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堅持發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步履穩健踏歌行 勇立潮頭惠民生
瓊海博鳌鎮留客村風光秀美。阮琛 攝
芳菲四月,蝶舞花香。一邊是極具現代化特點的會展廳堂和高檔酒店,一邊是碧野萬頃和錯落有致的海南民居,“田園風”“國際範”的雙重體驗,不僅“醉”了遊人,也改變了當地群衆的生活。這就是瓊海博鳌田園小鎮“奏”出的美妙樂章。
博鳌亞洲論壇年會(以下簡稱論壇)落地瓊海21年來,一大批與人民生活發展息息相關的項目在瓊海遍地開花:家門口買到平價菜、“家門口上好學”“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和人才安居房引來“鳳凰築巢”,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系列美好圖景成爲現實。
流年似水飛逝,初心恒久不變。在瓊海,發展的成果由百姓共享,人民群衆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田園風”“國際範”,美好前景醉人
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高鐵站出發,沿著環島高鐵東線向南,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直達博鳌。過去21年,論壇擦亮了一張面向世界的中國名片。
“過去,我們進出村都從附近山腳下繞一個大圈,原本幾百米的路繞過去就成了十幾公裏。”瓊海市博鳌鎮沙美村黨支部書記馮錦鋒回憶道。然而現在遊客的體驗卻是:平坦、寬闊的旅遊公路直通到村,離村子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就是高鐵站與機場。
瓊海是海南打造全域旅遊的樣板,軟硬件水平堅持同步提升。特別是博鳌,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方面,眼光尤其長遠,也更具國際水平。
此前,瓊海僅用一年時間便建成通航的博鳌機場,如今已完成二期擴建工程,並面向國內大中城市開通了80多條航線,與5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建立空中聯系,並逐步計劃開通至韓國、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地的國際航線。
“中午我還在北京的家裏吃飯,下午我就飛到博鳌了,太方便了!”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副所長同時也是樂城真實世界首席專家的姚晨是北京至博鳌首航的乘客。他說,比起過去從海口美蘭機場換乘動車到博鳌,節省了近兩個小時。
中英文講解志願者在博鳌鎮留客村進行集中培訓。阮琛 攝
這也方便了更多選擇到瓊海度假的遊客。“瓊海之旅讓我心情愉悅。”張豔會是新瓊海人,每年年底都會和家人到瓊海過一個“暖冬”,她告訴筆者,瓊海有美麗的鄉村,有美味的小吃,有優質的生態,還有豐富的旅遊項目。
4月的瓊海,青綠的稻田散發出清香,藤蘿雨樹交疊錯雜,南洋格調的騎樓建築鱗次栉比,三三兩兩的遊人穿梭其中。這是瓊海中原南洋風情小鎮的一角。
中原南洋風情小鎮是瓊海打造田園鄉村風情的掠影。瓊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大拆大建,利用原生鄉野風貌,注入文化靈魂,一個個既體現鄉愁又充滿浪漫的風情小鎮。椰樹、濕地、天藍、海碧,咖啡屋、農家樂、公道飯店……瓊海主打的“綠色旅遊”“田園風光”持續吸引國內外遊客到瓊海打卡,也將美名傳向更遠的遠方。
海釣愛好者在博鳌海濱揮竿釣魚。蒙鍾德 攝
“每次回沙美,都有新變化。”看到村裏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沙美村村民何忠林果斷放棄海口月薪2萬元的工作回鄉開起農家樂,現在全家一起上陣,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2000多元。
當風景成了産業,村民也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據了解,瓊海在打造美麗鄉村,推進全域旅遊建設的過程中,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目前已帶動農戶39754戶,農戶從事産業化經營性收入達3.6億元。
與“大腕”面對面,世界近在眼前
