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百越俚族人,是廣東高涼人。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生,曆梁、陳、隋三朝五位君主。她作爲嶺南土著民族的傑出首領,始終以促進民族和睦和國家統一爲重,協助中央政府打擊嶺南地區的分裂割據勢力。她使海南島成爲中國穩固的疆土,使漢越得以和平共處,使嶺南多年免于兵災,被嶺南百姓奉爲“嶺南聖母” 。解放後被周總理稱爲“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
目前全世界有兩千多座冼夫人廟,主要遍布粵西、桂東、海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海南省有262座冼夫人廟(含與其他人物神靈共祭)。茂名地區有380多座,其中高州祭祀冼夫人的廟宇300多座,專祀冼太廟130多座,形成“鄉鄉有冼廟”的獨特人文景觀。湛江、陽江、廣西北流等地區,也有一定數量的冼太廟。如此大規模供奉一個人物,並神化爲信仰民俗,絕對是嶺南文化的一筆濃墨重彩。
茂名冼太廟
高州冼太廟爲國家A級景區、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園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間先後重修,是全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冼太廟。冼太廟主體建築共三進,總進深49.5米,總面闊13.4米,建築面積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磚木結構,紅牆綠瓦,鬥拱飛檐,裝飾華麗,運用彩繪、堆塑、雕刻等藝術形式,表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貌。廟內《冼夫人記》碑、《恭谒冼夫人廟書》碑等碑刻,保存完好。八十年代以後,廟內雕造于清同治年間的玉香爐,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歸廟。
周恩來總理曾稱頌冼夫人爲“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視察高州冼太廟時,盛贊冼夫人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爲“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長坡舊城冼太廟位于高州市長坡鎮舊城村,舊城村是南朝梁置的電白郡和隋置的電白縣城址,據考證,是冼夫人及其家族活動的主要基地。廟址接近一段古城牆,廟貌古樸,四周群山簇擁,遠山如黛,草木蔥郁,風水極佳。
冼太廟始建于隋朝,冼夫人去世不久即由官府立廟祭祀紀念而建置,是全國最早的冼太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冼太廟現存建築是明嘉靖年間重建,清代重修。主體建築共分爲三進,面闊18.8米,進深36.35米,分前、中、正三殿,各殿之間有天井相隔,爲擡梁與穿鬥式混合結構,是典型的南方古建築。該廟山牆莊嚴大氣,灰塑脊飾雙龍戲珠及各種花草、鳥獸、人物等裝飾古雅精美。其中,“雙龍戲珠”是我國建造曆史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僅存二個“雙龍戲珠”圖之一,是珍貴的文物建築資料,是本地區最爲精美的灰塑屋脊裝飾。廟內還保存有清代同治皇帝禦賜“慈佑”金匾、獨木鼓、古青銅大鍾等一批文物。附近有馮寶公祠、古窯址、蓮花井、陳倉米等保存良好的文化遺址,有寶雞升天、鳌魚吸水、石井生蓮等古迹;有新建的冼太廣場、冼夫人文化園、聖母亭、書法碑廊等景觀。
每到冼夫人誕辰,這裏都會舉行熱鬧隆重的民俗活動祭祀冼夫人及其丈夫馮寶。
高涼嶺冼太廟曆史悠久,起源于隋,始建于唐,遷建于明,重修于清,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曾經幾度興廢,文革期間被拆毀,改革開放後重建,冼廟香火鼎盛。
高涼嶺冼太廟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三間兩進,硬山脊頂,綠瓦紅檐,東西兩側,分別建有文武廟和普甯廟,與冼太廟貫通爲整體,廟貌恢宏,靈氣氤氲。冼太廟正門門眉上方鑲嵌著清同治帝禦賜金字匾額:“敕封護國慈佑高涼郡主冼太夫人廟”,正門兩側對聯爲:“慈母本慈心遺愛與高涼萬古,佑民兼佑國豐功著綱目三書”。廟內西側牆壁镌刻有北宋詩人、大文豪蘇東坡當年被貶嶺南時,路過高涼嶺,有感冼太仁德,登山入廟瞻拜,即興所作《題高涼冼廟詩》詩碑。
