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章力建
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老科協農業分會會長、“中醫農業(産業)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博士,研究員,博導。
1988年在比利時讓布魯農業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英文寫博士論文、法語答辯),1994年起,任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貴州省省長助理,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巡視員,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家組副組長、中國老科協農業分會會長、中醫農業首倡科學家,國際中醫農業聯盟首席科學家,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ⅠDO)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獲2019年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大會“突出貢獻獎”。
我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農業大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農業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戰略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並努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意義十分重大。
中醫是以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爲哲學基礎,以整體觀念爲指導思想的科學體系。中醫以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認識自然、認識生命。所謂“中醫農業”,就是將中醫原理和方法應用于農業領域,實現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的跨界融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中醫農業”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農耕文化和中醫文化的融合傳承和創新發展,是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中醫農業”與時俱進,厚積薄發,在研發領域進展很快,在生産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將爲“鄉村振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應有的重要貢獻。
“中醫農業”可爲農産品産地水、土、氣立體汙染綜合防控和改善産地環境,促進動植物健康生長,保障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探索一條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中醫農業”是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
“中醫農業”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系統性,即著重農業生態系統以及生物體各部分的內在聯系,這是農業內部保持各組成部分之間相對穩定和諧的本質要求;二是綜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層次的複合效應,也就是通過綜合的手段,達到綜合的效果;三是整體性,即作用範圍是整個的、全部的,強調覆蓋所有生産單元和種養循環鏈。
一、“中醫農業”的理論與實踐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用中草藥生産“兩藥”(農藥和獸藥),保護動植物生長;2、用中草藥加上天然營養元素的組合搭配生産“兩料”(肥料和飼料),促進動植物生長;3、利用具有功能性的動植物(如:中草藥活體)與其他生物群落之間的相生相克機理,調理動植物生長。
“中醫農業”可以減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化學飼料添加劑以及各種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于動植物健康生長、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等。
“中醫農業”與時俱進,厚積薄發,在國內外産生很好影響,在研發領域進展很快,並在生産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NKI期刊論文搜尋結果顯示,有關“中醫農業”的論文已有6000余篇,全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中約有數十萬科研人員在進行“中醫農業”相關研發項目,並有100多萬家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産品生産程序中應用“中醫農業”思維和技術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大量經驗和資料,同時,研制和開發了一大批“中醫農業”系列投入品。
近年來,“中醫農業”各種投入品在生産實踐中表現出了顯著成效。以其中三種”中醫農業”系列投入品爲例:2019年,在26個省(市、自治區)相關區域52萬畝共34種農産品生産中施用,普遍表現爲優質高産、生態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強、保鮮期長、抗逆性好並且生産成本有所降低等效果。同時,“中醫農業”投入品土壤修複劑能使土壤團粒結構、微生物群落和有機質含量得到明顯提升。
