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系列訪談】
【智庫答問】
編者按
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出,希望港澳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爲澳門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在回歸20周年的重要節點上展望未來,澳門應該如何抓住機遇,更好地實現自身發展,並且爲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光明智庫邀請專家學者深度解析。
本期嘉賓
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兼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曉鳳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閩商研究中心主任王日根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教授張光南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王曉曉
澳門西望洋山和珠海(左上)一角。新華社發
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澳門回歸的曆史,培養對祖國和澳門的情感。新華社發
1.融入國家戰略讓澳門成爲亞洲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光明智庫:澳門回歸20年來,經濟、社會、民生等獲得了快速發展,這得益于澳門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如果說“一國兩制”是澳門發展的制度紅利,那麽請問,還有哪些重大戰略能給澳門帶來發展動能?
黃曉鳳:澳門回歸20年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幸福,譜寫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篇章。對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則是澳門發展的新動能和新機遇。
黃曉鳳 郭紅松繪
據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爲147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1%,如果將其視爲一個整體,相當于2018年中國第八大貿易夥伴,而且呈高速增長態勢,由此爲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帶來大量合作機會。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建構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等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有利于澳門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爲澳門培育競爭新優勢、增強經濟風險抵禦能力打下牢固基礎。
張光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將澳門納入“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張光南 郭紅松繪
“一帶一路”將促使澳門利用區位、語言、文化等優勢,打造中葡在金融、文化、商品、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平台,推動澳門特色旅遊産業、會展産業、文化産業、金融産業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將推動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開展科技合作,爲澳門技術升級和産業轉型提供技術來源和支撐。
王日根:澳門始終植根于中國文化土壤之中,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利用中央政府給予的框架扶植政策(CEPA)聚精會神發展經濟。1999年到2018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躍升至8.26萬美元,增幅達4.5倍,成爲亞洲最亮麗的一道風景。澳門證券交易所也不甘落後,主動向中央政府提出,希望將澳門證交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這更是澳門善于挖掘“一國兩制”紅利的一次主動出擊。
王日根 郭紅松繪
王曉曉:2015年4月廣東自貿區珠海橫琴片區正式挂牌,4年多來,有千余家澳門企業在橫琴注冊,自貿區專門開設了集中受理澳門項目的綠色通道,爲澳門企業提供發展載體。同時,在橫琴工作的澳門居民享受與澳門同等的個稅政策,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澳門居民赴橫琴工作,有利于解決澳門就業問題。
王曉曉 郭紅松繪
2.以澳門的獨特優勢融入灣區、服務灣區、貢獻灣區
光明智庫: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了澳門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您認爲,澳門應該如何以此爲契機,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實現1+1+1>3的效果?
黃曉鳳:基于澳門的重要定位與獨特優勢,澳門可積極實施“1346”發展思路,融入灣區、服務灣區、貢獻灣區。
以共同建設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産業結構合理、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爲總目標,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爲發展定位。
充分發揮澳門四大獨特優勢:一是地理區域優勢,澳門位于中國南部,在連接南亞、東南亞和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地區上具有明顯的地理優勢;二是制度優勢,“一國兩制”具有保證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顯著優勢;三是金融資金優勢,澳門是國際自由港,稅率低,無資金流動限制,且博彩業發達,由此集聚了大量國際資本,將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四是文化交融優勢,澳門經曆了400多年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共存,孕育出了得天獨厚的多元文化,賦予了澳門中西經貿交往“精准聯系人”的角色,助力大灣區兄弟城市共同拓展葡語國家市場。
履行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六大重點職責:充分發揮澳門作爲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擔當起大灣區西岸唯一的中心城市以及科技創新走廊節點的角色,提升大灣區西岸發展水平、促進東西兩岸協同發展;積極應用前沿技術培育創新生態系統,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與深圳、香港等在特色金融、智慧旅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張光南:一是構建現代服務體系:澳門與廣東合作的“前會+後展”模式,能夠實現“會議在澳、商談在澳,展覽在粵、配套在粵”。二是加快發展旅遊休閑養生産業:“休閑中心+大衆化”。用好世界文化遺産,加強與灣區城市、葡語國家的旅遊合作。三是打造全新營商環境:“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國際標准與澳門特色結合的全新營商環境,提高澳門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使用便利化水平。四是強化社會管理與民生合作:“以人爲本+管理創新”。深化中醫藥領域合作,培育澳門中醫藥品牌。適當放寬澳門醫務人員在灣區跨境執業限制。五是重視培養灣區建設人才:“科技走廊+專業服務+特色智庫”。圍繞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推動人才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政策與舉措。
王曉曉: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門抓住機遇發展創新科技,建立了多所實驗室,力爭實現芯片産業的“澳門制造”。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立,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相信未來澳門還會繼續堅持發展高科技産業,提升自身實力與影響力。
3.形成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産業合作多樣化網絡
光明智庫:自古以來,澳門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站在回歸20周年的曆史節點上,澳門如何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新發展?
