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梁冀短短兩日,美股行情劃出了一個“U型”曲線。
5月4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下2020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僅一天後,該指數又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截至5月5日收盤,道指日內急挫千點,報32997.97點,跌幅爲3.12%;標普500指數報4146.87點,跌3.56%;科技股權重極高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更高達4.99%,收報12317.69點。
這一切,發生在美聯儲加息之後。
當地時間5月4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准利率上調50個基點,並將于6月開始縮減資産負債表;這也是自2000年6月以來,美聯儲幅度最大的一次加息動作。全球金融市場都在盯著這只“靴子”的落地。
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澄清並未“積極考慮”後續單次加息75個基點後,預期落地極大緩和了投資者此前對于激進加息可能損害經濟的擔憂,美股應聲大漲,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行。
而加息次日,美股現U型反轉,將前一交易日漲幅全數回吐。5月6日,環球主要股指跟隨華爾街大跌。
市場重新擔憂緊縮、通脹與增長的不可能三角,並對美國經濟能否實現軟著陸顯現出懷疑。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美聯儲此輪動作的首要目標即馴服通脹,預期不確定性則在于加息縮表的速度。加息縮表是一把雙刃劍,慢則難以抑制通脹,快則容易傷害經濟,加之美國聯邦基准利率系全球資産價格之錨,後續對市場影響仍需觀察。
在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看來,美聯儲此次加息50個基點,幅度較市場預期偏小,更加溫和的貨幣政策打消了市場擔憂。不過,美聯儲總是相機而動。或“鷹”或“鴿”需根據美國經濟形勢做出變化調整。當前美國通脹水平過高,美聯儲加息首要目標即抑制通脹水平。
“鷹中偏鴿”
當地時間5月4日,美聯儲5月FOMC會議落下帷幕。美聯儲宣布上調聯邦基准利率50個基點至0.75%-1.00%區間;同時宣布從6月1日開啓縮表,初期每個月上限475億美元、三個月之後每個月上限950億美元。
據了解,美聯儲此次50bp的加息幅度系2000年以來首次,也是自2019年以來再度縮減其資産負債表規模。此前,美聯儲于今年3月份將利率從接近0的水平上調25個基點至0.25%。
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于當前的經濟狀況,委員們已就于6月和7月再度分別加息50個基點的必要性達成共識;但並不“積極考慮”單次加息75個基點的選項。至于加息縮表的目的,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開門見山道:“(當前)通脹率過高,我們了解高通脹造成的困難,並且正在采取行動降低通脹”。他表示,“我們既有所需的工具,也有恢複價格的決心”。
美聯儲加息50bp決議公布後,市場對于單次加息75bp的擔憂消除,並予以積極反應。截至5月4日收盤,道指、納指與標普500指數分別收漲2.8%、3.2%和3%。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收于2.914%,前一交易日則爲2.768%。
中金公司點評稱,美聯儲FOMC會議鷹中略帶“鴿”,加息步伐加快,但打消了市場對更快加息(+75bp)的擔憂,對于通脹態度強硬但或逐步築頂,經濟增長距衰退則仍有距離。
在美聯儲“撒錢”、俄烏沖突以及疫情擾亂供應鏈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美國通脹壓力持續升高。
4月28日,美國公布一季度GDP環比增長-1.4%,低于市場預期,爲兩年來首次季度負增長;同時,3月美國CPI物價指數同比增長8.5%,創1981年以來最高水平;PCE物價指數同比錄得6.5%,續創40年新高。美國勞工部5月5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一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1.9萬人至20萬人。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降至140萬人,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強勁,勞動力需求旺盛。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此前于當地時間4日表示,盡管美國經濟在一季度出現萎縮,但仍保持強勁;不過她也提到了高企的通脹需要得到平抑。