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不斷蔓延、變異的情況下,與之相關的藥物、疫苗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這些藥物、疫苗在進入臨床之前,按照規定必須經過試驗猴的驗證,以證實其療效或發現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
結果市場上原本就不富裕的實驗猴迅速成爲新的搶手貨,價格則是水漲船高。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一只試驗猴能賣到1.5萬元左右,2020年前後則猛漲到了6萬元/只,現在單只價格更是突破10萬元大關。即便是這樣,多個國家手持巨資依然買不到實驗猴,實驗猴已呈現出“有價無猴”的局面。
據統計新冠前全球每年實驗猴需求量一直穩定在10萬只上下,絕大部分實驗猴源自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在全球實驗猴市場扮演著極爲重要的角色。實驗猴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我國出口的實驗猴已達到3萬多只,2019年美國進口的實驗猴創紀錄的達到了35000只,其中60%以上來自中國。
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多個國家加入了實驗猴的爭奪中,我國作爲全球最大的産出國定然深知試驗猴重要性及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因此試驗猴的出口規則也在悄然發生變化。2020年我國對實驗猴的管控更進一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多個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該公告明確要求“各地飼養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
該公告實施意味著我國在全球範圍內暫停了實驗猴出口業務,並不針對某個特定國家,然而我國這一正常的商業活動卻遭到以美國《紐約時報》爲代表的西方媒體的汙蔑,認爲中國將實驗猴作爲了戰略儲備資源以求在關鍵時刻卡美國的脖子!我國某知名評論家回複:從未有的事兒,純粹的無稽之談!
實驗猴除了我國外,東南亞、南亞的幾個國家也是生産、出口實驗猴的主力,以柬埔寨最具代表性。鑒于柬埔寨有限的科研、醫療水平本國對實驗猴的真實需求極其有限,因此出口賺取外彙成了一個不錯的買賣。事實也是如此,柬埔寨在新冠蔓延期間實驗猴出口連續創新高,著實發了一筆“橫財”。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發布的通報顯示,2021年前8個月柬埔寨總計出口了約14000只實驗猴,其中8月份以4000只的出口量創下了新紀錄,這些實驗猴主要出口到了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和澳大利亞,我國也從柬埔寨進口了大量實驗猴!
需要指出的是,各國對實驗猴瘋狂進口也“情有可原”:據世界知名醫藥機構透露,要開發一款允許上市的新藥,至少需要70—80只實驗猴,甚至超過100只,這還不包括研制中途擱置的藥品所損耗的實驗猴!
世界上有200多種猴子,真正滿足實驗要求的猴子並不算太多,猕猴算是其中的佼佼者,研究證明猕猴在生理上與人類接近,而且適應能力強悍,且相對容易養殖。猕猴臉額突出,眉骨略高高,眼窩深陷,帶有頰囊,顔面瘦削,頭頂也沒有向四周發散的漩毛;體長45–66公分、尾長15-30公分;雄性猕猴體重7.5-8公斤,雌性猕猴體重在5-6公斤,比同屬猴類體積小;猕猴是算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猴種。
事實上,常說的實驗猴分爲兩類,一類就是本文專用于藥物、疫苗研發的實驗猴,以猕猴爲主;另一類是在野外可以進行各種行爲活動及區域分布等方面研究的猴種,像白頭葉猴、黑頭葉猴、金絲猴等都可作實驗用猴。
猕猴作爲實驗猴爲滿足不同實驗場景又分爲恒河猴和食蟹猴。恒河猴又被稱爲普通猕猴,是猴科動物中最爲有名的一種,廣泛地分布在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南部,除了科學實驗外,還曾是太空之旅的參與者。
2020年5月《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名爲《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的研究報告,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領銜國內多家單位合作而成,文章中對外宣布北京科興研發的新冠疫苗真實、有效,而具體驗證實驗就是在恒河猴上身上實施的。
不過,我國養殖的實驗猴主力是食蟹猴,食蟹猴又叫尾猕猴,體長40-47公分,尾長爲50-60公分,體重4-5公斤,體型比恒河猴小一號,這也導致它所用到的藥物劑量偏小,所以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際實驗猴開始向食蟹猴轉移。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養殖的實驗猴中食蟹猴最高占據85的比例。食蟹猴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我國食蟹猴的種猴大多從以上國家引進。
另外狨猴是一種新型的實驗猴,原産自南美洲亞馬遜雨林,體重不足400克,體積僅爲食蟹猴的1/10,所需的藥物劑量小,而且性格溫順、與人類基因有較大的形似度,具有廣闊的前景,現在還處于養殖摸索階段,等真正大規模投入市場應用在臨床試驗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前文提及美國媒體汙蔑我國利用實驗猴卡美國的脖子,之所以美國有如此反應是因爲早在2002年左右美國已經意識到實驗猴的重要性,把實驗猴産業提升到了一個戰略高度,此後每年都會儲備大量實驗猴。另外,美國還投資了不下于7個靈長類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長期圈養一批實驗猴。目前美國大約有3.5個靈長類動物,其中包括2.5萬只實驗猴,也就是說每年不依靠進口的情況下仍舊有1萬個新生實驗猴。
我國現在大約有24萬只存欄實驗猴,這裏面包括了種猴、幼猴,國外預定猴,身體殘缺、年齡太小或太大的猴等不同狀況的實驗猴,真正可使用的實驗猴也就3萬多只。要知道我國每年要消耗掉的實驗猴至少有3萬只,其中2.5萬只食蟹猴用在了新藥研發。更緊迫的是,我國每年對實驗猴的需求有顯著的遞增態勢,2019年實驗猴實際需求量達到了5萬只,所以在2018年我國特批了部分猴種的進口,這也是爲何我國停止出口實驗猴及花高價從柬埔寨購入實驗猴的原因!
另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實驗猴出奇的難養。一只實驗猴從幼崽到性成熟大約需要5年,順利交配的情況下到産崽還需要5個月。也就是說引入一只實驗猴到它的第二代幼崽滿足臨床實驗要求至少需要8年,因爲幼崽三年後身體的各項機能才能發育充分。絕大部分實驗猴每年只産1崽,所以想靠突擊猛進的方式增加實驗猴産量壓根不可能。
那麽我國會被實驗猴困住嗎?顯然不是,從世界範圍來看,我國實驗猴基數大,而且擁有全世界實驗猴養殖、繁育最豐富的經驗和最成熟的技術,在同等條件下産出的實驗猴幼崽數量更多、健康度更佳,並且我國已把實驗猴提升到戰略高度,並極力大批量從國外采購實驗猴,相信我國實驗猴在養殖技術、實驗水平等各個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