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塗格
甯波舟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准箱。 新華社 圖
12月16日,2021年甯波舟山港裝卸的第3000萬標准箱在梅山港區智慧碼頭起吊。甯波舟山港由此成爲繼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後全球第三個3000萬級集裝箱大港,也是2011年以來中國第二個突破3000萬標准箱的超級大港。
而就在兩天前的12月14日,新華社記者從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長三角港口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1億標准箱。
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站上了新的台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能級進一步提升。
衆所周知,世界港口排名主要依據“總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兩大指標。
其中,總吞吐量是指包括幹貨、液貨、件雜、集裝箱、滾裝等在內的全部貨物吞吐量,它以噸爲單位;而集裝箱吞吐量僅統計集裝箱這單一指標。它不區別內部貨物種類,也不關心重量,故以TEU爲單位。1 TEU代表1個20英尺×20英尺×8英尺的標准集裝箱。集裝箱吞吐量一般可以用來衡量一個港口所在城市國際貿易市場需求量的大小。
目前,世界總吞吐量第一的港口是甯波舟山港。其于2019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1.19億噸,成爲目前全球唯一年貨物吞吐量超11億噸的超級大港。集裝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則是上海港,甯波舟山港排名第三,前十名港口中中國一家就占據7席。而比這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成績是在短短20年內取得的。
和GDP一樣,港口吞吐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港口排名變動起伏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大國實力的此消彼長。
回顧曆史,1970年代以前,世界排名前20強集裝箱港口中只有日本橫濱港這1個亞洲港口,吞吐量爲15萬標准箱。那時的20強榜單幾乎被北美、歐洲和大洋洲的港口所把持。直到2000年,前20大港口中中國也僅占三席,分別是香港港(第1)、上海港(第6)和深圳港(第11)。最近剛突破3000萬標准箱的甯波港,那時還寂寂無聞,榜上無名。
2000年全球主要集裝箱港口吞吐量排名
轉折發生在2001年。那一年的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此後,中國外貿走出了一波長達20年的單邊上揚趨勢。伴隨著對外貿易量的井噴,中國迎來港口建設的高潮,各大港口的吞吐量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2002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開工建設。上海作爲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也促進了與周邊嘉興港等的資源整合與航運業務發展。
2006年,“甯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合並,同時成立甯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協調兩港一體化重大項目建設。浙江兩大龍頭港口開始以統一的新身份參與世界港口競爭。
經過20年的發展,世界航運格局、各大主要港口的吞吐量均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鹿特丹、安特衛普、紐約等老牌歐美大港紛紛退出前十競爭,即便是在作爲國際航運新中心的東亞,各主要港口的排名也經曆了數輪大洗牌。
曾經的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口香港,過去20年的集裝箱吞吐量不增反降。從2000年時的1810萬標准箱跌至2020年的1796萬標准箱,被地理區位、地形條件不及自己的深圳港(2655萬標准箱)、廣州港(2319萬標准箱)反超。
而上海港,不僅憑借4350萬標准箱的吞吐量連續11年穩居全球首位,還攜手甯波舟山港及周邊其他海河港口,形成了世界最大、無可比擬的港口組合。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也由釜山、高雄逐漸轉移到了長三角。
在此基礎上,2019年12月印發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協同推進港口航道建設。推動港航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布局,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增強服務全國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協作的世界級港口群……港口群的建設由此被上升到長三角一體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
作爲中國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長三角港口群除了擁有上海港、甯波舟山港兩大世界級港口外,太倉港、南京港、嘉興港、南通港等港口也跻身全球前100大集裝箱港口榜單。
另外,相較同樣大港林立的珠三角,長三角打造世界級港口群的另一大特色是內河港口發達,海港與河港相互配合,海河聯運優勢明顯。
2020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前30強裏,有10個爲內河港口,它們分別是蘇州港、鎮江港、南通港、泰州港、南京港、江陰港、東莞港、杭州港、蕪湖港、湖州港。其中除了東莞港外,其余9大內河港口全部位于長三角。
過去,這些港口彼此獨立開發,甚至存在競爭關系。但以1997年9月29日上海組合港成立,在不改變原有地域和行政隸屬關系的前提下,對江浙滬相應港口的集裝箱碼頭泊位進行組合爲標志,長三角港口間的合作不斷加深、範圍持續拓寬。
比如嘉興港的乍浦港區、獨山港區就分別與甯波舟山港、上海港簽署合作協議,成爲後者的餵給港。而安徽省港集團和上海港也開始了很多業務合作,包括在蕪湖開設到洋山直達的“五定班輪”業務等。甚至,作爲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兩大龍頭,上海港、甯波舟山港之間的互動也日趨密切。
2019年2月19日,上海港與甯波舟山港簽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明確了滬浙兩地籌劃已久的小洋山北側開發建設合作模式。
根據協議,浙江省海港集團將以人民幣現金增資的方式入股上港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盛東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入股完成後,上港集團與浙江省海港集團分別持有盛東公司80%和20%股權。而盛東公司將作爲未來小洋山北側唯一開發、建設、運營與管理主體。
如果說,位于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交彙處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長三角陸上合作的“試驗田”,那麽行政區域上屬于浙江,經營管理上委托給上海的小洋山,無疑可算是長三角海上(港口)合作的“先行區”。
以此破題,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以上海港爲核心、江蘇、浙江港口爲兩翼的“一體兩翼”港口群已基本形成。而安徽省的蕪湖港、馬鞍山港、銅陵港等3個億噸內河港口,在腹地資源方面也給其他長三角港口很大支撐。
無疑,一個層次分明、功能齊全、河海兼顧、優勢互補、配套設施完善、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港口體系,不僅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將帶領整個中國繼續融入全球産業鏈,打通國際、國內兩大循環,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沈彬 圖片編輯:張同澤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