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汽車時代。如果你是一個有車族,你一定會無時無刻離不開你的愛車,上下班、購物、會友、旅遊,愛車會時時刻刻陪伴你的出行。即使你是一個無車族,你也要乘坐公共汽車或私家車上下班、上下學。汽車,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開著自己的座駕,那叫一個字—爽(堵車是例外)!如果有人問你:開坦克和開汽車有啥不同?恐怕十有八九的有車族會回答:不知道!那就讓我們一道來了解一下:開坦克和開汽車到底有啥不一樣吧!
共同點不少
坦克和汽車都是地面運載工具,都是在地球陸地表面運動的運輸機械。資深的讀者朋友會知道,坦克是由汽車和拖拉機發展而來的,先有汽車,先有拖拉機,後有坦克。無疑,在結構上坦克和汽車的相同點或相似點是主流。坦克和汽車一樣,都以內燃機為動力裝置,都有變速箱,都有行動裝置(汽車上叫行走裝置)。也就是說,推進系統的三大塊——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動裝置,二者基本上是相同的。操縱裝置也基本相同,二者都有油門(踏板)、離合器踏板、制動器踏板(腳剎車)、手制動器(手剎車),都有顯示動力裝置工作狀態的儀錶板(轉速表、水溫表、油溫表、里程表等),如此等等。
從車輛駕駛的角度來講,坦克也好,汽車也好,都要由駕駛員(或司機)來完成發動車輛(打馬達)、起步、掛檔和換檔、加速、轉向、制動、減速、停車等一系列動作。在解放戰爭初期,人民軍隊只有幾輛收繳日軍或繳獲國民黨軍隊的破舊坦克,還跟寶貝一樣捨不得用,那時候的坦克兵就是先學開汽車,再學開坦克的。
不同點多多
不過,由於坦克是履帶式車輛,而汽車是輪式車輛,在結構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差異。再說,坦克和汽車噸位不同,運用的目的不同,運用的地域和環境不同,因而也是「不同點多多」。在這篇短文里,筆者歸納出開坦克和開汽車的12大不同點,這也許是你想不到的。
1、坦克是戰鬥車輛,更是地面突擊車輛,是要衝鋒陷陣的,主要是越野行駛。而汽車則主要是在公路上行駛,為了跑得快,甚至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無疑,坦克的工作環境更惡劣。爬溝過崖,翻山越嶺,對於坦克是「小菜一碟」;而在公路上高速行駛,在車流里左躲右閃,巧妙穿行,則是汽車的「特長」。在公路上,坦克跑不過汽車;而在無路的越野行駛中,汽車跑不過坦克。
2、在戰鬥情況下,開坦克以關窗駕駛為主,坦克駕駛員通過潛望鏡來觀察道路和地形,視界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過,老的坦克駕駛員對於關窗駕駛還是很適應的。而在行軍、訓練、試車等不和敵人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坦克駕駛員更喜歡開窗駕駛,即把駕駛椅升到較高位置,這時,坦克駕駛員的頭部可以露出車外,視野開闊了,通風良好了,那也叫一個字—爽!儘管有時候風沙襲面,多數坦克駕駛員還是願意開窗駕駛的。如果加上擋風玻璃罩(許多坦克上就有)就會好一些,但是,有的坦克駕駛員嫌麻煩而不願加上擋風玻璃罩。汽車司機則有寬大的前玻璃窗,視野開闊,還有後視鏡,而坦克駕駛員的向後觀察就遠不如汽車司機。當然,坦克駕駛艙的防護性,那是沒得說;而汽車司機則談不上有什麼防護性。
順便說一句,坦克關窗駕駛時,駕駛員往往是半臥姿,目的是降低坦克整車的高度;而汽車司機自然沒必要採用這種姿勢開汽車。
3、坦克和汽車的轉向機構不同。對於坦克來講,一般是拉操縱杆轉向,不妨稱之為「物理轉向」,其原理是駕駛員拉一側操縱杆,使一側履帶減速或制動,由於兩條履帶間作用力的不同而有了速度差,從而坦克便開始向低速側履帶一方轉向;而對於汽車來講,一般是操縱方向盤轉向,不妨稱之為「幾何轉向」,其原理是司機一打方向盤,前輪就相應地轉過一個角度,汽車便沿著新的軌跡順勢轉向。
