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6、2012年,2015年OECD發布了4份強壯開端(Starting Strong)報告,總結30余個國家早期教育和保育經驗。幾乎所有經合組織國家,對于3歲至義務教育年齡的兒童都有一套課程或學習標准,許多國家爲結構性指標設定了最低標准。但是早期教育與保育年齡段覆蓋在0-7歲之間,中國是0-6歲。參考國際上的國別例證和最佳實踐可以中國的早期教育和保育的規範和標准提供信息。比如我們說一個幼兒園好,可能指標很難量化,但是當我們說一個早教中心、托育中心、幼兒園不好的時候,它差在哪裏?OECD的發現:質量較低的服務提供機構中的兒童,更容易出現語言、社會性與發展方面的問題。而進行補救性的教育幹預,花費更多,收效也更爲有限。
一、0-6歲早期教育和保育的意義
0-6歲早期教育和保育的核心工作是:兒童幸福感、早期發展與學習。目前的趨勢是打破年齡界限,致力于一體化的服務,如北歐國家瑞典、挪威均有嘗試,而中國也有一些托幼一體化的呼聲。
學習離不開課程。課程就是教什麽和怎麽教,目標一般包括:學習如何做人(自信與自我欣賞);學習如何做事(實驗、遊戲與群體互動);學習如何學習(具體的教學目標);學習如何共存(尊重差異性與民主化的價值觀)。
從經濟學角度上,早期教育和保育的投資回報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高的。
從具體社會效應看,早期教育和保育在以下方面具有明顯的意義:
- 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與學習能力,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 促進兒童發展更公平,
- 消除貧困增強社會的代際流動,減少階層固化
- 讓女性勞動者獲得更多勞動機會
- 提高生育率
- 提升整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
二、0-6歲兒童的關鍵學習領域
盡管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標准、內容,但是基本都圍繞著以下核心能力圖譜展開,
- 讀寫能力
- 數學能力
- 信息與通訊技術
- 科學
- 美術和音樂
- 身體與健康
- 遊戲
除此之外,其他領域還可能包括:實用技能、戶外活動、健康與幸福感、社會科學、宗教、外語、學習方法、宗教、道德與公民意識等。
早期大腦發展有著不同的敏感階段,但總體來看在生命的頭四年,對學習是最敏感的。具體見下圖:
在具體的0-6歲早期教育中,目前有兩種主流的方式,一種是主動學習,一種是被動學習,從兒童的視角來看:兒童發起的學習,具有長遠的意義;教師教授爲主的學習,通過直接教學開展的高質量學業課程在短期內對兒童的智商分數、讀寫能力與數學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二者需要結合起來,不可偏廢。
三、數據監測的7項目標
OECD的四份報告是數據監測研究,中國話的語境下叫督導。我們一直說用數據治理,用數據決策。具體而言,數據系統和監測本身越精確,就越能通過數據來促進兒童的良好發展;和社會建立雙向溝通,增加信任和信心。
- 兒童的發展:兒童是核心,但是這個監測最重要也最難辦。
- 工作人員的表現。這個受限于工具和手段,也相對困難。這也是大運在2014年率先開始幼師勝任力應用的起因。
- 服務的質量;這個彈性較大,包括結構性質量,過程性質量,結果性質量,也相對很難監測。
- 規章制度的遵守情況
- 課程設置和實施
- 父母的滿意度:家長滿意度調查從無(挪威)、每年1-2次(瑞典)、每兩年(丹麥)、每三年(韓國)均有。一般而言,家長對不同的服務的質量並不完全了解;但父母參與到早期教育與保育機構服務中,可以提升孩子的各種成就和適應能力。因此OECD建議:可以吸引家長參與評估機構質量,同時把家長參與度/家園共育作爲質量標准之一;改變運營時間,如韓國提供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延時服務,家長滿意度從2009年的58%提升到了2010年的97%。
- 工作人員的後勤保障和工作條件:研究發現,低工資導致兒童發展的低質量,非現金獎勵帶來更好的工作滿意度和更好的過程質量,提升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專業認同感。園長幹啥?是爲員工創造舒適工作條件的關鍵要素。這個和我們的直觀感受一致,但是不同的是,OECD更強調實證和數據。
基于以上7點,OECD基于經典的管理學工具,提出了早期教育和保育監測執行的SMATT原則:SMARTT,具體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chievable)、實際的(Realistic)、及時的(Timely)、遵守時限的(Time-bound)。
四、哪些指標是至關重要的?
