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縣,深圳創世紀種業總經理黃濤從深圳一下飛機,就趕到公司産業基地,他一心牽挂著40多個新培育的棉花種子組合。“今年秋收時,就要挑出産量高、品質好、抗病性強的新組合推向市場。”如今,每年新疆有超過300萬畝棉花地裏,“深圳種子”産出高品質棉花。
此時的汕尾海豐縣,深圳創新盈科技總經理連國榮紮在公司承包的荔枝園裏出口忙報關手續,不久前1300多斤鳳山紅燈籠荔枝從這裏運往新加坡,讓汕尾荔枝首度出海。“通過新品種培育和數字化精准栽培,我們將過去收購價2元/斤的荔枝提升到90元/斤,希望所有村民都能擁有這樣的’圳式果園’。”
鄉村振興戰略下,科技興農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從粵北鄉村到雪域高原,深圳正以先行示範擔當,打造科技興農“智核”,助力幫扶合作地區技術創新、供應鏈産業鏈叠代,更將經濟特區商業思維、數字鄉村發展理念輸入鄉村,培育新時代“新農人”。
智慧興農的“深圳種子”,正散播向祖國田間地頭,激活鄉村發展新路。
“藏糧于技”:
“深圳種子”育百萬畝新疆棉,鹽堿地産出優質米
從深圳辦公室到新疆産業基地,兩地往返是深圳老板黃濤的日常,但此行他的收獲特別大。
在公司基地考察新品種後,黃濤馬不停蹄趕到新疆農墾科學院,探討一項新合作。“共建棉花創新中心,把深圳優勢棉花技術和新疆優勢棉花資源結合起來。”
“深圳種子”育優質新疆棉,成爲深圳助力對口幫扶地區“藏糧于技”、“藏糧于地”的縮影。近年來,深圳積極響應中央“打好種業翻身仗”戰略部署,結合對口地區資源禀賦,將深圳種業種源創新技術擴散到田間地頭,打造一批農作物、畜禽科技品牌項目。
成立鄉村振興智庫聯盟
深企攻克種業種源核心技術,使農業産量和品質大幅提升。作爲國家級科技農頭企業,深圳創世紀種業17年進入新疆,如今40名深圳員工紮根新疆,來自深圳的棉花種子品牌每年推廣面積超300萬畝。黃濤告訴記者,最早進入市場時,種子行業競爭低端、品種多亂雜、價格體系混亂等瓶頸問題突出,首要就是幫助當地樹立“質量意識”。“我們的種子發芽率超90%,把國內種子質量標准在新疆提到最高。”
新疆喀什海水稻1(援疆指揮部供圖)
“小種子”背後,更是綠色生態種植“新模式”。讓鹽堿地産出優質米,打造“國家生態糧倉”,這樣的農業科技奇迹在新疆誕生。在新疆喀什經開區深圳城,新疆首個耐鹽堿稻實驗室和鹽堿地生態修複試驗基地建立于此,由深圳市對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喀什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學研究所共建。2019年末,這一科技産業援疆平在喀什爲618戶貧困戶(脫貧戶)免費提供價值70萬元的耐鹽堿稻種子,種植面積達2000畝,累積産出900噸優質耐鹽堿稻。
“經過兩年的耐鹽堿稻種植,深喀現代農業産業園土壤含鹽量從48.79‰下降到3.79‰,土壤堿性和鹽含量大大降低,土壤細菌數量減少、放線菌數量增加,土壤生態環境大幅度改良。”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的所辦企業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記磙告訴記者,當地扶貧産品 “帕鄉水鳥米” 品質達到國家優質一等米標准,大米鈣、鐵、鋅分別比五常稻花香大米高出50%、158%和92%。
將對口地區土地、空間資源與深圳技術、人才優勢深度結合,智慧興農新成果不斷湧現。“深圳持續引導鼓勵深圳市各大農業企業到對口地區培育農地,打造深圳發展農業科技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陣地;同時集聚優勢科研力量,發動20余家智庫單位共同成立鄉村振興智庫聯盟,爲兩地’三農’工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深圳市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說。
“雙鏈”躍升:
“深圳技術”激活農業生産力,“IT小夥兒”變身“科技農人”
把荔枝從2元/斤,變成90元/斤,深圳創業者連國榮用了5年。
連國榮創立的創新盈科技主業軟件和智能硬件開發。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讓連國榮從“IT小夥兒”變身“科技農人”。
深圳援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牦牛品種改良中心,這裏引進了青海優質牦牛品種實施牦牛基因改良。張國防攝
汕尾是全國農業産量大縣,粵東荔枝第一大産區。過去,老舊品種多、收購價低的瓶頸難以破解。連國榮在海豐縣承包下150畝荔枝田,主動尋求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培育“鳳山紅燈籠”“井崗紅糯”等優質荔枝新品種,將工業技術應用到現代農業。