目前,在生産實踐中,“中醫農業”已形成了效果較好的10種系列投入品。在市場開發方面,農業生産實驗表明,利用中醫農業技術生産出來的農産品,具有明確的産品品質區分度。中醫農業農産品的概念更容易被消費者所采信。中醫農業農産品具備“差異化”特點,有助于打造地方知名農産品品牌 。“中醫農業”可以生産有利于占人口總數約70%的亞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藥同源”或“功能性農産品”,在食藥同源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食品開發和應用方面將産生重要的應用價值。
“中醫農業”創新了農業科研和生産方式,給中國特色的農業科技體系創新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研發空間,“中醫農業”開創了探索人類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領域 。
在實踐中,可以對接産業強鎮項目。“中醫農業産業強鎮項目”具有四個層面的業態組成: 1、基礎業態:一般指的是基礎的農業(中醫農業種、養殖業),和加工業。2、中級業態,指的是與消費者有交互體驗的業態,包括餐飲,休閑,娛樂,養生,文化體驗等。3、高級業態,指被品牌化,可以被輸出的中醫農業産品體驗(店),(專賣)店鋪或(特色)産品。4、特色業態,指當地獨有的,或最知名的業態體系(道地中藥材和當地優勢中醫農業産品)等。四個層面的業態之間互相融合,共同構成“中醫農業特色小鎮”的産業生態體系。專家指出: “中醫農業産業強鎮”項目是城鎮化與産業的結合方式,既爲社會經濟生態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創新模式,也爲人的發展提供了個性化的選擇方案。“中醫農業強鎮項目”在生活上是一個未來社區,圍繞高端特色中醫農業産業,小鎮會聚集一批相關高端人才,並形成一個有生活、有生産、有生態、有特色文化內涵與精神的未來社區。小鎮還會因”中醫農業”産業、文化、生活的獨特性,吸引旅遊者的到來,將中醫農業産業發展與文化、旅遊、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形成休閑農業等新興農業産業鏈。
籌建“中醫農業産業強鎮項目”應建立”中醫農業綜合示範基地”,以目前正在籌建的“中醫農業種養立體化生産(實驗)示範基地”項目爲例,”即《空中有蜜蜂十地上有果園十林下有草禽十地下有蚯蚓》模式,按””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思維設計項目方案。該”示範基地″三大目標:1、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2、生産食藥同源、功能性農産品;3、恢複、提升道地中藥材、中草藥藥性。
“中醫農業綜合示範基地”應包括三個層面的設計內容:1、基本層面:用中醫技術方法優化農業生産實踐 (基于中草藥配伍原理生産農藥獸藥、飼料肥料以及天然調理劑);中級層面: 用中醫思維和方法來協調農業生産思路;基于中醫相生相克機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間交互作用提升農業系統功能);2、高級層面:“中醫整體觀”來提升農業生産布局 (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等),及基于中醫健康循環理論集成生態循環種養技術模式。
該“示範基地″建設基本條件:1、項目區選擇生態環境好的區域;選擇當地”道地中草藥”和優勢”功能性農産品”;選目前在生産實踐中表現好的”中醫農業投入品″作爲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生長調節;2、生産有利于占人口總數約70%的亞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藥同源”或“功能性農産品”,並形成當地優勢“食藥同源農産品”品牌;3、優化和延長産業鏈、形成效益好和結構合理的産業集群;建立”互聯網”十各地(有關大城市);”中醫農業産品體驗店”銷售渠道;4、形成集林牧結合、高效種植、特色養殖、深度加工爲一體,兼具創業創新、科普休閑、科技孵化等功能,一、二、三産業融合,産業鏈條完整的”中醫農業種養立體化生産示範基地”等。
要用”中醫整體觀”原理指導”中醫農業綜合示範基地”設計方案: 1、農業是涵蓋農、林、牧、漁等種養業在內的綜合經營體系,要注意發揮農業系統的整體功能,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合適的種養業與大生態系統的藕合搭配,瞄准最高的整體産出水平(産量、質量和效益)。2、要根據區域自然禀賦條件,靈活選擇農業種養結構,構建複合生態系統模式,以利物質與能量的多層次利用,提高空間和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質産量。3、適度規模化的種養組合,能發揮整體農業生態功能,以實現最佳産出效益,高效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也必須建立在一定規模之上,此外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大系統和具有一定規模的各子系統,才能有效抵禦大的自然災害。4、複合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多樣性可提高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的效率,從而充分利用有機剩余物,增加養殖業的飼料和種植業的肥料有機來源,減少化學肥料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可爲病蟲害防控提供天然條件,從而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
中醫農業久久爲功,功在長遠,不在一時,中醫農業要在保障又好、又穩的基礎上加快發展。“中醫農業”將産生資源聚攏、優勢互補,集成創新、合作共贏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將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中醫農業”獲得國內外高度認可