一些西方國家的坦克,如美國的M1主戰坦克,是轉動操縱手柄(和飛機上的操縱手柄很相像)來實現轉向的,看起來和汽車上的方向盤轉向很相像,但其本質上還是「物理轉向」,這裡就不再詳細分析了。
還有一些西方國家的坦克裝甲車輛上,也用方向盤來操縱戰車轉向,外觀上和手感上,簡直跟開汽車一模一樣。但原理上卻大不相同。這種操縱裝置多採用液壓操縱裝置。轉動方向盤,實質上是控制液壓閥的流量或壓力,使一側履帶制動或減速,本質上還是「物理轉向」一類。採用液壓操縱裝置後,駕駛員的操縱要省勁和輕鬆得多。據稱,我國新型的主戰坦克也採用方向盤操縱轉向,這在技術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4、坦克可以實現原地轉向甚至中心轉向(中樞轉向),轉向半徑R可以為零!而汽車的最小轉向半徑約為R=6~8米。在狹窄的地段行駛時,如需要「掉頭」,坦克駕駛員一拉操縱杆,立馬就可以掉頭高速返回;而汽車司機就只能低速、掛倒檔。有關原地轉向和中心轉向的解釋,看了圖就可以一目了然。
5、坦克的直線行駛穩定性好。也就是說,如果駕駛員不作任何操縱動作,坦克將保持直線行駛;這一點對於初上坦克的新駕駛員很有利,不至於手忙腳亂;而汽車由於有差速器,如果兩側輪胎所受到的阻力不同,汽車就會跑偏。換句話說,坦克駕駛員即使坐在駕駛椅上不動,只要腳踏油門,坦克照樣直線行駛;而汽車司機則要時時刻刻手握方向盤,不斷地進行微小的方向修正。裝有雙流傳動裝置的坦克,直線行駛的穩定性要稍差些。
6、坦克的使用工況一般在發動機最大功率、最大轉速的85%~95%左右。也就是說,坦克駕駛員開車時一般將油門踩到底。而汽車司機往往要把油門開度控制在60%~70%左右,這種工況下開車最省油。
7、當代坦克發動機,絕大多數為柴油機,冬季起動困難,往往要事先對發動機進行加溫;而汽車的冬季起動則不太困難。參加過坦克寒區試驗的同志們對此會有深刻體會。在我國北方寒區試驗場最冷季節里的最冷時段(大約凌晨四五點鐘的樣子),外界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坦克駕駛員要早於其他乘員一小時起床,爬到冰冷的坦克里發動加溫鍋。加溫鍋「嘭嘭嘭」地、歡快地工作著,大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水溫和油溫上來了,才能正常起動發動機,而工作了一個小時的坦克駕駛員,皮帽子上和嘴巴上早已掛滿了冰霜……正應了那句歌詞:「數九那個寒天下大雪,天氣那個雖寒心裡熱」。這就是我們的坦克駕駛員!
8、現代坦克上多裝有駕駛員夜視儀。在夜間駕駛時,駕駛員可以不開前大燈、利用夜視儀來觀察前方的道路,視距可以達到50~100米,在中速行駛的情況下是足夠的。不過,駕駛員夜視儀中的圖像多為單色的(如綠色),初次使用時可能不太習慣,訓練幾次就會適應了。而汽車司機在夜間開車時,一般要利用前大燈,對面會車時還要變光。
9、多數現代坦克可以實現潛渡,一般可以潛深5米。此時,儘管坦克駕駛員的眼前是水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北」,但是,坦克駕駛員可以利用坦克里的陀螺半羅盤方向儀來保持航向,或者根據地面上的上級指揮部的無線電台發出的信號來調整航行方向。水陸坦克更是不經準備就能水中航行。而汽車一般不具備潛渡功能或水上航行功能,沒這個必要。
10、對坦克駕駛員的體力和體質要求較高,如臂力要大、眼睛視力要好,能吃苦耐勞等。20世紀70年代以前,蘇聯軍隊對坦克兵的個頭也有要求,尤其是坦克駕駛員,個頭是最矮的,也就1.6米的樣子,道理不難理解。看了下面這張照片,你該知道哪個是坦克駕駛員了。一般說,在非直接對敵作戰的情況下,坦克駕駛員是最辛苦的,不僅要時時開車、觀察地形地物,還要時時聽從車長的指揮,儘可能地把坦克開得穩穩的,返場之後,也是駕駛員參與保養的工作量最大。而汽車司機,尤其是私家車,對身體條件並沒有更多的要求。不過,汽車在高速行駛時,司機也要全神貫注,時間長了,精神高度緊張甚至比體力消耗還要大。
對於幾十年前的老坦克來說,一般為純機械傳動,沒有助力裝置,掛個檔之類還是挺費勁的,拉一次操縱杆要用5千克到10千克的力量。筆者在五六十年前開T-34坦克時,最初不得要領,有時甚至要用兩隻手拉操縱杆或掛檔,費了牛勁啦。現代坦克一般有操縱助力裝置,開坦克自然省力得多。
