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不太吉利就是說
——某網友
朋友們,老網紅又翻紅了!“上海1000棵樹”你們還記得嗎?
最近這幾個月,日站君收到了不少關于它的打卡照。當年,從概念圖開始它就一直被群嘲“像墳頭”,如今竟收獲了大批量的打卡粉?
但日站君可以負責任的說,無論它怎麽翻紅,都撕不下去“像墳頭”的標簽。
托馬斯·赫斯維克,到底是鬼才or陰間設計師?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當年在輿論中浮浮沉沉的“上海1000棵樹”。
· 上海1000棵樹被群嘲 ·
剛要竣工那會兒,“上海1000棵樹”的概念圖鋪天蓋地的流傳開來,整體造型像是鋼筋混凝土中開出了綠植,聽起來新奇又有趣。
但當建築真的落地,並且真的是被綠植覆蓋的那一刻,好家夥網友們炸了,啊這,啊這。
確實看起來不是很陽間。
說是像“空中墓園”沒人反對吧。
再結合著網友們提供的圖片素材。
這能說是毫無關系嗎,只能說是一模一樣。
瞬間,這個建築背後的設計師——托馬斯·赫斯維克。曾被譽爲“英國鬼才設計師”“當代達芬奇”,而如今一躍成爲:陰間建築師!
對于中國網友來說,認識托馬斯要從十年前在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聖殿種子”。
托馬斯用6萬根亞克力杆子,塑造成了一顆“蒲公英”,當時無人不驚歎這座建築背後的奇思妙想。
說他是鬼才,確實無人反對。但要說他是“陰間建築師”,某種程度上來講托馬斯也不吃虧。
· 他的“陰間”建築作品 ·
因爲在他二十多年的建築生涯中,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建築帶有“陰間意味”了。
當年,剛剛“出道”沒多久的他,由于想法大膽、設計前衛,建造了一個56米高的雕塑——大刺球。
180根大刺從中間向外散發,是當年英國曆史上最高的公共藝術裝置。
但由于太過鋒利的外型,各種不安全因素,遭到了周遭市民的投訴,最終大刺球僅僅展出四年就被勒令拆除了。
除此之外,還有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的網紅大松果建築。
當時有人诟病它足足有16層高,卻沒有做過多的安全防護,開放式平台、欄杆只是剛剛及腰,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不僅如此,在高處向下看時,還有一種莫名的眩暈感。
果然,後來短短一年時間內,接連發生三起自殺事件,從曾經炙手可熱的網紅地標,變身成爲“殺人建築”。
最終,托馬斯團隊不得不臨時開始更改防護設計方案,而建築也慘遭關閉。
這樣看來,托馬斯的某些建築確實帶那麽點“危險意味”。但日站君覺得,與其把這幾個作品定義爲陰間,不如說是一次次突破性的大膽嘗試。
讓建築富有靈氣與觀賞性
那麽,有個問題問的好:“托馬斯的陰間,啊不!大膽的設計理念,來源于什麽?”
· 從精致的小物件出發 ·
首先,窺探他的成長之路,有人認爲可能是因爲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是珠寶店店主,所以他常常去把玩那些細小精致的物件。
還有他在從事建築業之前的一些經曆。
托馬斯的職業生涯前期,並不是專一的投身于建築行業的,而是接觸過很多行業,手工業、制作業、材料業,還有很多小型發明。
這些經曆,讓他經常專注于精巧的物件,他覺得細小的東西是那麽的實質化且有靈氣的,而轉頭望向建築這樣大型的“藝術品”時,卻是冷酷的。
▸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火炬筒
所以我們在托馬斯的建築作品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規模浩大,也同樣可以找到“實質化、擁有神韻與靈氣”的部分。
▸ 新加披-EDEN
· 是建築家,也是雕塑家 ·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個原因:他是個建築家的同時還是個雕塑家。
當年,由于托馬斯對傳統橋梁的設計感到厭倦,設計了全世界最可愛的橋——位于倫敦的可折疊彎曲的鋼架橋(擡起讓船只通過,放下讓路人步行)。
具有最大化功能性的同時,橋本身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無論什麽狀態都能讓路過的人駐足一會。
除此之外,上海那座出了名的會“跳舞”的建築——上海複星藝術中心,也是出自他手。
外立面仿似流蘇的幕簾,又像倒立的管風琴,氣質靈動,極具韻律感。擁有著強烈的現代與時尚感的沖擊。
還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建築,起初很多人認爲建築外觀太過有裝飾以爲,但其實如果抛開建築體的功能性,遠觀它就像是一座雕塑一般。
而類似這樣的作品,在托馬斯的手下可太多太多了,還有孟買藍寶石釀酒廠溫室也同樣是如此。
托馬斯的建築總是在具有建築功能的同時,又去創新點什麽,有時候是建築意義上的橫向突破,有時候是建築之外附帶其他功能的縱向突破。
總之,說他是“當代達芬奇”,確實並無道理。
1000棵樹除了“陰間”,還有很多好設計!
這一切加起來就很好的解釋了,爲什麽托馬斯設計的“上海100棵樹”要造成1000棵樹的樣子。
再加上像他曾說的:“我們需要的不是與自然抗爭,而是保持平衡,並與自然重新建立聯系。”
我們便會知道,托馬斯構想的是脫離于當下的城市樣貌,一個建築與自然擁有全新平衡的世界。
但如果網友們真的認爲“像墳頭”這個設定不可忽略,那麽只能說,這一切並不是他一人的全部責任,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要真的與一個外國人科普起來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最後,對于托馬斯的作品“上海1000棵樹”,大家會有興趣前去打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