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福州市連江縣苔菉鎮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的鮑魚乘上全國最大的活鮑魚專業運輸船,駛向1600多公裏外的“避暑之地”山東榮成,開始“南鮑北養”之旅。
而在30多年前,福州沒有鮑魚養殖。福州鮑魚産業發展是“海上福州”建設的一個縮影。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親自擘畫了建設“海上福州”的宏偉藍圖。作爲“3820”戰略工程的重要舉措,1994年我市出台了《關于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明確了水産養殖業等重點産業。
30多年來,借助“海上福州”建設東風,福州鮑魚産業跨越式發展,如今産量已占據全國市場半壁江山,邁向“南鮑北養”及“深遠海養殖”新時代。
鮑魚“綠巨人”綠盤鮑。鄭瑞洋 拍攝
從無到有 從陸地走向“海上牧場”
苔菉鎮地處福州最東端,是福州鮑魚的發源地和主産地。
“20世紀80年代末,福州在苔菉開始鮑魚育苗工作。1992年,利用日本長崎盤鮑和我國北方的皺紋盤鮑雜交育苗,培育出本地新品種——黑鮑,鮑魚養殖實現從無到有。”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說。
當時,福州鮑魚養殖還是陸上工廠化。在1993年,連江探索海上養殖,采用“土方法”——將塑料桶圍上漁網,倒扣著,吊在海帶浮繩上。直到1996年,才改良爲現有的鮑魚網箱,養殖空間也轉移到了近海。
“從2018年開始,我們探索深遠海養殖,將養殖空間從200米的近海區域向3公裏外的外海邁進。”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永壽說。
“福鮑1號”養殖平台。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他介紹,投放在苔菉鎮東洛島海域的“福鮑1號”,可實現風力發電和24小時遠程水文監測、自動增氧等功能,是全國最大的深遠海鮑魚養殖平台,可一次性投放300多萬尾鮑魚苗。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連江鮑魚年産量5.3萬噸,榮獲“中國鮑魚之鄉”稱號。而福州的鮑魚産量將近10萬噸,創造了“全國每兩頭鮑魚有一頭來自福州”的成績。
從有到強 探索“南鮑北養”模式
除了探索深遠海養殖,連江還發展“南鮑北養”模式。
何謂“南鮑北養”?吳永壽告訴記者,每年5月,連江鮑魚苗通過活水船運至北方海域“避暑”,11月底再運回來“過冬”,次年夏天又運到北方養殖。
據介紹,“南鮑北養”有四大優勢:一是鮑魚生長速度更快,二是成活率更高,三是産量更高,四是可以規避南方台風、赤潮帶來的風險。
如今,連江已成爲福建最大規模的“南鮑北養”基地,産量占據整個“南鮑北養”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新永豐“南鮑北養”運輸船(資料圖)張旭陽 拍攝
從有到精 給鮑魚裝上“強種芯片”
種苗是水産業的“芯片”。爲解決黑鮑品質退化、病害頻發等問題,連江官塢海産開發公司與廈門大學合作,成功培育出鮑魚界的“綠巨人”——綠盤鮑。
“綠盤鮑的苗于5月上市,全年的育苗量估計會突破1億粒。”連江官塢海産開發公司董事長林哲龍介紹,綠盤鮑具有四大優勢:個頭大——比成人巴掌還大,一只足有一斤重;生長快——傳統鮑魚要生長兩年,綠盤鮑只要一年;成活率高——綠盤鮑成活率約95%;産值高——綠盤鮑每斤售價約150元,是傳統鮑魚的三倍。
“我們將繼續加快突破漁業種子種苗、現代養殖等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建設國家級鮑魚核心品種種質資源庫和種源基地。”林哲龍說。
連江國家級鮑魚健康養殖示範區 楊柳州 攝
從魚到漁 創建中國漁業品牌之都
除了養殖,連江還發展精深加工,鮑魚全産業鏈産值近百億元。
從制成冷凍鮑魚、鮑魚罐頭,到從鮑魚內髒提取天然牛磺酸、從鮑魚殼中提取珍珠粉、中藥材,福州日興水産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鮑魚精加工這條新路子。去年漁博會上,該公司推出了鮑魚肽等健康産品,可將鮑魚附加值提升40倍以上。
各國專家到連江考察鮑魚産業(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如今,連江即食鮑魚等系列深加工産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等國家,贏得“世界鮑魚看中國,中國鮑魚看連江”的殊榮。
“經過近30年發展,2020年,福州市海洋生産總值預計達到2691億元,穩居全省首位。同時,形成了‘10+1’漁業特色品牌,即福州魚丸、福州鳗鲡、連江鮑魚、連江海帶、長樂漳港海蚌、福清南美對蝦、琅岐蟳、連江定海灣丁香魚、連江蝦皮、福清花蛤以及福州金魚等,榮獲了‘五都’稱號——中國海洋美食之都、中國魚丸之都、中國海帶之都、中國金魚之都、中國鳗鲡之都,成爲名副其實的中國漁業品牌之都。”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說。
(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