公園、甘露溪公園……家住和馨園的市民王女士談起生態城最近幾年的變化,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公園越來越多了,能帶孩子遊玩的地方也越來越豐富,走到哪裏都是滿眼的綠色風光,人與環境實現了和諧共存。
要知道,現在這座生態宜居的綠色新城,建設之初卻是三分之一的汙染水面、三分之一的廢棄鹽田、三分之一的鹽堿荒灘。生態城的創業者們肩負在資源約束條件下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爲其他地區提供示範和樣板的曆史使命,借鑒新加坡綠色生態發展經驗,實施生態修複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將積存40余年占地2.56平方公裏的汙水庫改造成天津市“最美河湖”。憑借汙水庫治理工程,生態城取得國家級專利50余項。與此同時,成功破解北方濱海鹽堿地改良和大規模綠化難題,土壤含鹽量由10‰以上下降至3‰,綠化覆蓋率達到50%。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植物種類由66種增加到265種,成爲遺鷗、白琵鹭、黑天鵝等100種濕地水鳥的重要棲息地和過境區。如今,生態城建成並開放公園38個,居民走出家門便可呼吸清新空氣、觀賞綠樹紅花、聆聽鳥啼蟲鳴。
“生態”就是生態城最具特色的亮點。早在建設之初,生態城就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明確了各領域的具體目標和任務。2020年初,生態城調整優化後的2.0升級版指標體系正式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複,絕大部分指標都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生態城各領域工作也一直遵循這套指標體系,努力打造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人居環境典範。
除了環境,另一種生態也體現在生態城的方方面面,2021年,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建成,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用戶類型齊全,既涵蓋工業、服務業用戶,也涵蓋政府和居民用戶;融入基礎設施廣泛,全面融入供電、供水、供氣、供熱、交通、通訊、綠化、文化和體育等城市基礎設施;應用場景豐富,是涵蓋電氣冷熱多能源、源網荷儲多環節、生産生活多場景智慧能源應用和服務的城鎮能源互聯網示範工程。小鎮還特別修建了一座零能耗智慧建築“0+小屋”,融合了“被動式”建築與“主動式”能源供應技術,實現建築能源100%自給自足和零能耗運行,具有智能、節能、舒適等多種運行控制模式。截至目前,小鎮技術創新項目全部落地應用,區域供電可靠率超過99.999%,比肩新加坡、東京等國際化大都市。
此外,生態城是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通過健全排水防澇體系、合理利用水資源、建設監管平台、打造樣板項目,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海綿城市體系,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收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對這些水進行“釋放”利用。與此同時,“無廢城市”也是生態城的突出特色,目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4%,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高于全國35%的平均水平。在綠色建築方面,生態城嚴格落實綠色建築要達到100%的要求。在生態城,每一棟建築都是綠色建築。
産城融合 智慧之城
過去的幾年時間,生態城已度過了新城建設最初的空窗期,産城融合深度整合,加速推進,人與經濟同樣實現了和諧共存。記者了解到,生態城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設立産業准入門檻,不引入高耗能、高排放、有汙染的企業,主要聚焦以人的智慧、健康、生活爲要素的産業,現已形成智能科技、文化旅遊和大健康三大主導産業。
當前,生態城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了智能科技産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生態城建設了首個智慧小區。在這裏,高空墜物不再是監管難點,廣場舞也變得不再擾民,居民可以一鍵連接城市大腦,供熱智能化讓小區既低碳又溫暖如春。在智慧交通方面,生態城建成全國應用規模最大的智慧交通系統,每15分鍾就可以進行一次優化配時。銀發AI智慧應用平台將對老年人的關愛從求助響應升級到主動關懷。結合國家“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生態城還打造了生活垃圾智能分類系統,引入智慧信用評價體系,引導居民爭當“文明市民”。
智慧城市建設與智能科技産業發展正在生態城實現高度融合,一批智慧領域頭部企業落地生態城。比如通過發布老年人關愛需求吸引了科大訊飛落地,通過CIM平台建設吸引了ESRI入駐,利用企業知識圖譜讓愛數在生態城生根發芽。同時,依托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優勢,逐步聚集人工智能領域企業,促進生態城智能科技産業生態形成。圍繞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加速落地大數據研究院、國家級數據評估中心、360數據安全中心等機構和企業,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價值,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打造北方生態數字經濟谷。同時加快建設CEC電子信息産業園和信息園二期等載體,打造全智慧化的産業園區。