曾經,要買最常見的生活物資需要趕上半天車,去往距離近20公裏外的市區;如今,博鳌小鎮上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各種耳熟能詳的國際大品牌。
在位于博鳌東嶼島的博鳌免稅店,時刻都有遊客、居民選購心儀商品,滿載而歸。
“我經常會買一些護膚品、彩妝,因爲可選擇的産品很多,價格也很優惠。”博鳌姑娘小蘇剛剛從南京郵電大學畢業回鄉參加工作,過去她每次去學校前都會順路去免稅店逛一逛,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以前從來沒想過在家門口就能逛免稅店,感覺家鄉特別高大上。”
博鳌免稅店的購物體驗,是瓊海人家門口“逛全球”“買全球”的新體驗,也是瓊海連接世界的新窗口。
瓊海博鳌免稅店工作人員爲消費者介紹免稅商品。方山 攝
助力海南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瓊海一直在路上。距離論壇永久會址6公裏,就是被譽爲論壇“第二樂章”的博鳌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這裏已經成爲國內外聞名的醫療産業園區,來自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醫療健康企業爲國內外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康養服務,也讓瓊海人第一次感受到國際前沿醫療技術就在自己身邊。
目前,樂城先行區已彙集40多個國際一流的醫療健康企業,將在幹細胞臨床研究、腫瘤治療、醫美抗衰與輔助生殖等四個方面形成産業聚集,預計不久的未來産業規模可達500億元。
“瓊海將做好博鳌品牌影響力的轉化,提升會展産業的服務水平和經濟帶動作用,打造獨具‘國際範+田園風’特色的國際會展目的地。”瓊海市委相關負責人說。
海南博鳌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阮琛 攝
博鳌效應,讓瓊海居民愈發覺得“世界近在眼前”。“從來沒想過能在家門口和外國人合影。”在博鳌鎮留客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周金旋在家門口的景區工作,負責打理景區內的景觀稻,他自豪地說,“從非洲遠道而來的遊客對我種的水稻很感興趣,一定要拉著我合影。”
2020年,沙美村村民符育瑜從旅遊學校畢業後,也回到沙美村當導遊。“去年3月已經拿下了導遊證,現在正計劃學點英語和俄語,因爲以後遊客會越來越多,沙美會越變越好。”符育瑜說。
産業發展富民,一個都不能少
20年前的博鳌海灘,只有仙人掌和椰子林,迫于生計,當地年輕人離開家鄉去省外打工。如今,沿著博鳌海灘,從南到北排列了十幾家豪華酒店。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博鳌片區持續增長的人口與人氣。
人氣旺了起來,機會也多了起來,曾經在廣東打工多年的潭門人王小珍就回鄉開啓了全新的事業——經營一家海鮮主題餐廳。“我們的海産品已經發到了全國各地,收獲了一批老顧客。”王小珍說。
因産業發展而嘗到紅利的,還有瓊海市大路鎮湖仔村的脫貧戶何子顔。村裏有一塊地租作“世界熱帶水果之窗”項目基地,種植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多種名優熱帶水果,選育燕窩果、巧克力布丁果、手指檸檬等150多個特色品種,50個優選品種開始産業化推廣,種植面積達1.5萬畝。
在這一項目的推廣帶動下,何子顔種起了手指檸檬,2021年1月收獲第一批果實。他高興地告訴筆者,手指檸檬的市場價可達500元/斤,去年僅靠銷售手指檸檬,收入就達到3萬多元。
發展爲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座座老屋變新房,一條條公路暢通到邊遠山村,種植養殖等農村特色産業呈現勃勃生機,一個個美麗鄉村點綴在瓊海大地。過去五年,瓊海市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747戶18039人如期高質量脫貧。
“電視畫面清晰又流暢,老人看瓊劇、年輕人看球賽。”能收看到信號穩定、畫質清晰的電視節目,是瓊海市會山鎮棉頭村村民王更清這半年來最舒心的事。棉頭村是苗族村,過去,村裏沒通公路、沒通光纜,連打電話也只能憑運氣、看天氣。
大山深處的村民沒有被遺忘。瓊海市委、市政府積極協調爲村裏解難題、謀發展,讓“王更清”們的日子越過越舒心。如今棉頭村異地搬遷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全村42戶173人即將過上全新生活。
