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閩粵之交,北枕群山,面朝大海,二百多年來,潮汕人向有以海爲田,在波濤駭浪裏闖蕩謀生之傳統。萬裏人南去,椰風蕉雨創勳業,下南洋是潮汕幫曆史裏最豐厚的一頁。
新馬富豪榜這二位最有錢的潮汕人,他們名揚東南亞,年過九旬仍奮鬥不休,堪稱潮人之楷模。
新馬富豪榜裏的潮汕人,個個彰顯潮人秉性
始建于1864年的韓江家廟(槟榔嶼潮州會館)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就有潮商。
相較于潮汕人霸屏泰國富豪榜,在東南亞最具經濟活力的新馬泰地區,潮汕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觑,這兩地富豪榜也從側面得以印證。
不久前出爐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在其中的馬來西亞富豪榜上,共有17位富豪上榜,其中就有三位潮汕人進榜;而新加坡富豪榜上,共有27位富豪入榜,也有二位潮汕人在榜上。
齊力工業集團董事長丹斯裏管保強(右)在梅州大浦祖地
潮汕人常說:“九邑流芳。”2005年,馬來西亞槟榔嶼的潮州會館(韓江家廟)成功修複原貌。潮汕人很早就移民槟榔嶼,始建于1864年的“韓江家廟”也是馬來西亞曆史最悠久的潮州會館組織,舊稱“潮州公司”,後于1933年更名潮州會館。
“九邑”指史上潮州府轄下潮安、潮陽、揭陽、澄海、惠來、普甯、饒平、豐順及大埔,與現今行政規劃有不少區別。作爲敦睦鄉誼、互助合作的府級地緣性會館,槟榔嶼“潮州會館”于1915年將其會員和信理員又增南澳一縣,也就是共有10縣。
假如照“九邑流芳”之說法,馬來西亞富豪榜上的潮汕人也應該在增加一位,共有3位,也就是增加祖籍梅州大埔的東南亞“鋁業大王”、齊力工業集團董事長丹斯裏管保強。
擠進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大馬富豪共有17位,大馬首富爲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鶴年,生于1923年10月、98歲的郭鶴年先生,他的上榜身家爲126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是1944年出生、豐隆公司掌門人郭令燦,上榜身家爲97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從事電信、媒體及石油産業的阿南達·克裏斯南(Ananda Krishnan),上榜身家爲58億美元。
利星行集團董事局主席丹斯裏劉楚群(右)
大馬富豪榜上,共有三位祖籍潮汕的富豪上榜;其中,生于1930年,現年91歲的大衆銀行有限公司(PBB)創始人鄭鴻標,排名第4,上榜身家57億美元。
馬來西亞華人銀行家鄭鴻標(Teh Hong Piow),有“大衆銀行爺爺”之譽,他祖籍廣東潮州,生于新加坡。
祖籍梅州大浦的東南亞“鋁業大王”、齊力工業集團董事長丹斯裏管保強,上榜身家40億美元,排名第7。上世紀40年代,管保強兄弟隨父母從老家梅州大浦渡海南下,移居馬來西亞。管保強從小在華校接受教育,他也是客家人,一家人會說客家話,也會說廣東話、普通話。
另一個潮汕籍商界巨子劉子君(Lau Cho Kun),這次跌出大馬十大富豪之列,排名第11位,上榜身家爲22億美元。
說起劉子君,可能有些生疏,但提及他另一個譯名劉楚群,大家就知道了,劉子君其實就是利星行集團董事局主席丹斯裏劉楚群,他也有一個名字叫“劉禹策”。利星行,是全球一家最大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經銷商集團,是奔馳汽車的代理商之一。
與別人“子承父業”不同,現年85歲的劉子君是“侄承叔業”,他的叔父是馬來西亞“沙巴木材大王”、“沙巴可可大王”劉玉波。
劉玉波,祖籍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歸湖鎮龍溪村,也是大馬當地潮人同鄉社團知名僑領之一;他19歲時漂洋過海,到馬來西亞北婆羅州的沙巴定居,白手起家,一躍成爲東南亞著名的木材商,被譽爲“沙巴木材大王”。後來,他又將事業觸角伸入橡膠業、可可、棕榈油、房地産、汽車、五金等,也是大馬“可可大王”。
劉玉波還是利星行的大股東,其侄兒劉楚群按遺囑指示爲其遺産管理人。
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團創辦人鍾聲堅
在新加坡富豪榜上,共有27位富豪擠進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新加坡首富是海底撈老板張勇,上榜身家爲230億美元。順帶提及,張勇的妻子舒萍,其財富與張勇是分開統計的,上榜身家爲55億美元,排名第九。海底撈老板夫婦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能與其資産是通過信托管理有關,夫妻倆資産是分開的。
由于新加坡是國內成功富豪較爲喜愛的移民國家,富豪榜上有不少國內企業家身影,除了海底撈張勇夫婦,像排名第3、現年70歲的李西廷,就是上市公司邁瑞醫療創辦人之一、董事長,他上榜身家215億美元。