依托國家動漫園,生態城深耕影視動漫、圖書出版、廣告傳媒、互動娛樂等文創産業,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一批名企入駐生態城,《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沒》《流浪地球》等國內高票房影片均有生態城企業參與。2021年8月,生態城獲批全市首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占全市60%。同年,天津海洋文旅産業(人才)聯盟在生態城成立。生態城作爲其中的代表,已經形成了“藍綠交織、河海相連、動靜結合、全域遊樂”的濱海旅遊城市風光。天津海洋文化旅遊産業(人才)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促進生態城做足海的文章,彙聚起海洋文旅産業的強勁動能。
目前,生態城10萬平方米生物醫藥産業園建設如火如荼。丹娜生物、傑科生物、喜諾生物等大健康企業正在茁壯成長,向著有特色優勢的大健康産業集群不斷邁進。
宜居宜遊 幸福之城
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促進人與人的和諧共存。記者了解到,生態城建立“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三級居住模式,規劃建設20余個社區中心。適度提前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創新社區治理模式,組建社區事務理事會,搭建社區、社工、社會組織“三社聯動”新機制,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服務能力。截至目前,生態城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
在教育資源方面,生態城堅持品牌化、集團化辦學理念,一方面持續深化與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南開中學等院校的合作,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自主品牌建設,促進校際研學交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醫療資源方面,生態城實施名校名院名醫發展戰略,目前已經運營的有天津醫科大學中新生態城醫院和全市首家民營三級綜合醫院天津大學新城醫院,正在加快建設天津市中心婦産科醫院濱海院區,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優勢互補。這些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共同構成完整的三級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在商業配套方面,生態城社區商業已經實現全覆蓋,並持續發力建設城市級商業配套。2021年,季景天地購物中心正式開業,愛琴海購物公園建成投用。今年,萬達廣場、天津歡樂城等也有望面客,産業業態不斷豐富,品質持續提升。
商業配套的逐步完善,不僅提升了城市活力,也增強了旅遊城市遊客黏性,爲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助力。據了解,2019年至今,國家海洋博物館、媽祖文化園、天津億利生態世界精靈樂園、東堤公園、南堤濱海步道公園等一大批核心景區陸續納客,生態城文旅景區及酒店數量增幅均超過100%。特別是2020年生態城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前區域內河、湖、灣、海交相輝映,生態、海洋、民俗、文化多元融合,已形成擁有13個主題景區、6個文化場館、38個城市公園、36公裏生活海岸線藍綠融合、景城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未來,生態城將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實施“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繼續以綠色爲基石,建設國際合作的生態之城、智慧之城和幸福之城。
記者手記:
以往談及中新天津生態城,浮現在大多數人腦海中的關鍵詞往往多是綠化好、公園多,但人少。然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生態城無論是經濟領域還是社會文化領域,都有了長足發展,人氣也越來越旺。
如今一到節假日,生態城每個公園景區,市民遊客都是摩肩接踵,處處洋溢著笑語歡歌,目之所及都是興奮的臉龐。而隨著濱城逐步成爲樂業之所,生態城作爲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區,也成爲了不少新濱海人安家的首選。
循著綠色發展理念,生態城已經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生態發展之路。十三年荒灘築夢,生態城向著建設國際合作的生態之城、智慧之城和幸福之城的征途,一步一個腳印。展望未來,生態城的綠色發展之路,永遠在路上。(記者 王梓 報道 賈成龍 攝影 )
本文來自【津濱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