發展得好不好,人民群衆的感觸最深刻。“我們村從産業空心村成爲了産業振興村。”博鳌鎮朝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杏惠透露,該村瞄准“小而精”的會展産業,通過美麗鄉村二期項目建設結出新的碩果。近5年來,朝烈村村民人均收入不斷提升,從最初未破萬元,升至2020年底的2萬多元。
依托論壇這塊金字招牌,瓊海奮力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共同富裕。在嘉積鎮樂城村村民馬振秋看來,近年來家鄉變化巨大,人居環境變美了,大家的錢包也變鼓了,“大夥對未來更加期待。”
據悉,樂城村背靠海南博鳌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受樂城先行區快速發展的帶動,村民務工、就業有了更多去處。這也是瓊海在推動發展成果下沉農村,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答卷中作出的精彩答案。
激發“精氣神”,文明花開正豔
當晨曦穿透萬泉河上的薄霧,瓊海又迎來溫馨的一天。
在博鳌鎮東嶼村臨街的早餐店裏,就著醇厚的咖啡香與早點,相熟的村民們已經閑聊起最近的新聞。
“你看我們博鳌,村村通路,戶戶通水,WiFi全覆蓋,和城市有啥區別?”博鳌鎮東嶼村村“兩委”幹部蘇炳偉笑著說道。
論壇落地瓊海以來,各項基礎設施、城鄉公共服務均得到極大提升,也將村民們從封閉的小社會推向了廣袤大世界。
在這期間,IKA風筝沖浪競速世界錦標賽、“更路簿”杯國際帆船邀請賽、博鳌國際時尚文化周、春之“鳌”遊——許鴻飛雕塑展等系列文化活動陸續舉辦,瓊海人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借助論壇,瓊海踐行“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理念,努力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好生活與發展。
“文化活動搞多了、搞活了,牌桌賭局就不見了,打架鬥毆就沒有了,人心慢慢就聚齊了。”蘇炳偉說,東嶼村借論壇整村搬遷到鎮墟,村民過上了美好新生活,“大家不僅開闊了眼界,鄰裏生活愈發和諧。這十幾年來,需要我們去調解的鄰裏矛盾僅僅只有兩三起。”
“博鳌效應”煥發了瓊海人的“精氣神”。“竹竿老人”魏文賢十年義務拯救100多名落水者,村民蔡開新用生命保一方平安,“三好媳婦”吳淑妹幾十年來如一日照顧公婆,道德模範層出不窮,帶動更多人向上向善。
瓊海開展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陳世明 攝
瓊海也從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環境衛生、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方面著手,從清理衛生死角、疏導城市交通等老百姓的身邊事做起,改造錯亂的地下排汙管道系統,拆除違建鐵皮棚屋,清理垃圾成堆的衛生死角。一批接一批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上馬,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也開始向農村下沉,發展紅利向人民群衆釋放。
在嘉積鎮山葉社區葉園文化廣場上,小孩子撒歡奔跑,老人們悠然下棋,畫面溫馨和諧。很多人已不記得,這裏曾是垃圾堆高過人頭的廢品收購站。
在萬泉河畔的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不少市民遊客已把這裏當成了“據點”。“這裏不僅有各類圖書可免費閱讀,時不時還能碰上講座等豐富多樣的活動,辦得很好。”瓊海人李建新每天早晚都要來河畔散步,散步之余他會進入中心讀一讀心儀的書。
2017年11月,瓊海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爲海南首個獲此殊榮的縣級市。
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含金量最高、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最有力證明。
