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洲已然成爲全球疫情形勢最嚴峻的地區:意大利已累計確診53578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4825例,治愈6072例。意大利總人口爲6000多萬,也就是說意大利人的患病率大約爲0.09%。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如果按我國的14億人口換算就相當于有上百萬人染病。緊隨其後的西班牙和德國的累計確診病例也已突破2萬,法國的累計確診病例也已達到14485例,確診病例數據在四位數範圍的歐洲國家已有9個。相比之下亞洲疫情卻已大幅趨于好轉:我國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由內部管控逐漸向嚴防境外輸入全面轉型,韓國的新增病例比起2月份及3月初已明顯下降,曾被譽爲中國之外疫情最嚴重的日本如今和歐洲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畫風,新加坡的防疫工作和中國一樣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表揚……
歐洲各國在自身疫情形勢嚴峻的狀態下自然想到了向外求援的辦法。事實上歐洲各國現在並不是向某個特定的國家求援,而是向全世界普遍求援,不過歐洲各國心裏多少還是知道哪些國家應該作爲重點爭取的公關對象的。目前歐洲各國竭力爭取的最大求援對象就是中國,其次主要是針對拉美國家,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則並非歐洲各國的重點爭取對象。歐洲很多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然而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就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甚至用汙蔑性的話語來侮辱其他國家。中國疫情爆發時美國就曾惡意攻擊過中國,而以意大利爲核心的歐洲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後美國在第一時間宣布對歐洲各國禁航。目前美國的確診病例數據已僅次于意大利,可以說美國的疫情形勢絲毫不比歐洲輕松,所以求助于美國對歐洲各國是一件特不靠譜的事。
如果不能求助美國,那麽求助于疫情形勢相對緩和的亞洲各國看起來似乎可行,然而目前歐洲各國不約而同把中國作爲重點爭取對象,那麽爲什麽歐洲各國不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作爲重點爭取對象呢?這是因爲這些國家盡管疫情形勢相對于歐洲而言是在逐漸趨于緩和,然而其實都還是比較嚴峻的。首先需要排除的就是韓國:韓國盡管新增病例已大幅下降,但現有確診病例可並不少。韓國累計確診病例爲8897例,死亡104例,治愈2909例,現有確診病例5884例,這對只有5000多萬人口的韓國而言顯然是一個大數字。韓國不僅確診病例數量多,同時韓國疫情還存在反彈的風險:近期韓國又發現了超級傳播事件。盡管這次由于控制及時到位沒引起擴散,但韓國疫情客觀上存在出現反複的可能性,所以韓國顯然不適合作爲歐洲各國重點爭取的對象。
如果說韓國不適合作爲重點爭取對象,那麽新加坡同樣不適合。歐洲各國究竟需要外界提供什麽樣的幫助呢?要麽就是需要物資方面的援助,要麽就是需要提供人員幫助他們抗疫。這兩樣恰恰都是新加坡無法提供的:新加坡是一個只有五百多萬人口的彈丸小國,受資源禀賦的影響在産能上注定是有限的,人員也是難以提供的。新加坡的國情注定其只能走一條小國防疫道路,這注定將與中國的大國防疫道路是不同的。作爲小國的新加坡能控制住自身疫情就不錯了,要提供對外援助並不現實。相比之下日本其實不算是一個小國:日本有上億人口,盡管和中國是沒法比,可放眼全球的確不能稱爲小國。那麽日本在自身疫情形勢相對趨緩的情況下似乎是可以爲歐洲各國提供援助的,然而日本並非歐洲各國重點爭取的對象。那麽這又是爲什麽呢?
日本的疫情看似平穩,然而其中是存在變數的。2月26日《東京新聞》的報道指出日本在2月18日至23日的6天時間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人數僅是韓國的三分之一。早在大邱疫情爆發前的2月18日韓國累計對8923人完成了核酸檢測,與此同時還有818人正在檢測當中。大邱疫情爆發後韓國每日處于核酸檢測中的人數開始猛增:19日至25日期間新增數分別爲331人、711人、1320人、2857人、2020人、3574人、2249人。截至26日9時韓國已有16734人處于核酸檢測中,較前一天新增2854人,累計完成檢查人數達28247人,兩個數字合計近45000人。我們再來看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截至25日中午12時日本在全國範圍內僅對1017人(不含“鑽石公主”號人員及包機回國人員)進行了檢測。日本在19日至24日期間每天的核酸檢測數分別爲:9人、71人、90人、85人、96人、39人。
由于日本並沒全面推廣大規模的檢測,所以日本疫情的真實情況恐怕連日本政府自己也不知道。目前日本國內確診病例數據最高的地區是北海道。這其實是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新冠病毒是需要以人類或動物的組織器官作爲傳播介質的,所以地廣人稀的環境是利于防控工作的。北海道恰恰是日本國內最爲地廣人稀的地區:北海道的面積幾乎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北海道的人口截至2019年只有570多萬人。然而就是地廣人稀的北海道卻成爲了日本疫情的重災區,相比之下東京、大阪、神戶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情況反而比北海道更好。這只能證明北海道當地政府在認真落實檢測工作,所以使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了。當然日本的數據失真未必就證明日本的形勢一定是岌岌可危的。看一個國家的疫情嚴重程度不能單純只看表面數據,其實最直觀的該是看當地醫院的情況。病毒不管你隱瞞不隱瞞都是會按時爆發的,即使日本能在數據上動手腳也無法控制人們不去就醫。
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大量人口患病的現象,那麽誰去供應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呢?人們會因爲買不到食品而導致一些混亂,越來越多的社會治安事件在短期內會集中爆發。在日、韓兩國數據拉開距離的早期應該說日本可能還存在病毒在不知不覺間隱性爆發的可能性,不過現在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日本的數據可能存在失真,但其疫情形勢絕不可能比韓國、伊朗、歐洲等地更嚴峻,否則我們今天看到的日本將完全是另一種畫風。現在我們基本可以判定日本的疫情形勢相比歐洲是緩和的,然而到底有沒有暗流潛伏連日本政府自己也說不清,那麽又怎麽指望日本可能在這種形勢下去支援歐洲呢?況且日本盡管是一個制造業強國,卻並不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日本的産業主要集中于高精尖領域,而像口罩等基本的醫療防護用品連日本也需要從中國進口。以日本的制造業水平當然能很多生産醫療物資的工廠,然而這是需要時間的,而歐洲疫情又迫在眉睫,所以等待日本的援助其實是遠水難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