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水附近的武吉巴梳路(Bukit Pasoh Road)是一條有趣的街道,全長僅 250 米,既聚集了數家曆史悠久的宗鄉會館,又林立著衆多個性餐館、酒吧。
Bukit 在馬來文中意爲山丘,Pasoh 是花盆,因爲 19 世紀這一帶有很多“龍窯”,盛産陶土花盆。之後,這裏曾是華僑領袖和商界巨頭集中地,二戰前是本地華僑抗日基地,在日本占領時期,這條街以日軍高級軍官俱樂部聞名。
通常,這裏的公館並不對外開放,但在新加坡設計周期間的三天(3.8-3.10),公館也向公衆打開了大門,它們變成了展覽空間的一部分——你能看到它們和當地藝術家及設計師合作的互動裝置。除此以外,這條街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坊、研討會。
1/4
這是今年新加坡設計周的一個新內容,“Street of Clans”(會館街)創意節。
會館在新加坡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迄今,當地注冊的會館已超過 300 家。19 世紀,大量的中國移民飄洋過海南來到新加坡,促使各個籍貫的宗鄉會館應運而生。這些團體幫助提供住所,解決就業問題,還設立學校和醫院,推動慈善福利。
會館主要以地緣和血緣來劃分,地緣性會館(或稱鄉親會館),是按照地域分類,分爲福建屬、廣屬、海南屬及三江屬團體。而血緣性會館(或稱宗親會館),則是按照姓氏分類,除了單一的姓氏會館外,也有不少的聯宗(姓氏)團體。此外,還有少數的業緣性會館,是按照不同行業來分類。
新加坡獨立後,宗鄉會館也轉換角色,傳承文化和傳統成爲主要使命,每年,它們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節日慶典、藝術演出等。
但是會館的薪火傳承,是每個宗鄉團體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吸引年輕一代參與,成了會館需要考慮的問題。
“設計賦能社區”正是今年新加坡設計周的主題之一,于是,會館街變成了一場實踐。
“大概有 20、30 個藝術家參與這個活動,不僅僅是公館裏你看到的那些,還有些是在這條街上的餐館、酒吧裏展示他們的作品”,王穎向《好奇心日報》介紹,她是品牌和平面設計公司 Outeredit 的傳播經理,Outeredit 正是這場活動的組織方。
不久前,這家公司把辦公室搬到了這條街上,發現這裏有很多故事。當設計周的主辦方新加坡設計理事會找到他們,邀請他們做一個這樣的活動時,他們也樂意參加,提交的活動計劃也順利通過了。
沿著這條路從北向南走,右手邊第一家就是晉江會館。它成立于 1918 年,由來自福建晉江的新加坡移民組成,現有 1200 多名會員。電梯上到 4 樓,會看到藝術家 Ong Lijie 帶來的作品“感情”:這是一些懸挂在天花板上的藍色的布,布上或印有或畫有各種各樣的插圖。
“我希望在當代的語境下,表達我們這一代人對于傳統和文化的尊重”,Lijie 說,她畢業于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後又取得了南洋美術學院的版畫專業的碩士學位。
再往前走,就到了東安會館。這是由廣東移民于 1876 年創立,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中國組織之一。東安會館爲新加坡保存和推廣粵劇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受此啓發,由雙胞胎姐妹設計師 Santhi 和 Sari Tunas 創立的圍巾品牌 Binary Style 和家具品牌 SCENE SHANG 合作,帶來了圍巾和家具作品,以反映東安鼎盛時期充滿活力的粵劇團文化。
緊鄰著的高氏會館,則呈現了一件互動裝置“Let The Good Times Roll”。參觀者被邀請玩一個小遊戲——把一只木制的小球放到一個軌道裏。小球滾動的過程中,可能會觸碰到控制聲音或者燈光的元件,從而讓音樂響起或點亮燈光,最後,小球會落入到洞裏。不過,只有當三個人一起完成這件事,才能既聽到音樂、看到燈光和小球跳舞的景象。
這件裝置由 Pixie Tan、Ng Fong Yee、Mark Lim、Lim Pin Han 和 Sebastian Abdul Rahman 五位設計師合作完成,發揮了他們在裝置設計、聲音設計和 DIY 領域各自的優勢。
“這個作品表達的主題就是‘團結就是力量’”,Tan 告訴《好奇心日報》,這正是成立于 1948 年的高氏公館想講述的故事。它總是強調自己與其他四姓(呂、盧、許、紀)有共同的祖先,聯宗之間的感情與聯絡以及家庭的凝聚力有多麽重要。
“我們爲這個裝置付出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最後兩個星期每天都忙到很晚,真的非常難,因爲你要設計得很精准,球才會滾下來”,Tan 說,但是他們都很樂意做這件事,“我們就覺得設計就是讓人 have a good time,讓陌生人之間可以一起玩,創造一個共同的記憶。我們都很年輕,畢業不久,還有一個還在上大學,我們沒有到新加坡家具展那樣的大舞台,可能是因爲我們還沒有到那個 level,但更重要的是,對我們來說,這個舞台有小孩、有大人,他們都參與其中,我覺得這更重要。”
對面的顔氏會館,展示了 Matthew Sia 的裝置作品“Family Ties”。Matthew Sia 畢業于倫敦傳媒學院,是一位裝置藝術家和互動設計師,擅長通過技術實驗表達抽象的主題。
“Family Ties”由一系列懸挂的風動旋轉體組成,在這些彩色旋轉體上,可以找到“顔”、“仁”、“禮”、“孝”、“信”、“恕”這些字樣,“顔”代表顔氏,而“仁禮孝信恕”則體現了該組織秉持的價值觀。
成立于 1966 年的顔氏會館,曆史可以追溯到 1926 年,如今有約 700 名會員。“通過在空間內創造一組多彩的 我們想強調顔氏公館豐富的曆史”,Sia 說,“觀衆被邀請參與互動,感受這個組織和一個現代的、不斷變化的世界的關聯。”
“我們要申請很多 license,因爲需要將這條街封閉起來,不讓車輛通行,這需要一段時間,其實我們也是上個星期才拿到 license”,王穎說,她覺得如果要說碰到什麽障礙,這可能是其中之一。
和會館的溝通也需要時間。“他們是很願意開放的,但是就具體的創意內容,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會說,‘這個可以換嗎?可以讓我們的故事更強地體現嗎?可以用不同段的曆史作素材嗎?’。”
Outeredit 從新加坡設計理事會那裏拿到了一筆錢,來做這個活動,“但錢不夠花”,王穎說,“我們也有向其他政府部門申請贊助。第一年是很難賺錢的,如果做得好,有想過接下來會繼續做這個festival。”
題圖來自 Pixie Tan。文章圖片來自記者拍攝。
文章來自: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