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如軍 中國慈善家雜志
不管是立法環境還是時機,都已成熟。
我國現行法律中,只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專門的動物保護、管理法律法規,卻沒有一部綜合性的動物保護基本法。圖爲4月11日,北京街頭,兩位市民用嬰兒車推著寵物犬。張旭 攝
4月30日上午,12位資深動物保護人士向虐貓事件當事人範源慶提起民事訴訟,已向其所在地法院遞交了起訴書和相關證據。
這起虐貓事件讓“反虐待動物立法”再次成爲熱議話題。4月27日,全國各地志願者一起發起了聯署簽名呼籲立法的活動,短短4天時間裏,獲得逾104萬人聯名支持。
追責無法可依
多年來,虐待動物事件層出不窮。近日,一只狗被電擊的視頻再度挑戰觀者的神經。視頻中,一只小泰迪狗被勒著脖子綁在柱子上,嘴上套著鴨嘴套,前腿被繩索死死勒著。這只狗被其主人電擊,聽到主人的口哨之後,它渾身發抖,低聲哀號。
有網友指出,電擊泰迪狗的肇事者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實習醫生陳某龍。去年,他曾因爲用開水燙狗後被網友群起攻之,之後只是道歉了事。
最近,山東理工大學學生範源慶拍攝虐貓視頻在網上公開售賣的行爲,更是突破了許多人的心理極限。
4月30日上午,12位資深動保人士指出,範源慶虐貓並發布、售賣虐貓視頻的行爲,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分別出現焦慮、抑郁、血壓升高等身體狀況。他們以“侵犯健康權”爲由,分別向其所在城市法院提起侵權訴訟。
但是,針對虐待動物的行爲,中國並沒有相關法律可依。長期關注動物保護的律師曾祥斌告訴《中國慈善家》,針對虐待動物的追責無法可依,這讓虐待非野生動物的成本幾乎爲零。于是,一些人或是爲了吸引眼球,或是爲了逐利,做出一些極端行爲而不用負任何責任。
我國現行法律中,只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專門的動物保護、管理法律法規,卻沒有一部綜合性的動物保護基本法。動物保護法制系統性不強,制度建設不周全,難以對所有的動物予以應有的保護。
例如《醫學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中規定:“從事實驗動物的工作人員對實驗動物必須愛護,不得戲弄或虐待。違者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限期改進或行政處分。”但這只是針對實驗動物,而對一般動物沒有任何禁止性條例予以制約。
事實上,早在2010年,我國首部《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就已經提交相關部門,這部建議稿堅持了動物福利的最低限度,但後來不了了之。
“由于我國缺乏非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立法,導致社會中出現的嚴重傷害動物的行爲無法在法律上得到有效制止。”上述建議稿的起草人之一、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原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蔡守秋告訴《中國慈善家》。
而在國際上,動物保護法律已經成爲體系。早在1822年,英國的《馬丁法》開創了立法保護動物的先河。到目前爲止,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動物法》。
例如,英國先後有《動物保護法》和《動物福利法》,德國、挪威有《動物福利法》,葡萄牙、菲律賓、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都有《動物保護法》,香港有《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日本先後有《動物保護管理相關法》和《動物愛護法》,新加坡有《畜鳥法》等。雖然美國沒有聯邦一級的動物保護基本法,但有《二十八小時法》《人道屠宰法》《動物福利法》等三部重要法律,對動物運輸、屠宰和實驗等重要環節進行了系統規定,共同發揮了防止虐待動物一般法的作用。
4月27日,全國各地關注“反虐待動物立法”的志願者們發起了聯署簽名呼籲立法的活動。圖爲2017年2月,河南許昌灞陵橋廟會一名耍猴藝人的表演引發圍觀。中新社發 王科 攝
立法獲百萬人支持
4月27日,全國各地關注“反虐待動物立法”的志願者,一起發起了聯署簽名呼籲立法的活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的彩色地球事業部、瀕危物種專項基金,也參與到相關倡議中。
“現在急需100萬人聯名支持立法,作爲人大代表提案的民意數據支撐。”中國綠發會在官方微博中說。聯名推動《反虐待動物法》活動獲得網友極大關注。
中國綠發會秘書長周晉峰對《中國慈善家》表示,善待動物是生態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生態安全和健康的一部分。目前,新冠疫情讓人更加清醒地認知了人與動物的關系,加上虐待動物事件頻發,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一些社會組織和志願者也積極倡導和參與推動《反虐待動物法》的相關立法工作。
“動物的非人性對待是動物病毒溢出的一個根源,中國綠發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工作委員會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一直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和公衆認知。”周晉峰說。
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經部署啓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工作,擬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列入常委會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並加快動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進程。
“野保法正在修訂過程中,如果能夠吸納關于動物反虐或動物福利方面的內容,納入野保法,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周晉峰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就此問題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從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角度,從社會公德的角度,每個動物飼養者都有愛護自己飼養動物的義務,有這方面的責任,任何遺棄、虐待動物的行爲都應當爲社會所不齒,都應當被視爲是喪失公德的行爲,這一點已經形成共識。
“從全國人大禁食野生動物到近日農業部的禁食伴侶性動物,引爆網友討論,目前民意討論轉變爲立法倡導,可以很好地促進相關立法工作。”曾常斌說。
截至4月30日下午,反虐待動物立法聯署簽名活動已獲約105萬人的支持。
專家稱立法條件已成熟
《中國慈善家》注意到,有關“反虐待動物立法”最近的官方回應出現在2019年9月25日,農業農村部官網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074號建議的答複》(下稱《答複》),回應了人大代表夏吾卓瑪“關于動物權益,制定《禁止虐待動物法》的建議”。
《答複》表示,對社會公衆普遍反對的殘忍虐殺動物等行爲,由于缺乏相關立法規定而難以實施有效打擊,確有必要完善立法。
農業農村部在《答複》中稱,下一步,該部將積極會同國家林草局,認真研究夏吾卓瑪代表所提的通過立法反對虐待動物、逐步推動立足于我國現有國情的反虐待動物法等建議,不斷通過完善動物保護法律制度和技術規定、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懲處違法違規行爲等措施,提高全行業規範化水平。
目前,我國多個地方出台的養犬管理規定中,也明確禁止遺棄虐待寵物。例如,《廣州市養犬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不得虐待或者遺棄犬只;山西省呂梁市公安局和城市管理局發布的《關于切實規範文明養犬行爲的通告》也規定,不得虐待犬只,不得遺棄犬只;湖南省嶽陽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就疫情期間的犬只管理發布了通告,明確指出“嚴禁虐待、遺棄所養犬只”。
從2010年《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的出台,如今已經過去10年。“10年前,我們提出專家建議稿時,就已經論證了立法的必要性,目前來講更加具備了可行性和必要性。”蔡守秋告訴《中國慈善家》,“立法要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民間一些社會公益組織發起建議並尋求民意支持,無疑會促進立法進程。短短幾天就有上百萬人支持,也說明有一定的民意基礎。”蔡守秋認爲,不管是立法環境還是時機,都已成熟。
據了解,中國綠發會將根據征集的民意情況,向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提出建議,同時也會向全國人大發工委上書立法建議函。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圖片網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肖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