瓊海市委書記田志強表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一項榮譽,也是增進瓊海人民群衆福祉的重要途徑,更是瓊海吸引目光、吸引人才、吸引投資的絕佳名片,是瓊海蹄疾步穩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最強資本和最大底氣之一。瓊海將把守護好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作爲瓊海的一項政治使命、一個常態化政治任務抓強抓實抓細。
文明之花,在瓊海別樣紅。站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新起點上,瓊海砥砺前行,立志建設一個山水美、城鄉美、人文美的瓊海,一個發展好、生活好、風氣好的瓊海,一個觀念新、動能新、作爲新的瓊海。(本版撰文/阮宇)
百姓說
瓊海市博鳌鎮朝烈村村民陳小戀:就業機會更多
“我在論壇成立會址工作已經十多年了。”4月19日,在論壇成立會址,博鳌鎮朝烈村村民陳小戀正帶著團隊排練。如今她已經成爲景區的骨幹力量。
2006年,陳小戀嫁入博鳌鎮朝烈村,此後與丈夫一直在博鳌本地生活、工作。“論壇落地博鳌後,機會明顯多了起來。”陳小戀說,先是越來越多企業到博鳌布局,打造建設景區、美麗鄉村以及酒店、住宅等,産業結構變化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很多年輕人開始來博鳌找機會,過去外出務工的人也回來了。”
在陳小戀看來,論壇落地,徹底改變了小鎮居民的生産方式,她說:“以前我老公家單純靠種地捕魚,一年到頭很辛苦,而有限的收入都不夠修房子,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
現在,朝烈村已經成爲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農家樂、民宿、旅遊商店等業態如雨後春筍,生意很紅火,外出的年輕人也開始回鄉發展。
“我和我老公都在企業上班,收入很穩定。現在村裏純種地的人不多了,因爲鎮上的崗位太多了,物業、司機、導遊等等,只要願意幹,就能找得到。”陳小戀說。
在論壇成立會址多年的工作經曆,也讓陳小戀打開了眼界,讓她近距離接觸到了以前許多只能在電視上、新聞中才能看到的名人政要,並且有機會和他們合影、交流。這些也成爲陳小戀心底難忘的記憶。
“每年論壇年會期間,會有很多重量級嘉賓來參觀。”陳小戀說,爲了做好接待服務,她們會悉心謀劃各個環節,做好充分安排。在這些年的工作中,她也從一名普通引導員逐漸成長爲業務骨幹,實現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進步,“最多的時候帶領的團隊就有30多人,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陳小戀說,有時候,覺得通過自己的介紹,讓更多外省遊客了解博鳌、認識博鳌、愛上博鳌,心裏特有成就感,“每次聽到遊客說‘博鳌真美’,心底都很開心,與有榮焉!”
瓊海市博鳌鎮東嶼村村民蘇炳偉: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以前做夢也想不到會過上現在這樣的好日子。”說起家鄉巨變,博鳌鎮東嶼村村民蘇炳偉感慨萬分。如今的他住小樓,出行有私家車,豐衣足食。
以前東嶼村的村民都居住在東嶼島上,那時大家靠養魚養蝦種田謀生。當時的東嶼島與外界聯系靠小船,沒有橋更沒有路,遇上台風暴雨,全村人進出無路,只能等外部救援。
2001年,論壇建設啓動征地,東嶼村村民大力支持,遷出了祖輩生活數百年的地方。“說對故土沒感情那是假的,但這是國家大事,而且能給東嶼村更好的未來,我們都很理解、支持。”蘇炳偉說。
2002年清明節,東嶼村村民大多數已搬遷至博鳌鎮上的安置區生活。搬遷後的東嶼村,綠植成蔭,公園、廣場、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280多戶村民搬進樓房。與其說是東嶼村,倒更像是“東嶼小區”。
“現在大家生活很惬意,打打球,跳跳舞,或者看書習字,條件比以前好得多。”蘇炳偉說,而且生活越來越像城裏人,“白天各自上班,下班後聚會、散步、跳舞,居住環境、衛生環境都和原來有了天壤之別。”
搬到鎮墟後,蘇炳偉家臨街開起了便利店,每天接待的顧客不少,有時朋友熟人來店裏閑聊兩句。“話題從家長裏短變成了國家大事,石油價格下降啦,還有可能會有哪些貴賓要來博鳌參加年會啦等等。這都是以前想都想不出來的畫面。”蘇炳偉說。
隨著論壇的名氣越來越大,遊客也越來越多,蘇炳偉小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別看我們鎮子小,卻有多家五星級酒店,還有遊艇碼頭,不比大城市差!”蘇炳偉指著周邊成片的小樓自豪地說,“這些樓房都是村民自己蓋的,這個20年前還貧窮的海邊漁村,如今已經成了富庶之地,過去人們天天盼過年,現在人們天天在過年!”
