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齊平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轄下的亞細安研究中心不久前發表了一份《2020東南亞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了東南亞國家面對中美兩強博弈下的窘境。
這份信息量很大的調查報告,調查時間在2019年底,受訪者爲東盟10個成員國1308名散布在各界的專業人士;調查目的,主要是進行兩年的比較,即將2020年這一次的調查與2019年進行比較。調查的核心內容是想了解東盟國家如何看待中美兩國在區內的影響力。影響力區分爲兩種,一種是“經濟影響力”,一種是“政治與戰略影響力”。
報告中顯示的主要調查結果有:
(一)就誰在區內最具“經濟影響力”來看,79.2%的受訪者認爲是中國,比一年前的73.3%上升約6個百分點;認爲美國最具“經濟影響力”的只有7.9%,與前一年持平。可以看到,認爲中國更有“經濟影響力”的受訪者比例遠大于美國,且兩年之間,還在明顯上升。
(二)就“政治與戰略影響力”,無論2019或2020年,認爲美國更具有“政治及戰略影響力”的受訪者都明顯少于選擇中國的,且選擇中國的比率還在上升(從45.2%上升到52.2%),選擇美國的則在下降(從30.5%下降到26.7%)。
(三)認爲中國在“政治和戰略影響力”高于美國的受訪者(即52.2%)中,有高達85%的比例,對此一趨勢表示憂慮。主要的憂慮是,有73%的受訪者認爲東南亞正在成爲大國鬥爭的舞台,而區內國家或將成爲其中一方的代理人。與早一年的62%相比,擔心的受訪者比例快速增加了11個百分點。
(四)對于“萬一被迫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話,會如何選擇?”這一關鍵性問題,有54%的受訪者選擇美國,46%的受訪者選擇中國。如就國別來看(視各國內部受訪者的選擇傾向而定),10個東盟國家選邊站時選擇中國的有7個,選擇美國的有3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爲,新加坡不希望在美中兩國之間被迫選邊站,希望兩個大國不要給小國施加壓力。
針對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作如下幾點分析評論:
(一)調查結果比較的是2019年與2020年,也就是一年之中的變化。可以看到,僅僅在“一年”之中,各種趨勢的變化已相當顯著,此一現象,折射了中美兩強在區內博弈的力道之強,超乎一般想象。
(二)與一般傳統印象(中國在經濟影響力占優勢,美國在政治及戰略影響力占優勢)不同,調查結果顯示,無論經濟還是政治與戰略兩種影響力,中方均大于美方,且中方的強度還在持續上升。
(三)調查2019正值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力遏制中國及醜化中國期間,此一兩強博弈態勢,相信對受訪者會産生相當的壓力,進一步強化“被迫在兩強之間選邊站”的焦慮感。
(四)對于“兩大之間難爲小”的窘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年頻繁在各種場合表達看法。他說,新加坡不希望在美中兩國之間被迫選邊站,希望兩個大國不要給小國施加壓力。又說,“東盟國家有朝一日,不得不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但希望這一天晚一點到來”。李顯龍對形勢與趨勢看得很清楚,但顯然也很無奈。
(五)的確,東盟國家不希望被迫選邊站,但會不會被迫選邊站並不以他們的意志爲轉移。選邊站的邏輯是什麽?何時會出現李顯龍口中的“有朝一日”?
閩南話有俚語曰:“西瓜偎大邊。”西瓜難得正圓平衡,總會傾向一邊,這取決于哪邊更大,此所謂“偎”。主“邊大,邊小”的邊,具體的,就是指“經濟”“政治及戰略”等影響力。三四十年前,相信美國在區內無論哪一種影響力均大于中國,是以當時區內國家不存在選邊站的問題,但隨著中國崛起,影響力日增,甚至如本調查結果所示,均已大于美國,且還與時俱增,這當然就出現選邊站的壓力與憂慮了。
中美兩強博弈日益激烈的境況下,東南亞國家不得不面對選邊的窘境。
那麽李顯龍說的“有朝一日”又是何日?關鍵或許在調查報告中有意無意遺漏的一個指標,即軍事。如果中美軍力在西太平洋的對比,也逐漸由原本的美強中弱,向勢均力敵,甚至向中強于美發展的話,對區內所有國家而言,就真得面對不得不選邊的窘境了。
(作者系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