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徐永智
2019年,是中日關系的花開之年。過去數年的精心澆灌初見成效,中日關系發展勢頭良好。
在這一年裏,習近平主席與安倍首相兩次會晤,爲未來的中日關系發展確定了新的努力方向。6月,習近平主席赴日參加G20峰會,與安倍首相達成了十點共識。十點共識涵蓋了中日關系的當前定位、未來方向、實現路徑,是兩國領導人爲中日關系繪制的新藍圖。中日互爲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這是中日關系的當前定位。在發展的新時代,增加共同利益和共同關切,化競爭爲協調,共做和平發展夥伴,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這是中日關系的未來方向。兩國外交部門就習主席對日本的國事訪問進行溝通,加強多方面的互利合作,如爲對方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加強外交和安全領域對話……這是中日關系美好願景的實現路徑。2019年,十點共識中的有些規劃,如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重啓戰略對話等已經落實。
12月,安倍首相來華參加中日韓首腦峰會,習近平主席再次與之會晤。這是一次立意高遠的會晤,體現了習主席對中日關系的深刻思考。即在中日關系的重要發展機遇期,需要“加強政治引領”。運籌新時代的關系需要明確戰略共識,需要在世界變局中的戰略定力與全球視野。
安倍首相的回應亦耐人尋味。第一,日方極爲重視習主席2020年以國賓身份訪日,將與中方合作准備。第二,希望向國內外明確展示:通過中日雙方之手,讓日中關系達到新的高度,日中兩國將共同履行對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的重要責任。第三,當前日中關系的改善與發展的潮流是永久性的,需要強化與穩固高級別互訪與對話,展示不間斷交流的決心。盡管雙方措辭存在差異,但仍然可從中一窺兩國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兩國領導人決心親自引領中日關系進入新時代,並認爲中日關系改善不是暫時性的,而應該是長期性的,這是探索契合新時代中日關系的重要基礎。
這種對中日關系的高瞻遠矚,源于改善關系符合中日雙方的戰略利益。
首先,雙方需要改善關系,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在即,但雙方在科技、規則方面的較量與沖突或會加劇。有知名學者提出“數字時代兩極格局”的概念。日本對世界未來的看法與中國高度類似。美國叫囂“脫鈎”,讓日本戰略、經濟界人士深感憂慮。與中美經濟關系不同,中日貿易額高度均衡,且處于複雜的地區産業鏈之中。日本經濟對中、美兩國的依賴程度處于同等水平。3·11大地震並非發生于工業地帶,卻已對亞洲産業鏈造成不小沖擊。時光荏苒,8年後的今天,與中國因外力“脫鈎”對日本的沖擊不亞于3·11大地震。
其次,雙方需要改善關系,適應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期,面臨高齡化、環境等問題,日本經濟需要擺脫緩慢衰落的困境,適應數字時代,趕上新工業革命的浪潮。
第三,雙方需要改善關系,爲世界樹立鄰國關系的新範本。近年,世界提及中日關系,突出的印象就是曆史恩怨與領土爭議。妥善處理敏感問題,建設性管控矛盾分歧需要雙方高度的互信與智慧。但也正因行之不易,契合新時代的中日關系將爲日益動蕩不安的世界增添亮色。
2020年,有望成爲中日關系的碩果之年。在這一年,兩國政府、社會都將高度關注中日關系,有理由期待中日關系在這一年結出碩果。
在政治領域,習主席訪日有望成爲新時代中日關系的裏程碑事件。國際社會能夠由此感受到中日間的戰略共識,以及兩國領導人對中日關系的戰略指引。未來,地區與世界將能夠從新時代的中日關系中獲益。
在經濟領域,作爲“化競爭爲協調”的標志,中日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能否獲得更多實質進展值得關注。而在當前國際背景下,日方能否爲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市場環境,或將成爲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領域互利合作的關鍵。同時,日本企業也將從中國擴大開放中獲益。
在安全領域,真正踐行“互不構成威脅”共識,一方面需要強化安全對話與交流,另一方面需要努力維護東海和平穩定。安倍首相表示“沒有東海的穩定,日中關系就不能真正改善”。然而,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僅僅通過媒體指責中方顯然無助于東海的穩定,在這點上仍需要日方拿出政治智慧。
人文領域,2020年是“中日文化·運動促進交流年”。在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兩國民衆實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具備對話與交流的基礎。期待有更多日本民衆能直接來中國感受“等身大的中國”,有更多中日青少年能夠傾聽異國同齡人的喜悅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