(一)聯合國糧農組織(FA0)前總幹事Graziano出席第15屆世界中醫藥大會致辭並表示:“中醫農業”最新理念將列入糧農組織(FA0)工作計劃中。聯合國糧農組織(FA0)醫藥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何家琅教授表示:中醫發源于中國古代農耕社會,中醫和農業是中國最古老的兩大行業,中醫農業的傳統和現代的跨界融合,創新發展舉世無雙,這將是中國對人類的重大貢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桑濱生表示: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的提出使世人眼前一亮,中醫和農業的跨界融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對兩個領域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2018年11月17日,第十五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在羅馬開幕,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首倡人章力建博士應邀作了《發展中醫農業,走有中國特色生態農業之路》主題報告。19日,章力建博士一行應邀到聯合國糧農組織(FA0,羅馬)總部訪問,分別和(DPSS)南南合作司等四個相關部門,就中醫原理與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座談,就項目合作進行探討並達成共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表示:這個項目好,項目大,我可以當你們的顧問,我的19塊基地都可以作實驗田。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原副院長李振聲院士表示:中科院的研究人員一直在搞相關研究,你們提的高,更加系統,比生態農業更有內涵。
2019年9月28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lDO)全球科技創新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建博士應邀在大會上作《“中醫農業“助力綠色農業創新發展》專題報告,並獲“突出貢獻獎”。會上,章力建被推薦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期間,聯合國工發組織(UNⅠDO)全球科技創新大會科技創新獎評審委員會主席王威琪院士、評審監督委員會主席黃崇祺院士和”二委”專家教授表示: “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是一項重大創新,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可持續發展,甚至將惠及人類和全球可持續發展。
(二)國內重要媒體報道:
1、[人民網]發展“中醫農業”,走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之路
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7/0511/c210117-9269394.html?
2、[人民日報]“中醫農業種養立體化生産示範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aas.cn/xwzx/mtbd/303605.html?
3、[人民日報]“中醫農業示範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aas.cn/xwzx/mtbd/306211.html
4、[人民日報]“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9012036/rmh19012036
5、[人民日報]《“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工程)集團》服務範圍簡介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2144059/rmh22144059
6.[人民日報] 招商引資帶動″中醫農業十文旅康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2415580/rmh22415580
三、 “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相關思考及建議
(一)1、把中醫農業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有機銜接,將中醫農業特色産業作爲推動鄉村振興,特別是産業振興的平台載體和重要抓手。
2、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扶持的原則,支持選擇區域內基礎好、規模大、有特色、比較優勢顯著的中醫農業相關主導産業,打造一批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中醫農業特色産業集群,抓緊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工作。
3、要形成中醫農業發展工作合力,攻堅克難,形成創新型的發展途徑和推進思路;要進一步挖掘中醫農業特色資源,突出中醫農業産業特色;要努力建立一批創新效率明顯提升、産業帶動效果顯著、協同機制運行高效的各種類型“中醫農業示範基地”。
4,當前,要把”中醫農業”植入”有機農業”生産過程中,優勢融合,填補有機農業生産成本高、産量低的短板,以保障優質農産品的數量和質量及市場需求,將會有力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
5、“中醫農業”産品作爲安全系數最高的食品,具有廣大的市場需求,同時“中醫農業”生産過程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倡導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強調可持續發展,是“綠色發展”理念的良好模式。應制定國家層面的“中醫農業”發展規劃,引領和推動“中醫農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6、制定“中醫農業”行業標准,構建統一認證監管平台。要制定“中醫農業”生産規範及産品標准,設立專門機構對“中醫農業”的生産、物流、加工、銷售和檢測進行監管。嚴格産品認證標准和規程,構建統一的産品認證平台和溯源體系,規範處罰和退出機制。