新加坡富豪榜上,有二位潮汕人,一個是祖籍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大吳村、1927年出生于新加坡的“亞洲漆王”吳清亮,以217億美元身家,名列新加坡第二大富豪。93歲的吳清亮,就是著名漆料品牌“立邦漆”創辦人。
另一位潮汕人,是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團創辦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鍾聲堅,上榜身家爲15億美元。鍾聲堅,生于1958年,祖籍祖籍陸豐東海鎮,後僑居新加坡。
鍾聲堅旗下仁恒置地集團,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系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30支成分股之一。除了地産外,鍾聲堅與紅塔集團合作的紅塔仁恒紙業,是國內最大的高級卡紙生産商,另外他旗下還涉及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
設在槟榔嶼潮州家廟內的“潮商公所”
“紅頭船精神”,是潮汕文化重要內涵之一。18世紀後期,由于人口增長加上可耕地稀少,衆多潮汕商民向東南亞掀起第一波移民潮,以移居暹羅居多。
隨著汕頭開埠,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加上一些以契約華工形式出現,在19世紀50年代後,第二波移民潮出現了;第二波移民,其規模及影響力遠高于上一波。
在漫長歲月裏,隨著東南亞幾大移居地(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紛紛取得民族獨立,潮汕人在不同地方所處的境遇、營商環境也有一些差異,除了處理與所在國族群關系外,即便都是華僑、華人身份,潮汕人與閩南人、客家人、廣府人、海南人等族群,有爭執也有合作。
但不管怎麽樣,落地生根的同時,潮汕人也極力保留原鄉文化,特別是關心潮汕族群文化的保育。無論是槟榔嶼的潮州家廟的修複,還是新山潮州民俗廟會,柔佛古廟遊神等活動,潮汕文化都是海外潮汕人整合力量、拼搏圖強的精神坐標。
與早期潮人過番的千辛萬苦相比,改革開放後移民東南亞的這批潮汕人,可能少了前人在外打拼的艱辛,移民之前,他們已是成功人士,移民動機及背景也與前二波移民潮有很大不同,可理解爲潮商經濟在謀求外溢發展,他們對潮汕文化也會更自信、更從容對待。
多去了解一下海外潮商,特別像大衆銀行創辦人鄭鴻標、立邦漆創辦人吳清亮這樣的老一代海外潮商,可以更好地解讀爲什麽潮人善經商、重文化,精耕細作等特點,他們的創業史是“紅頭船精神”及潮商文化的活櫥窗。
重親情、懂感恩是潮汕人的DNA。早年潮汕人外出謀生,曆盡艱辛之後,只要一賺到錢,第一想到的就是寄回家孝敬父母,回饋桑梓。改革開放以來,更多旅外潮汕人更是踴躍支持家鄉建設,這是樹對根的回報,是潮汕人做出一番成就的動力源泉。
名揚東南亞的二位潮汕人,年過九旬仍奮鬥不休
立邦漆創辦人吳清亮
立邦漆創辦人吳清亮,是新加坡最有錢的潮汕人,他曾爲新加坡首富。
生于1927年的“亞洲漆王”吳清亮,比新加坡大華銀行創辦人、祖籍福建省金門縣的黃祖耀大2歲,他是新加坡富豪榜上年歲最大的富豪。
活到老幹到老,94歲的吳清亮,這麽大年歲還在拼命工作,幾年前他還親身到國內參觀旗下立邦漆及雅士利漆工廠,這位早年失父的貧窮人家出身的商界巨子,勤奮、刻苦貫穿了他的勵志人生。
吳清亮的祖籍,是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他是在新加坡出生的。吳清亮的父親吳松昌,是早期渡海南下新加坡的“過番客”。早年失父的吳清亮,與母親、姐姐及弟弟相依爲命,因家境貧寒,14歲的吳清亮寄居馬來西亞做一名割膠工,後來又在一家小作坊當油漆工。
爲了盡快改變家庭經濟拮據的狀態,日後吳清亮在白天邊打工也做些小生意,夜間則刻苦攻書,立志振興家門。
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的吳氏宗祠
約20歲時,有了一定積蓄的吳清亮,白手起家、自主創業,1955年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間油漆店,由于利用二戰留下的廢油漆及廢料,調制出“鴿牌” (Pigeon)油漆並做出名氣,被當地人稱爲“臭漆王”。
上世紀60年代,吳清亮被日本老字號油漆制造商“日本漆”( Nippon Paint)看上了,決定合作經營油漆生意。1962年創辦的立時集團(Nipsea),最初股權結構是這樣的:由吳清亮掌控的私人公司吳德南集團持股60%,爲公司大股東,日本漆公司占股比例爲40%。“日本漆”公司,是新加坡翻譯的詞彙,我們稱之爲“日塗公司”,始創于1881年,是日本最大且曆史最悠久的塗料公司。
長江後浪推前浪,傳承無止境。如今,立邦、雅士利均已是知名的塗料品牌,事業成功的同時,也有條不紊地布局代際傳承,吳清亮的兒子吳學人(Goh Hup Jin)已接棒爲二代接班人。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相互交叉持股,吳清亮家族與140余年曆史的日塗家族聯系更爲密切,合作也持續深化。選好長期合作夥伴,是日本長壽企業成功秘笈之一,對吳清亮家族而言,何嘗不是呢!