OECD認爲,0-6歲的早期教育和保育應該有一個國家托底的最低標准,各地方在執行中有在此之上的彈性。而設定較高的最低標准,不僅是對兒童的投入,也是對整個社會未來的投資。
- 師生比和班級規模:增加經常性的、有意義的互動
- 員工資質水平和專門化的培訓:豐富刺激的環境和高質量的教學是靠更高資質的員工産生的,教得好是說高質量的教學産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 從業人員資質是否需要更新或多長時間更新存在很大差異。以幼師爲例,美國部分州是5年一更新,新西蘭幼師和保育人員3年一更新,意大利、芬蘭、德國則無需更新,而在加拿大的馬尼托,家托兒童的看護人須每年更新。
- 員工薪資:降低流動率。員工流動率低的話,兒童關系更緊密,兒童行爲更平靜,更少侵略性,語言發展也更好;薪資較低的員工更容易兼顧第二職業,由于疲勞和精力投入少了,影響本職工作的表現。
- 項目的持續性:如韓國的NUR課程,把分散的幼兒園課程和幼兒保育課程合二爲一,並且與小學一二年級課程銜接。西班牙爲0-6歲兒童制定了一個統一的課程框架,但是對于0-3歲的公共責任範圍,不同國家執行的也不一樣。
- 協調、連貫的課程:用簡單和共通的語言編寫課程,讓員工和家長看得懂
- 環境的設計、布局和空間
- 員工性別與多樣性:性別、民族、種族、移民等;在多元社會裏,平衡多方不同的期望。
不同國家的數據差異較大,下面給出OECD基于20余個國家和地區統計的平均值:
幼兒園師生比1:18,日托中心師生比1:7,
幼兒園生均:室內面積2.9平米,戶外7平米;日托中心生均:室內面積3.6平米;戶外8.9平米;
女性從業者占比95%或更高,但墨西哥是個例外,男性占了17%。學前從業者平均年齡是40歲。
幼兒園流動率17.7%,日托中心是15.4%。
五、0-6歲早期教育和保育監測工具和應用場景
一般而言,常用的包括以下幾種:
- 訪談
- 觀察
- 標准化測試
- 監察
- 量表
- 檔案
- 自我評估
- 問卷
對監測信息的應用則主要在于決策、反思和改善,OECD給出按優先級排序的以下應用場景
- 向員工提供技術協助
- 教師專業發展
- 糾錯或處罰
- 改變政策
- 對課程的調整
- 向員工提供輔導
- 資金決策
六、如何管理私立服務機構
目前看,世界範圍內的0-6歲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都是以公共服務爲主,成本分攤包括政府、家庭、社區等。私立服務機構沒有超過50%,但絕對數量上並不少占據了一定的數量。對于私立服務機構的管理,OECD基于一些國家的最佳實踐提出了幾點建議
- 細化私立與公立機構的不同標准
- 通過公共資金引導私立機構
- 做出結構性或財政方面的激勵,建立調節市場准入、監測、懲罰機制:
韓國兒童保育認證委員會是一家國家級機構,向達到質量標准的兒童日托中心發放官方認證牌匾,以示肯定。此外,韓國政府推出了全日制幼兒園課外活動項目推薦系統,目的是使課外活動項目的課程與正規幼兒園項目的課程更協調一致。重點包括4個領域:文化藝術、科學與創造性、日常體能教育、語言發展。
比利時的部分地區,不給不使用有執照日托看護人的家長免稅和兒童保育補貼,這可以確保私營家托看護人有執照,遵守公共權威部門的規定。
-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幫助家長在充分知情的條件下做出選擇:澳大利亞My Child 項目,新加坡Spark項目。中國也在逐漸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將合規的幼兒園和培訓機構在媒體公示。
一個負面案例:澳大利亞ABC集團成立于1998年的0-5歲延時兒童日托中心,2008年市場占有率25%,但隨後陷入困難,政府出面幹預。這個例子說明,早期教育和托育具有公共服務的屬性,一旦大規模的市場化和資本化,可能存在系統性的風險,這是2018年底《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禁止幼兒園打包上市的主要原因。
七、家庭學習環境有什麽用?
根據一項實驗,在兒童10-36個月期間:親子互動低的孩子在長大後,認知技能測試得分低。
親子閱讀被廣泛證明有效。
一個有效的家庭學習環境還有其他好處,這些好處,不光是兒童受益,大人也同樣受益:
- 感覺更安全,大人和小孩的生活幸福感提升。
- 家長增加了自信;
- 改善孩子的教育效果;
- 減少了對公共援助的依賴。
因此,家長的參與程度可以作爲優質早期教育與保育服務的標志。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我們完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教育試驗,可以預判,未來早期教育與保育形態有望三分天下:1、機構裏完成規模化、標准化的工作;2、在線化完成個性化的工作;校外教育,可以完成興趣的其他一些工作。爲了應對中國獨特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一個在線的4-6個人成長共同體小組是可以嘗試並被在小範圍內證明成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