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合資券商瑞信方正證券控股股東一年後,瑞信集團終于把瑞信方正證券中的“方正”二字給拿掉了。
近日,瑞信集團公告,其在中國的合資證券公司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瑞信方正”)已更名爲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簡稱“瑞信證券”),意味著瑞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構建的業務平台完成又一重大舉措。
瑞信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杜英樹(Carsten Stoehr)表示,“此次證券合資企業更名是瑞信持續大力發展在華業務征程中的一項重大裏程碑。我們將在未來集中力量擴大經營部署,提升業務能力,致力成爲一家在中國本土市場擁有雄厚投行業務實力的全球領先財富管理機構。”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隨著金融對外開放政策進一步推進,尤其是去年4月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後,外資大行布局中國資本市場按下“加速鍵”,紛紛實現控股或新設券商。
業內人士認爲,目前中國證券業在高速發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推行注冊制大背景下,中國證券市場對外資吸引力與日俱增。不過,外資券商在中國的發展尚屬初期,短期內仍然面臨資本規模、業務牌照、網點較少等限制。
瑞信方正證券更名瑞信證券
近日,瑞信集團在官微上宣布,該集團在中國的合資證券公司瑞信方正證券正式更名爲瑞信證券。
瑞信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司徒瀚(Helman Sitohang)表示,中國對于瑞信而言意味著無限機遇,在瑞信全球和區域性戰略中至關重要。隨著中國金融服務市場的不斷開放,瑞信集團將持續大力投資發展在華業務,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資料顯示,更名前的瑞信方正證券,設立于2008年10月,總部位于北京,注冊資本8億元,股東方爲瑞信集團和方正證券。
2020年4月,證監會核准瑞信方正證券增加和變更資本,以及變更控股股東申請。2020年6月,注冊資本由8億元增加至10.89億元,方正證券在此輪增資中股權遭遇稀釋,從66.7%下降爲49%,而瑞信集團持有瑞信方正證券股權則從33.3%變更爲51%成爲瑞信方正證券控股股東,後續瑞信方正證券董事長和總經理均發生了變動。
2020年年報顯示,瑞信方正證券展業範圍包括:證券承銷與保薦,以及財務顧問服務,而在經紀業務方面,瑞信證券只有1家營業部,經紀業務僅限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20年度,相較于2019年,該公司經紀業務總傭金實現了165%的同比增長,稅前經紀業務傭金總收入達到了2億元。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瑞信證券總資産15.44億元,行業排名97。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83億元,歸母淨利1180萬元,在行業分別排在第95名和89名。
瑞信集團表示,自去年6月增持證券公司股權至51%以來,該公司已招募了60多位業務和企業職能部門員工。瑞信證券2020年報顯示,截至 2020 年底末,該公司共有員工150名,其中投行業務人員最多,達到61名。
瑞信證券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在新業務開拓和牌照方面,經紀業務部門正在推進和研究將公司的經紀業務牌照範圍擴展至全國範圍。同時,瑞信證券正在積極協調公司其他部門,申請基金銷售、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等業務資質,以期爲經紀業務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産品和服務,提升經紀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北大方正集團因近年來陷入困境,除了與外資方合作的瑞信方正證券被剔除“冠名權”,此前與東亞銀行、武漢當地國資合資的方正東亞信托,因爲控股股東變更爲武漢金控集團;2017年6月方正東亞信托被更名爲國通信托,名字中也剔除了“方正”二字。
外資控股券商增至9家
近年來,隨著金融政策對外開放進一步實施,中國證券市場對外資吸引力增強,外資也紛紛通過增資或新設渠道成爲券商的控股股東,掌控在華券商的話語權。
2020年4月,證監會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東持股比例限制,即此前51%的外資股東限制徹底取消。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合計達到9家,分別爲彙豐前海證券、瑞信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和星展證券。
其中,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等,均是外資股東通過提高持股比例實現控股。後續,外資股東高盛集團宣布擬直接收購其他股東股權,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該券商有望變身爲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不過,天眼查APP顯示,高盛集團100%持股尚未完成工商變更。
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星展證券則是外資新設立的控股券商。此外,彙豐前海證券成爲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協議下設立的首家外資控股券商,彙豐銀行持股比例爲51%。
粵開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李興表示,越來越多外資持股券商實現控股,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外資控股有助于加強其對證券公司的控股權,可與母公司開展更多業務協同,也有利于減少因不同股東戰略分歧産生的經營障礙;
二是目前中國證券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大背景下,未來證券市場參與主體將迅速增加,中國證券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實際上,自取消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以來,外資機構對中國資本市場布局按下“加速鍵”,尤其是今年以來更爲明顯。
今年3月15日,瑞銀證券16%的股權在北交所官網挂牌轉讓,受讓方爲瑞銀集團,轉讓成功後,瑞銀集團持有的瑞銀證券股權將增加至67%。
今年4月,法國巴黎銀行向證監會遞交材料,擬申請設立法巴證券,而在去年9月和10月渣打銀行以及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均向證監會遞交材料,擬分別設立渣打證券和青島意才證券,不過均未透露外資股權比例。
6月7日,新設合資券商星展證券也獲得了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該券商第一大股東爲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持股比例51%,6 月 18 日在上海舉行開業揭牌儀式。
6月10日,大和證券(中國)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意味著這家日資控股券商正式對外展業。
業內人士認爲,目前外資券商在國內發展尚處于初期,受制于資本規模、業務牌照和網點較少以及缺乏協同等,尚未充分發揮外資在跨境業務、資産管理和衍生品業務方面優勢。總體而言,外資的進入,能倒逼國內券商創新發展,在對外開放和公平競爭同時,監管層也有望進一步放寬國內券商的業務創新空間。
百萬用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