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分析稱,美聯儲在5月加息50個基點的“靴子”落地,並從6月開始漸進式縮表,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在他看來,美聯儲背後的主要邏輯是美聯儲必須盡全力降低通脹水平,並保持勞動力市場的強勁複蘇。如果在美聯儲後續幾次會議期間美國國內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則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或者采取更爲激進的加息路線圖。
钜融資産研究總監馮昊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美聯儲此輪加息縮表的首要原因是抑制通脹。美聯儲在2020年新冠大流行之後采取了零利率和QE等寬松手段刺激經濟,隨著疫情逐漸過去以及美國經濟逐漸恢複常態,寬松的貨幣政策理應逐漸收回。馮昊表示,與前幾輪貨幣政策收緊的過程相比,本輪加息和縮表的進程更快,主要源于疫後全球供應鏈仍未完全修複疊加俄烏沖突刺激,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甚至進一步上漲;同時,美國本土經濟仍處修複通道且勞動參與人數短缺,上述因素超出了去年底以及今年3月時美聯儲會議的預期,因而導致從5月起的加息和縮表進程顯著加快。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也認爲,疫情期間,美聯儲大水漫灌式的釋放流動性,導致國內經濟的虛高過熱和通脹高企,近期美聯儲加息縮表是因爲通脹已經有走向惡性的概率,對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巨大,這是導致美聯儲加息縮表的主要原因。市場已經預期美聯儲會連續加息、縮表多次,所以當美聯儲表態不會加息75個基點,同時仍然認爲經濟強勁,從而提振了市場信心,導致美股出現反彈。不過,他表示加息縮表過程中間,可能還會有一個市場預期與現實匹配的過程,所以不排除美股後期繼續震蕩調整的可能性。
“遲滯”的美股
加息次日,即5月5日,美股出現U型反轉。美股當日盤中大幅震蕩,將前一交易日漲幅全數回吐,三大股指全線重挫,VIX恐慌指數收漲22.82%。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日內急挫千點,報32997.97點,跌幅爲3.12%;標普500指數報4146.87點,跌3.56%;科技股權重極高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更高達4.99%,收報12317.69點。道指在剛剛創下2020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僅一天後又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
當日,一衆科技股紛紛大跌。蘋果公司跌5.57%,微軟跌4.36%,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4.71%,亞馬遜跌7.56%,臉書跌6.77%,奈飛跌7.69%,特斯拉跌8.33%。
除美股一改前一交易日漲勢,美元、美債利率和黃金等資産也逆轉走勢:美元指數逼近104,10年期美債收益率向上突破3.1%,黃金價格下挫。
彙市方面,美元兌一籃子貨幣觸及20年來最高,投資者股市大幅抛售則提振了對美元的需求,並且市場認爲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收緊力度要強于其他主要央行。
Wind數據顯示,5月6日,離岸人民幣盤中最低觸及6.73,美元指數則自2002年12月以來首次站上104。
5月6日,亞太主要股指齊跌,僅日經225指數微漲0.69%。截至收盤,上證指數險守3000點整數位,報3001.56點,跌2.16%;深證成指報10809.88點,跌2.14%;創業板指報2244.97點,跌1.90%;恒生指數險守20000點關口,報20001.96點,跌3.81%。截至發稿,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報3300.12點,跌1.32%;歐洲三大股指全線飄綠,但跌幅不到1%。
馮昊向經濟觀察報解釋稱,美聯儲加息當日美股大漲體現出投資者“買預期,賣事實”,其原因在于加息50bp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好于市場預期。此前,部分投資者預期美聯儲可能在6月一次性加息75bp,而此次會議鮑威爾表示目前並沒有“積極考慮”單次加息75bp的選項。此外,雖然對于控制通脹的表述有所強化,但傾向于認爲通脹可能正在逐步見頂,經濟離衰退還很遠,可以實現軟著陸。對于股票市場而言,這意味著貨幣環境好于市場此前預期,而經濟基本面不會太差,兩者都更加有利,因此市場的表現比較積極。