7、促進多學科聯合協同攻關,推進大學及相關科研院所“中醫農業”的學科體系建設,加深“中醫農業”關鍵領域和作用機理研究,培養後備人才。
8、 結合農業農村部化學肥藥“雙減”措施,在全國開展“中醫農業”肥藥替代化學肥藥行動。大力發展林下種植中草藥,在不占用耕地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中草藥供給量,按照特定配方制作“中醫農業”肥藥,以設施蔬菜、水果爲主大面積推廣應用;突出區域重點,聚焦優勢産區,以園區基地爲依托,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爲核心,推動“中醫農業”肥藥替代化學肥藥行動向社會化、産業化方向發展。
9、加大對“中醫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業專項資金的作用,對“中醫農業”項目予以重點扶持,設立“中醫農業”肥藥購買補貼政策,對從事“中醫農業”生産的農戶和企業給予補貼,並鼓勵和扶持“中醫農業”肥藥研發機構和生産企業。
10、要積極對接養生保健的社會需求,培育“中醫農業”産業鏈,並在普遍關注的關鍵領域促進形成産業集群。
11、建立“中醫農業”國家試驗區,形成各類可複制可推廣的典型。目前,分布全國的 “中醫農業”試驗基地,利用中草藥肥藥、有機糞肥、有益微生物菌、海洋生物、礦物質中微量肥素等替代化學肥藥,形成了能解決有機農業不能高産的高效生態模式,已在全國範圍內輻射帶動了一批農業企業,可上升爲國家試驗區。
12、積極籌建“中醫農業研發平台(中心)”,把“中醫農業”發展成爲涉農新學科。中醫農業”將給農業科技研發領域增添一系列新的創新亮點,具備重大農業科技項目的特點。應從國家層面立項支持。
13、籌建成果轉化及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基地目標是生産有利于占人口總數約70%的亞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藥同源”或“功能性農産品”。將“中醫農業”對接到各級農業項目基地,與中醫農業産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和農業産業配套的儲運加銷項目,促進中醫農業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館對接。
14、積極創造條件,籌辦和組建“中醫農業學(協)會”。盡快出版《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100例》,並培育一大批能熟練掌握“中醫農業”生産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
15,西部地區世居少數民族多,要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支持力度,要立足當地中醫農業特色資源培育,壯大中醫農業扶貧産業,延伸産業鏈條,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爲各民族共同邁進小康作貢獻。
16、建立國際合作平台,盡快建立國際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聯盟。該聯盟的成立將有利于總結這些經驗,推動“中醫農業”更好、更穩、更快發展,擴大國內外專家和相關企業在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中醫農業”理論與技術不斷創新,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生産新途徑,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要補齊“中醫農業”短板,加強“中醫農業”在基礎研發、優良投入品使用面積、産業(供應)鏈建立及産業集群形成、農戶利益及品牌市場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使“中醫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一是籌建研發平台。從國家層面實時抓緊資源整合、跨界融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積極籌建“中醫農業研發平台(中心)”,進行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攻關,把“中醫農業”發展成爲涉農新學科。
二是謀劃立項。中醫農業”將給農業科技研發領域增添一系列新的創新亮點,具備重大農業科技項目的特點。建議從國家層面謀劃立項。並設立一個基礎研究和開發項目:“培育高效、多效的藥用植物新物(品)種”,爲“中醫農業”投入品又好、又快、又穩的研究和開發打好基礎。
三是籌建成果轉化及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建議盡快籌建一批“中醫農業”助力“食藥同源産業發展”成果轉化及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基地目標是生産有利于占人口總數約70%的亞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藥同源”或“功能性農産品”。
四是將“中醫農業”對接到各級農業項目基地。建議優先選擇“生態原産地”和“中醫農業之鄉”生産基地。與中醫農業産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和農業産業配套的儲運加銷項目,促進中醫農業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館對接。
五是強化機構健全和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籌辦和組建“中醫農業學(協)會”。盡快編著《中醫農業的原理與應用》,並培育一大批能熟練掌握“中醫農業”生産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