高州市浮山嶺冼太廟爲國家A級景區,位于高州市根子鎮高坡村委會。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9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間先後重修,是高州地區規模較大冼太廟。冼太廟主體建築共三進,總進深49.5米,總面闊13.4米,建築面積826.3平方米,分前、中、正三殿,磚木結構,紅牆綠瓦,鬥拱飛檐,裝飾華麗。
高州平雲山冼太廟坐落于雲霧山脈通天臘山峰下的小山崗上,毗連大轎頂和三官頂,海拔1080米。該廟始建于隋代,爲南北朝時南越首領冼夫人的紀念廟宇,又稱“平雲古寺”,乃原冼夫人及其父親的軍事總部遺址,今定爲革命遊擊根據地、茂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雲山冼太廟坐落雲霧山脈通天臘山峰下,是高州市地理位置最高之冼太廟。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譽滿史冊。它是嶺南古代文化之象征和中華民族之驕傲。平雲山冼太廟從始建至今1404年,曆盡滄桑,幾經興廢。唐宋兩次重修。唐代大書法家顔真卿曾爲該廟題匾,“平雲山洗太廟”六個大字,留下了濃墨重彩。宋紹興年間增設觀音和王母兩位神明,與冼夫人合稱“三聖”,故又名“平雲古寺”。其時,在大雄山門有一對聯:“平濟群生億萬;雲開世界三千”。
信宜八方冼太廟位于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大路街,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坐西北向東南,占地400平方米。冼太廟爲中軸線廟宇建築,三進格局。原先前座爲大殿,正中供奉冼夫人塑像,左右排列四個卿相塑像;中座爲閣廳;後座爲妝樓;廟內雕欄畫棟,巧奪天工。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大洪國南興王陳金缸曾以該廟作“迎賓館”,禮賢下士,廣招四方英雄好漢,故又稱“招賢館”,現在大門口右邊有匾“大洪國招賢館舊址”。
電白山兜娘娘廟,又名冼夫人廟,位于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電城鎮山兜村委會山兜小學旁,是全國最早的紀念冼太夫人的廟宇,距今已有1400年,是極其珍貴的曆史文物。冼夫人廟始建于隋朝,唐朝時期,因冼夫人玄孫獲“矯誣”罪而遭到破壞,宋末元初,當地黃、蔡兩姓村民重建該廟,清、民國、解放後都有維修,最近- -次維修是2004年, 現存建築形制、結構保留清制。
娘娘廟坐西向東,廣三路,深三進,中間面闊三間。總面闊22.4米,總進深29.2米。硬山頂,龍船脊,擡梁式梁架結構。頭門嵌花崗岩石門夾和一對抱鼓石,二進爲拜亭,天井兩側廊庑爲三開間,牆體從地面至1米高處是用不規則的石塊壘砌,以上是青磚疊砌。
化州市同慶宏道冼太廟位于化州市同慶鎮悅義村委會宏道村。該廟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坐北向南。原廟縱深爲4米、寬13米,占地面積52平方米,1995年曾重修,現廟爲2015年重建。冼太廟廣場有冼太夫人石雕立像,廟整體五間兩進,磚瓦結構,微式山頂,青色琉璃瓦,飛檐有精美堆塑,門幾兩邊牆壁各嵌一塊浮雕,兩個石獅威武雄壯。入門與大殿有一雕刻精美木屏風作隔,廟中有電腦刻字碑數通,浮雕四幅,該廟用料較好,雕刻精良。曾有村民在該廟舊址上挖掘出6個古色古香的石柱礎和一塊石牌,其中兩個石柱礎刻有麒麟、天馬等各種圖案,石牌上更是刻有精美的“雙鳳朝牡丹”圖 。廟聯:郡溯始平神廟無殊祖廟,基開宏道公門不異寢門 。
化州市那務冼太廟位于廣東省化州市那務鎮那務圩,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廟屋縱深爲30多米,寬16米,占地面積480多平方米。相傳未有圩先有廟,至今400多年,清末重修。該廟坐西朝東,占地面積480多平方米。廟呈長方形,長30米,寬6米,高13米。三進院,分前廳、中廳、後廳,中間兩天井。廟聯雲:“俠烈勝丈夫定寇安邊娘子軍直作粵疆堡障,慈祥猶菩薩護民保境濟世傑義當嶺南屏藩。
化州南安冼太廟位于長岐鎮南安圩,占地面積234平方米高5.6米。明弘治元年(1488年)始建,重修于清末。博金疇山崗遺址 位于東山區博金村南。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網墜和石環,陶片有素面夾砂紅陶、黑陶和印紋硬陶等.爲新石器時代古人生活遺址。 江口嶺遺址 位于那務鎮京堂小學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壺,兩耳、四耳罐等陶器,鐵劍,石臼、石棒及夾砂陶、印紋硬陶碎片等。爲秦漢時代人類生活遺址。 獨木舟工場遺址 位于長岐鎮石甯村西側鑒江河邊。先後出土一批東漢至魏晉間制造的獨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此處爲古獨木舟工場。