黃曉鳳:首先,以“共創産業、共促升級、共贏發展”爲價值取向,打造互利共贏的經濟共同體,拓展澳門發展新空間。
其次,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線國家爲核心合作區,采取多層次的梯級合作模式,形成澳門與沿線各國産業合作多樣化網絡;以北線發達國家爲合作引領區,共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中醫藥健康等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園區,實現高端項目集聚;以西線國家爲重點合作區,打造多邊貿易與産業投資拓展區,推動電子信息産業、能源開發、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産業合作。推動澳門企業到新加坡、澳大利亞等進行現代海洋産業與現代旅遊産業投資,推出國際精品旅遊線路,推動現代海洋産業精准對接升級。
最後,依托澳門的獨特優勢,吸引內地與粵港各類相關科研資源在澳門集聚,在新興産業領域不斷增強源頭創新能力,提高澳門新興産業國際競爭優勢。
張光南:第一,設立“澳門投資發展基金”,投資內地及沿線國家和葡語國家低風險資産。第二,注資“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粵港或者國家開發銀行合作在沿線和葡語國家投資建設商務園區。第三,整合資源,提供公共服務、建立資助機制,鼓勵、扶植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一帶一路”信息發布機制和專業化的各類中小企業服務平台,鼓勵澳門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産業領域深入合作。
王日根:2005年7月,東起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的澳門曆史城區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澳門應在融合中西文化方面繼續起到標杆作用,將澳門建設成爲文明交融的窗口,利用澳門成熟的博彩業基礎,將澳門建設成世界性休閑旅遊的嶄新平台。大力推動金融業創新,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紅利,推動澳門建成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4.用“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織密澳門與國家的聯系網絡
光明智庫:20年前,澳葡政府轉移給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僅20多億澳門元,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澳門財政儲備與外彙儲備已超過7000億澳門元,澳門的發展有目共睹。您認爲,未來澳門如何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爲澳門及周邊城市帶來治理效能?澳門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對外開放,還應該且能夠做些什麽?
黃曉鳳:“一國兩制”具有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爲實際治理效能的顯著特征,爲“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提供了充分依據。展望未來,澳門需要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爲澳門及周邊城市帶來治理效能:一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使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在“一國兩制”架構內緊密結合起來;二是將國家所需和澳門所長有機結合,國家通過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助力澳門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經濟社會繁榮穩定;三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粵港澳共同發展。
張光南:第一,依托自身優勢,打造多元休閑旅遊産業、國際會展産業、特色金融産業、粵澳中醫藥産業,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第二,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澳門和大灣區其他城市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往來。澳門可簡化通關流程,放寬大灣區城市居民因公、因私赴澳多次簽注及長期商務工作簽注的申辦條件,爭取實行針對內地居民的異地辦證政策和“一次簽注,多次往返”政策。
王日根:澳門回歸20年來,財政儲備更加堅實,這爲澳門公共事業的建設、民生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教育爲例,澳門的高等教育基礎很好,可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加強與內地高校、海外高校間的合作交流,實現與祖國內地、海外的聯通傳輸。澳門可以爲社會價值觀的矯正和對祖國向心力的加強提供若幹經驗,助力社會穩定和諧地發展。
王曉曉:“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是澳門政府提出的與國家緊密連接的方式。澳門具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同時擁有與歐美國家相似的葡萄牙法律體系,儲備了大量的葡語人才。作爲世界旅遊中心、中葡貿易平台以及中國的商貿基地,澳門成爲中國連接葡語國家和世界的橋梁,同時,澳門有自由開放的國際港口、充足的外彙儲備和國際化的融資渠道,這些都是澳門所“長”,而國家在發展中所“需”則又可以反過來助長澳門所“長”。一方面,澳門可以利用資金優勢和口岸優勢,與大灣區協同發展;另一方面,澳門也要借力周邊地理、人力、技術等資源,大力培育自己的研發團隊,實現雙贏。
項目團隊:
光明智庫副研究員焦德武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斯敏、蔣新軍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16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