吳清亮曾說:“在中國投資是立時集團最明智的決策之一。”立邦漆、雅士利漆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同成長,也因中國這個最重要市場而發展壯大。
大衆銀行創辦人鄭鴻標
三年前,大衆銀行鄭爺爺要退休了,一度成爲獅城熱聞。
鄭鴻標(TheHongPiow),生于1930年,屬馬。令人稱奇的是,他創辦的大衆銀行正式對外營業那一年,鄭鴻標36歲,那年也是馬年。
祖籍廣東潮州(潮安)的鄭鴻標,生于新加坡東海岸,是移民“潮二代”,他的父親在15歲時從祖地潮州下南洋。鄭鴻標的家中長子,有個比他大的姐姐,共有9個兄弟姐妹。
6歲喪母,一家人靠著父親的收入維持生計,父親是傳統潮州人,不善于與子女溝通,生身母親去世後,從小鄭鴻標就幫助父親照顧比他小的幾個弟弟妹妹。也正因如此,培育了鄭鴻標日後善待員工之良好性格。
在當地的英華學校讀書的鄭鴻標,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完成劍橋大學海外文憑考試後,無法繼續深造,也無法實現他自小最愛的律師夢。投入社會的他,先是打工,也做過廚師,還兜售過鍾表、眼鏡、蔬果,所有的苦幹都是爲了改變現狀,接濟家庭。
1950年,鄭鴻標到新加坡華僑銀行面試,被錄用成爲一名書記,跨出了一生縱橫馳騁金融市場第一步。
鄭鴻標,堪稱是東南亞潮人中最勵志的“打工仔”!他6歲喪母,一生只知道“苦幹”,做過廚師,賣過鍾表、眼鏡、水果,從1950年進入銀行業之後,又從職員幹起,再升任主管、總經理,再到掌舵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大衆銀行,一輩子都在拼搏、奮鬥不休。
鄭鴻標與鄭亞曆等大衆銀行管理層三巨頭
2019年1月1日,大衆銀行宣布創辦人鄭鴻標正式退休。時光易逝,歲月如梭,鄭鴻標爲大衆銀行這家馬來西亞“最佳銀行”整整服務了54個年頭。
如果從1950年鄭鴻標跨進華僑銀行那一年算起,鄭鴻標在大馬銀行業摸爬滾打了近70個春秋,人生有如此亮麗風景,且有時間如此之長的任職履曆,也是華商金融界一大傳奇!
2017年夏,大衆銀行宣布,其創辦人兼主席丹斯裏鄭鴻標將于2019年1月1日卸任集團主席一職。大衆銀行亦向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報備文告,稱該集團屆時將頒發“榮譽主席”頭銜予鄭鴻標。另外,退休後的鄭鴻標,也被任命爲集團顧問,持續爲大衆銀行及大衆銀行集團提供指導,以確保集團可持續成長。
大衆銀行,是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被譽爲馬來西亞“最佳銀行”,其業務覆蓋大馬及香港、深圳、台北、斯裏蘭卡、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海外區域。作爲大馬最成功的銀行家,鄭鴻標一生獲得的勳章和各種榮譽無數。這位奮鬥不休的老銀行家,有個心願:讓大衆銀行成爲世界一百家頂尖銀行之一。
出席新書簽售會的鄭鴻標
除創辦大衆銀行之外,早于上世紀70年代,鄭鴻標就迅速展開了跨行業多元化布局,他同時擔任吉隆坡工業公司、倫敦及太平洋保險、棉藝紡織廠等20多家企業董事長、董事,涉足工業、地産、保險、礦業等諸多領域。
上世紀80年代後,鄭鴻標又開始專注于銀行業,建立起龐大的金融集團,旗下金融業務橫跨銀行、融資、證券與期貨、信托及投資等。1967年4月,大衆銀行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其總部大樓曾是吉隆坡標志性建築,2014年,大衆銀行成功並購了香港亞洲商業銀行。目前,大衆銀行旗下,擁有包括大馬及香港等地的多家上市公司。
大衆銀行“鄭爺爺”榮休,他也被大衆銀行視爲“鎮山之寶”。100多年來,曆經風風雨雨,潮起潮落,在馬來西亞僅剩下二家年代最久遠的華商銀行,大衆銀行就是其中之一。
談及自己的成功秘笈,“鄭爺爺”說:有三點可取之處:一是熱情,數十年始終是“精力充沛”去做事;二是專注,做事全心全意,從不分心;三是“同舟共濟”,與自己管理層團隊、公司職員乃至客戶,共同進退、同舟共濟。
本文內容爲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