至于市場再度動蕩的原因,中金公司表示,可能還是以消化緊縮擔憂爲主,疊加通脹和增長壓力的擠壓。“其中一個可能最爲直接和簡單的解釋,就是FOMC會議後的表現太過樂觀,‘漲錯了’,畢竟主要資産基本上都完全回吐了5月4日下午2點半之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並沒有積極考慮75bp加息後的表現。”
對于市場最關注的因素,在中金公司分析看來,5月有幾個關鍵的驗證點需要確認:5月FOMC會議和美國4月CPI數據以及5月中旬中國疫情和穩增長發力情況,將提供觀察緊縮、通脹和增長三股力量強弱對比的關鍵驗證。通脹表面上的拐點和緊縮預期的緩和並不難做到,而增長預期改善具有更重要意義但也需要更多時間驗證。對應美元和美債這兩個核心變量上,看能否出現一個甚至兩個趨緩或回落情形,二者同步上漲對于美國和非美資産而言都不是好事,本質上意味著對內和對外的金融條件都在收緊。
中金公司在報告中預測,5月美股未必會進一步“賣出”,但可能維持震蕩。據此前測算結果顯示,2.9%~3%的美債將使得美股更爲敏感,信用利差也維持高位,因此在業績預期和利率壓力明顯好轉前,市場可能維持震蕩,。從技術面和情緒看,經過4月的大幅抛售,超買程度和個人投資者情緒都顯示進入較爲極端區間,同時美股的多頭倉位也有增加迹象。相比之下,新興市場仍面臨強美元和利率的壓力,但如果中國疫情控制和穩增長發力,將會有助于新興跑贏。
內因決定A股
美聯儲加息後,美元、美債走強,新興市場則進一步承壓。年初至今,國內疫情反複、部分大型城市疫情防控疊加俄烏沖突等外圍利空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等令國內供應鏈百上加斤。滬指、深成指與創業板指期間分別下跌17.53%、27.24%和32.43%。
此外,多只熱門賽道股公司一季報不及預期沖擊市場表現。4月25日,新能源龍頭股甯德時代(300750.SZ)因前一日公告推遲一季報披露時間引發市場恐慌令股價收跌6.08%。同日,醫藥類白馬股恒瑞醫藥(600276.SH)則因一季度業績預期大幅遜于預期收獲跌停。此前,保險業巨頭新華保險(601336.SH)也因一季報預減公告收跌10.01%。多只行業龍頭股業績不及預期帶崩市場。
近期,政治局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議、金融委、央行和證監會等相繼發聲,密集打出政策“組合拳”,在促銷費、保物流、擴基建、穩市場等多方面釋出利好,鞏固投資者信心。4月25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不過,市場普遍認爲此次降准幅度略低于市場預期,且令降息預期落空。
馮昊表示,3月中旬以來市場對降息預期連續落空,取而代之的是小幅度的降准和更多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其原因可能有幾點:首先,短期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部分是疫情沖擊導致的,經濟改善的最重要因素是疫情得到有效改善,一味降息並不能解決問題;其次,從通脹數據及走勢上看,貨幣政策不宜大幅寬松,雖然PPI已處于下行通道,但俄烏沖突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高漲,PPI回落的斜率變小,下半年隨著疫情好轉及豬周期重啓,CPI讀數也將逐漸走高,國內通脹問題雖然不像海外那麽嚴重,但在全球通脹高企的背景下,貨幣政策不宜“火上澆油”;最後,近期美聯儲加息縮表進程顯著提速,外溢效應也更爲明顯,國內的債市、股市都呈現出一定的資金流出,同時彙率貶值速度較快,成爲短期貨幣政策短期表現克制的重要邊際影響因素。
胡泊則指出,國內降息預期落空最主要原因可能還是隨著美聯儲加息縮表之後,中美的利差出現了倒挂的現象,降低了降息降准的空間;同時國內的信用擴張有收縮的現象,導致降准降息的貨幣政策很難注入實體的流動性,所以降息降准的效果明顯變差,這是央行越來越克制最主要的原因。從直接層面上來說,美國的貨幣政策相對來說更多是提升了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水平,給整個的成長股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對A股的流動性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不過對港股的流動性影響較大,因此港股受到的直接沖擊較爲明顯,而A股更多表現爲估值的調整,成長股的估值面對無風險收益率上行狀況下導致的估值體系下調,兩者直接影響的原因是不同的。
龐溟指出,海外緊縮預期落地後,境內市場主要還是受到國內經濟複蘇步伐和國內政策支持的影響。從中央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表述看,依然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意味著最高決策層將繼續努力探索在穩增長、防控疫情、使社會和經濟活動回歸正常的三重困境中尋求平衡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