汕尾陸豐荔枝出口種植基地(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供圖(第二小標)
在這座生態智慧示範園中,智能物候監測系統自動監控10多個環境因素,將數據傳輸至雲端服務器,與果樹物候期結合進行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能荔枝生長狀態識別系統,自動精准識別荔枝生長狀態及問題。割草機機器人、植保無人機等”科技利器“,有效增加作業效率、降低勞動強度。連國榮的最大期望是,以智慧基地産生示範效應,推廣運用智慧農業技術,帶動汕尾荔枝産業升級換代。
“深圳種子”産出優質新疆棉
深圳正運用智慧管理、數字科技的突出優勢,不斷探索先進技術與農業發展加速融合新路徑。在汕頭,深圳助力當地種豬育種育苗、無公害生豬養殖,探索發展智能化養殖;在廣西,粵桂幫扶工作隊引導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巴馬投資集團聯合打造320畝“粵桂協作科技創新産業基地”和“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巴馬成果示範基地”,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120個數字化育苗大棚,種植優質水果、蔬菜新品種,並輻射生態旅遊、農業技術開發等産業,帶動脫貧戶持續增收。
粵桂協作科技創新産業基地(粵桂協作工作隊供圖)
深圳智慧興農思路覆蓋産業鏈、供應鏈全鏈條。在廣東河源,紫金三黃胡須雞等消費幫扶産品實現了從種養殖、加工、質檢、物流、銷售的全生命周期溯源驗證;深圳還在全市打造“圳幫扶”線上商城,整合社區、小區“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打通消費幫扶農産品銷售“最後一百米”,一張“立體銷售供應網”保障高質農産品高效流通。
打造“新農人”:
尋找“耕耘者”培育“頭雁”,數字治理深入鄉村
鄉村治理,核心在于人才,如何輸出深圳人才培訓、數字治理經驗優勢,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爲核心,培養一批新時代新農人,從而能帶動鄉村治理水平提升?深圳正在做出新探索。
“簕杜鵑”助農行動暨“耕耘者振興計劃”·河池市鄉村治理骨幹專題培訓班
“我家去年股份積分爲12940分,今天拿到分紅3195元,我們拿積分兌換瑤山羊。得羊又得錢,真好!”5月31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大崇村龍寒屯農民蒙月妹領到股份分紅金。2021年起,騰訊公司繼續投入200萬元扶持大崇村發展瑤山羊産業,創新了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社會治理模式,鼓勵全體村民參與村寨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前不久,來自深圳對口地區廣西河池4縣的120位基層幹部和治理骨幹在鹽田進行了一次“高強度頭腦風暴。”在這次“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幹專題培訓中,河池巴馬縣燕洞鎮龍威村黨支部書記李慧榮獲最佳組長,晉級下一階段的湖南油溪橋村研學培訓。“帶著問題來,帶著方案走,在深圳短短幾天的培訓收獲太大了。”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實施“耕耘者”振興計劃的通知》,該計劃由騰訊集團出資,面向鄉村治理骨幹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開展免費培訓。深圳積極響應,創新推出“簕杜鵑”助農行動暨“耕耘者振興計劃”,計劃實現深圳對口地區8省60縣和深汕特別合作區全覆蓋(即“60+1”縣),力爭3年內培訓4300人。
“計劃重點培養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鄉村治理骨幹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隊伍,爲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深圳市經理進修學院有關負責人說。
深圳正以幫扶擔當、智慧不斷探索智慧興農新路,“泥土裏長出的新模式”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記者】戴曉曉
【實習生】唐秀雅
【作者】 戴曉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