六是建立中醫農業耕育田園青少年體驗基地。利用中國現代農業暨産業化論壇平台,打造耕育農法、勞動教育、生態餐飲、生態體驗、戶外拓展、婚紗攝影、休閑垂釣、科普研學、田園康養于一體的耕育田園綜合體,以有機質農業種養循環、種養平衡爲基礎,以農田廢棄物還田爲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較高水平的有機質含量。在保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土壤可持續生産和利用能力。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態發展之路。建設“中國美食地標”和“中國文旅地標”耕育文化宣教基地業振興的平台載體和重要抓手”。
四、“十四五”期間“中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主要行動
“十四五”是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當前,我國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有100萬家庭農場,220萬農民合作社,89.3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縣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近9萬家,給“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創造了基礎和條件。“十四五”期間,“中醫農業″迎來了曆史重要發展時期,將爲鄉村振興作出應有的重要貢獻。
一、將“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植入國家支持的農業重點項目的農産品生産程序中,以生産優質高産、生態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強、保鮮期長、抗逆性好的産品,並且生産成本有所降低、耕地質量有所 改善等效果,努力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合作共嬴的成果。
二、籌建一批”中醫農業種養立體化生産示範基地”項目,即《空中有蜜蜂十地上有果園十林下有草禽十地下有蚯蚓》模式,按“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思維和“中醫整體觀”設計項目方案。
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中醫農業生産托管服務體系”。當前,中小規模種植戶的家庭經營仍然是我國農業最主要的經營方式。據數據顯示,全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戶98.1%,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超70%,因各地農業資源禀賦各異,因地制宜加強扶持小農戶對中醫農業産業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加快推進中醫農業産業發展要使廣大小農戶激發內生發展活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提升內生發展能力,走內生型中醫農業産業發展之路。
四、構建中醫農業“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産業鏈經營模式。做好中醫農業 産業價值鏈的兩端:技術和品牌,其他環節整合最好的産業鏈資源,成爲産業鏈的組織者與整合者。形成“産業園區+物流園區+服務基地+區域農業”的中醫農業産業體系(形成産業集群驅動型)。
五、産業布局需要關注兩方面: 1、中醫農業産業應助力配合在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對新興産業發展提出的要求。2、隨著産業規模的擴大,産業布局應通過在重點領域推動重點集群的發展實現整個中醫農業産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六、拓展農業功能,將中醫農業産業發展與文化、旅遊、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形成休閑農業等新興農業産業鏈。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國內旅遊人數60.06億人次,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
七、實施並適時提升“中關村綠谷生態農業産業聯盟”批准發布團體標准:《中醫農業標准化第1部分:生産、加工、標識與管理規範》,標准編號爲T/GVEAIA 015-2020。
八、由世界中聯中醫與農業産業分會與國際中醫農業聯盟等單位聯合彙編《中醫原理與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100例》,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九、盡快研制出“中醫農業投入品基本配方表”,以便各地農業科技人員根據當地實際需求(不同農産品及産地環境等)改配,在生産實踐中取得更佳效果。再探索用“人工智能配伍篩選平台技術″和“遠緣雜交”、“單倍體育種”等方法形成該“基本配伍表”的升級版,生産效果更好的中醫農業投入品。
十、充分發揮中醫農業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産業有效銜接中的作用。多年來,“中醫農業”團隊在西南石漠化地區、東部鹽堿化地區、西部寒旱地區及廣闊的草原地區將“中醫農業”植入當地傳統農産品生産方式中,形成了“中醫農業”技術方法集成思路在上述地區推廣模式的大量經驗和成果。以這些經驗和成果爲基礎,發展有當地特色的中醫農業産業,推動上述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
袁隆平院士與章力建博士交談科技合作項目事宜(1)
袁隆平院士與章力建博士交談科技合作項目事宜(2)
200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章力建博士與比爾·蓋茨先生會談
[中醫農業快訊] 《世界農業經濟研究》(新加坡南洋科學院) 2021年3月2卷1期 (中、英文版)發表了章力建等的文章:《發展“中醫農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The Development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riculture”to Buil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