湛江冼太廟
雷州市英利冼夫人廟座落于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英利圩中街東側,是雷州一間祀奉南北朝至隋朝時期民族巾帼英雄冼夫人的廟宇。據介紹:此廟始建不詳,明正德九年(1514年) 重修,原建有正廳、拜亭、前廳和四周高5,5米‚寬1米,長約150米的圍牆‚東北和西南角還建有兩幢三層炮樓,總占地1500多平方米。原正廳坐北朝南,硬山頂,青石,磚瓦和杉木結構。1994年被列爲廣東省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湛江特呈島冼太廟 特呈島具有別具特色的冼夫人文化,島內古今傳頌冼夫人,建廟立碑,銘記其恩,世代沿襲。其它海島漁村多崇尚媽祖,建天後宮,而在海島建冼夫人廟見之不多,特呈島7條自然村有紀念冼夫人的“會宮廟”和“洗太廟”共7座,實屬全國罕有。島上每年的元霄和農曆11月年例,隆重舉行的冼夫人祭祀活動,其延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場面之活躍,更是甚稱民俗文化一絕。
海南冼太廟
2011年,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學會集合陳雄、馮健英、馮仁鴻等衆多冼學研究者,曆時一年對全島冼廟開展大排查,得出結論是共有262所(含與其他人物神靈共祭的)。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學會副會長馮所海紀錄的這一調研報告也被收入陳雄在2013年出版的《冼夫人文化探索30年》中。
其所統計262座中,大部分集中于島北,其中海口市達108座,其密集程度居全海南第一。除海口外,密度最大的市縣是定安,有46座(最新統計文昌有47座);密度最大的鎮是海口瓊山區的舊州鎮,有27座之多。而據陳雄所述,墨橋村有6座,爲村委會之最。
海南最大的新坡冼廟,規模宏大建築占地就達到27畝。海口秀英區的榮山冼廟,占地達到15畝。三江農場的馮冼太夫人紀念館占地10畝,與此相似者衆多。其規模非一般小廟可比。這些冼廟大都采取明清宮殿式建築形式,有前進和後進,有拜亭,旁有廂房,庭院鋪青石地板,雕梁畫棟,雄偉壯觀。
“冼夫人信俗”是民間紀念冼夫人的傳統節日,從唐代沿襲至今,已有1400余年曆史,也是海南“軍坡節”的源頭,而“軍坡節”的主角冼夫人更是被周恩來稱爲“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太文化傳承以及影響
一個國家、民族的神靈信仰文化是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構成部分;建立不同的廟宇,反映了民間不同的心理要求。在中國民間,人們往往喜歡選擇自己所崇敬的傑出人物作爲偶像,奉入廟宇祭祀,形成一種“廟文化”。冼夫人于隋仁壽二年(602)逝世後,其孫兒馮盎即以州府名義,在冼夫人與馮寶結婚後所建造的定居村落“馮家村”舊城興建了一座冼太廟,拜敬頌揚這位傑出女性。這是嶺南地區建冼廟之始。唐朝以後,在粵、桂、海南乃至冼夫人勢力所及的越南、高棉一帶仍不斷興建冼太廟,明、清時期則形成高潮。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人、華僑以及香港、澳門的居民也都把冼夫人作爲神靈供奉,建廟設祠,定期祭祀,香火不斷。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來西亞華僑陸兆熊返回祖國,親自到高州城冼太廟引香南渡,把“冼夫人神靈”恭迎到馬來西亞“增江冼太廟”。
冼夫人文化是最有特色的嶺南本土文化,包括愛國愛民文化、融合俚漢文化、發展儒教文化、睦鄰友好文化、海洋文化。解讀冼夫人文化,其實是探尋冼夫人在高涼古郡地區軍事鬥爭、民生治理的曆史,當然還包括後冼夫人時期的紀念性信仰民俗。回顧千年來,粵桂兩地及海南島形成一套“初一十五拜冼太,困憂求冼太,小孫契冼太,夫妻不和求冼太,誕辰祭祀冼太”的習俗。這些習俗以及紀念活動沉澱形成今天的粵西“年例”傳統風俗。比如高州市的雷洞村有“姑太探外家”的活動。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早晨,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興高采烈地來到冼太廟祭祀冼夫人。一連數日的遊神和演戲活動,參與群衆數以萬計。在海南島“軍坡節”,民衆參與的熱情很高,它是爲紀念冼夫人行軍而設,以瓊山新坡冼夫人廟參拜人數最多。每逢冼誕節四方來集,坡場人山人海。
歡迎評論區留言
#廣東頭條##我要上頭條##廣東微城事##茂名頭條##海南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