最讓蘇炳偉開心的,還是學校教育有了更高質量的發展。“以前在島上,外面的老師都不願意去,村裏人自己當老師。現在不僅學校大、條件好,最重要的是師資力量很強,現在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小兒子今年也要高考了,這也是我們家今年的頭等大事。”
博鳌鎮政府工作人員楊世宇:短短幾年生活大變樣
“博鳌因論壇而興。”說起論壇帶來的變化,博鳌鎮政府工作人員楊世甯這樣總結。他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在博鳌地區工作,親身參與了博鳌的建設,也親眼見證了論壇帶給博鳌、帶給瓊海的巨大變化。
“我剛參加工作時,博鳌地區比較貧窮,各方面也沒有什麽特點,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鎮。”楊世甯說,那時全鎮沒有一條水泥路,也找不到一輛私家車,甚至都找不到一家工廠,“百姓以種地捕魚爲生,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楊世甯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博鳌地區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鎮裏除了機關單位,幾乎找不出第二棟二層以上的樓房。”
博鳌鎮的發展活力自論壇落地始。楊世甯清楚地記得,那是在2000年,在確定論壇將于2001年落地博鳌後,博鳌“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泥路、酒店等等基礎設施全面開工,當年就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論壇落地後,爲瓊海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前來尋找機遇的客商大量增加,社會投資水漲船高。博鳌鎮的變化也是瓊海發展的一段掠影。在論壇的帶動下,瓊海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爲後來引進大量産業項目提供了堅實基礎。
項目多了,楊世甯與同事的工作也變得更加忙碌。“除了做好本職工作,還要聯系項目,服務項目建設,項目落地前要做好群衆工作。”楊世甯說,在論壇的帶動下,瓊海啓動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與産業項目,“博鳌與其他兄弟鎮都是一片忙碌,大家共享論壇帶來的發展機遇。”
短短數年之間,論壇極大改變了瓊海的面貌。“大約在2006年,小汽車就在博鳌隨處可見了。不少村民開上了小汽車。”楊世甯說,鎮墟上也蓋起了成片的小樓房。
博鳌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升。2021年,博鳌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505元,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博鳌鎮和美雅村、沙美村、留客村還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鎮”“海南省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2019年,博鳌鎮還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博鳌名氣越來越響,也讓楊世甯有了新的感慨,他對筆者說,博鳌一直是冬季瓜菜的重要種植區,“自從博鳌的品牌打響後,收購商前來收購農産品時,都會比一般市場價高出幾角錢。這些産品會被貼上博鳌的標簽,進入更高端的消費場所。”他笑著說道,“這或許是我們博鳌影響力的體現。”
“新瓊海人”蔣秀娟:服務年會對我是非常特別的經曆
“論壇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經曆。讓我從一個在教室裏上課的老師,有了接觸外界的機會。”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師蔣秀娟,也是論壇美麗鄉村講解員團隊的培訓老師及志願講解員,從2015年開始她便參與論壇,在志願服務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當我們向外賓講到南強村的鳳凰公社時,這裏一定要額外解釋‘鳳凰’的含義,讓外賓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爲了講好每一個故事,她頗費了一番腦筋,她說,“比如博鳌的‘鳌’,這種現實中不存在的生物,我們就要向外賓解釋,這和中國的神話傳說有關。對外賓來說既十分生動有趣,又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一名志願講解員的講解,代表的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的窗口,也是向外賓展示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蔣秀娟說,哪怕是在一個小小的村子,講解員也要盡最大努力去講好中國故事,讓外賓看到一個立體的、真實的中國,這是講解員的使命與擔當。
爲論壇服務,是蔣秀娟本職工作以外全新的嘗試。她說,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她從論壇的舉辦中收獲了個人能力的極大提升,並且從瓊海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中切身感受到祖國的快速發展,每一次外賓對瓊海的肯定與贊譽也讓她倍感自豪。
“2018年,當時一位外國領導人和夫人暢遊北仍村時,他們說‘中國人的熱情好客,讓我們一直很感動’。這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就像中外友誼的使者。”蔣秀娟說,她自2005年來海南工作,海南已經成爲自己的第二故鄉,講好家鄉的故事也是自己應盡的責任。“作爲一名新海南人,我有責任、有義務去講好海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