開坦克,還有一些特殊的試驗項目,如百千米試車,坦克要不停車連續跑上100千米,而且往往要選在最炎熱的夏天來試驗。這項「坦克馬拉松」試驗,與其說是考核坦克,莫如說是考核坦克駕駛員。一趟百千米試車下來,坦克駕駛員的坦克帽能倒出水(汗水)來,體重減輕一兩千克不在話下。
在我軍的徵兵條件中規定,坦克乘員只限於體魄健壯的男性公民。在人民軍隊中,女飛行員一直保留著,甚至參加了飛臨天安門廣場的大閱兵;而女坦克手則只培訓了一期,這也說明了對坦克乘員的體力要求相當高。當然,二戰的後期,蘇聯也有女坦克手,這是戰時的特例。
11、開坦克時,對坦克兵的著裝有特殊的要求。上坦克之前,坦克兵要穿上坦克服,戴上坦克帽,穿上馬靴;即使是一般的野外訓練,也要穿上作訓坦克服。因為野外行駛時,坦克顛簸劇烈,又是鐵傢伙,坦克乘員若是不穿戴上制式服裝,磕磕碰碰就是難免的事。而汽車司機,尤其是私家車,當然沒有這些要求。
順便講個小故事:我軍裝甲兵第一任司令員許光達大將就很強調坦克乘員上車一定要穿上馬靴和馬褲,蘇軍就是這樣。不穿馬靴,坦克打起仗來,炮彈殼從炮膛退出來會砸傷乘員的腳面。可是,穿馬靴挺費勁,脫馬靴更費勁,要戰友幫忙使勁拉才能脫下來,非常不方便,一些坦克乘員不大願意穿。為此,裝甲兵司令部機關參謀還一度下部隊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坦克在越野行駛中,除了顛簸劇烈外,車內噪聲也是相當高的,達到110~120分貝。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噪聲、履帶轉動的噪聲,加上打炮時的噪聲,三大強噪聲源彙集在密閉的車內並反覆反射強化,達到震耳欲聾的程度。這也是開坦克時為什麼要戴坦克帽的原因之一。幾十年前,有的坦克駕駛員圖省事,開坦克時不戴坦克帽,結果往往在退伍後會有輕度重聽的現象。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大會出現。而汽車司機,尤其是開私家車,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附帶說一句,坦克帽可是一個好東東,功能多多。不但能防止頭部碰撞,還能屏蔽車外和車內的噪音。坦克帽上還有耳機和喉頭送話器,可以在強噪音的情況下和車內的其他乘員實現車內通話。要知道,由於坦克車內噪音太大,說話根本聽不清,坦克乘員說話的信息要靠聲帶的振動,通過喉頭送話器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出去,再通過耳機轉換成聲音信號,其他乘員才能聽得到戰友的聲音。坦克帽還細分為夏用坦克帽和冬用坦克帽,以適應不同的季節。不過,即使是夏用坦克帽,總不如不戴涼快。我國的坦克工程師利用半導體冷熱管的原理,發明了坦克降溫帽,炎熱的夏季裡帶上坦克降溫帽「倍兒涼快」,很受坦克乘員的歡迎。而汽車司機當然不需要帶什麼「汽車帽」。
12、坦克的保養工作量相當大,而且基本上全部要由坦克乘員來完成,而最辛苦的還是坦克駕駛員。在平時的訓練中,坦克在訓練完畢返場後,坦克乘員還要進行「一級保養」,59式坦克的一級保養需要2~4個小時。對於坦克乘員來說,這已經形成習慣,用不著連排長來督促。
資深的讀者朋友都知道,坦克乘員有三大力氣活——拉履帶、抬電瓶、檫炮。儘管坦克部隊搞了許多技術革新,發明了連接履帶機、檫炮機、裝電瓶小車等,大大節省了乘員保養時的體力。但是,在野戰條件下,往往搞不到這些機械,還是要靠坦克乘員體力來完成。坦克保養時,車長和炮長往往要保養火炮和火控系統等,技術含量更高些;駕駛員和裝填手乾的體力活就更多些。而汽車司機則基本上不用個人來保養,連洗車這樣的活,雖然一個人可以完成,但是花上10塊錢也就搞定了,很少有汽車司機願意自己動手洗車,畢竟是時代不同了。
看了這篇短文之後,你一定會對我們的坦克兵肅然起敬。坦克駕駛員能將幾十噸的「鐵傢伙」開得疾駛如飛,如猛虎下山,的確有一種非常「過癮」、非常自豪的感覺。不信,你去問一問我們的坦克駕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