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中國竟陵畫派研究會在湖北天門宣告成立
崇古開今辟蹊徑
——湖北畫壇“竟陵現象”
向金祥
明朝晚期的“竟陵派”被寫進中國文學史,彪炳千秋。“竟陵派”又稱鍾譚派,主要人物鍾惺、譚元春均爲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故被稱爲竟陵派,明末時期曾有近千文人加入。鍾惺、譚元春合著評選古詩及唐詩三十六卷《詩歸》,闡明了“孤懷孤詣”和“幽情單緒”的美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學向近現代演變産生重要影響。
新時代的天門,“竟陵派”不只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名詞,這裏的美術家們傳承其精髓,後浪奔湧超前浪,湖北畫壇的“竟陵現象”令世人刮目相看。
涓滴有響傾墨筆 崇古開今辟蹊徑
2016年2月4日,中新社、新浪網、荊楚網向全球播發新聞:
中國竟陵畫派研究會成立暨首屆竟陵派畫家美術作品展在湖北天門市茶經樓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百名專家學者與會。畫壇泰鬥周韶華先生欣然命筆題寫“竟陵畫派研究會”。
展出的《喜訊》《竟陵人家》《花椒又熟時》《家園》《厚土》《荊楚雲煙》《農耕記憶》《平象印象》等油畫、國畫、版畫、水粉水彩作品,分別出自70多位畫家之手,備受社會關注。
竟陵畫派研究會理事長、法人代表劉繼成先生介紹,“竟陵派”主張性靈說,其在藝術領域推動文人畫“詩畫兼善”的發展方向和文學理論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藝術史學博士邵軍研究發現,明朝晚期文人“詩畫兼善”,“竟陵派”不僅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在書畫創作及鑒藏領域也意義深遠。他認爲,重振“竟陵派”藝術主張,將對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精神內涵和美學追求,及“繪畫創作亦是畫家心迹的自然流露”等主張都具有深遠影響。
注冊在天門,載體在武漢,活動在全國,影響在全球,目標在將來。當一些藝術組織飽受社會诟病的時候,“竟陵畫派”逆勢前行的線路圖讓人大開眼界。
2016年6月5日,“我心袅袅——竟陵畫院六人水墨作品展”在武漢市創意天地壹空間隆重開幕,展出張峰、程好軍、王志雲、倪利華、鄭灏、郭吉良六位藝術家的水墨畫作品,這是竟陵畫派研究會在武漢舉辦的首次美術作品展。
本次展覽持續至6月16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媒體報道,竟陵畫派研究會由湖北省天門籍藝術家發起組成,來自各地近百名天門籍藝術家加入,包括多所高校的專家教授,旨在傳承竟陵派文學、詩學和美學文脈,以“交流、砥砺、行遠”爲目標,主張繪畫創作亦是畫家心迹的自然流露,其本質在于表達藝術家真實的生命體驗和內心情感,執行機構爲竟陵畫院。
湖北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藝術家王志雲代表參展畫家做了熱情洋溢的發言,表示:“竟陵畫院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我們這群藝術家有機會在一起交流,討論,相互促進。”
藝術家程好軍、鄭灏則用“展示 交流 發展”總結本次展覽,“新老朋友們借本次展覽聚會交流,拓展自己的思維,感覺非常愉悅。”
2017年5月19日,“望鄉·竟陵畫院2017萬林藝術邀請展”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舉辦。
“望鄉·竟陵畫院2017萬林藝術邀請展”是竟陵畫派研究會藝術家作品在武漢首次較爲完整的亮相。由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竟陵畫派研究會聯合舉辦。原湖北美術學院院長徐勇民教授爲展覽撰寫序言。天門籍人士,原湖北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長彭柱武先生、湖北美術學院財務處長石丹文先生等出席開幕式。
展覽策展人、詩人陳潔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共有43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這些藝術家既有來自國內各高校藝術學院的專業教師,也有獨立藝術家或專業美術機構的創作人士,共展出作品133件,涵蓋水墨、油畫、水彩、陶藝等藝術品類,分別納入“器物、紙上、布面”三個單元展出。
周韶華先生(左)和黃泰岩先生(右)
中國畫氣勢派開宗大師、著名畫家周韶華先生出席開幕式。周老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所有參展作品,然後與竟陵畫院部分藝術家在萬林藝術博物館三樓咖啡廳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周老對本次展覽給予了充分肯定,他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勉勵大家潛心創作,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時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黃泰岩教授代表武漢大學致辭指出:竟陵畫院在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展,是對藝術作品的發揚,也使得對藝術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索相互爲用的理念在大學中得以升華。此次畫展以“望鄉”爲主題,意義深遠,既包含了對故鄉過往的回溯,同時亦寄寓了對故鄉未來的期望。黃泰岩先生特別提及萬林藝術博物館的捐贈者陳東升先生也來自古竟陵,即今日之天門。
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劉春冰先生把竟陵畫派研究會在傳承竟陵的曆史文脈,挖掘竟陵文化的曆史淵源及學術意義,推動當下竟陵繪畫、書法藝術創作與研究,探求建立竟陵畫派的學術主張,弘揚優秀的竟陵地域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稱贊爲“湖北畫壇的‘竟陵現象’”。
備受社會關注的畫展。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她的根脈來自曆史深處。天門,古稱竟陵。作爲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自古人文鼎盛。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茶聖陸羽的這兩句詩脍炙人口。
文化藝術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個性化最顯著、滲透力最深遠的部分,是一個地方發達富強、文明進步綜合水平的最高級體現。
距今大約6000到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遺址,與長江下遊的浙江良渚遺址、黃河中遊的陝西石峁遺址等,是中華文明三大發源地。石家河遺址及玉神人頭像、穿孔石钺等,見證了人類文明曆史的時間跨度長達五千余年。“中華第一鳳”,這枚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新石器時代玉鳳,出土于石家河鎮羅家柏嶺遺址。
齊梁時,竟陵王蕭子良、蕭贲祖孫,創爲“龍書”,繪《西邸士林圖》,圖畫山水,能得萬裏之遙。隋唐之世,張欣泰善書,載于《書史》,陸羽書永定寺額,後代皆贊其“詞翰奇絕”。明代周嘉谟、郭诩等人,世居竟陵,郭诩《竟陵山水圖》堪爲明代院體山水畫之巨迹。
400多年前,作爲一代詩文家和理論家的竟陵派主將鍾惺、譚元春等人,也是頗有影響的書畫家和書畫理論家、鑒賞家。
新時代天門的美術家們,循著“竟陵派”道路再出發,以執著的藝術追求演繹竟陵風騷的傳奇。
2017年,全市40人、110余件作品參加中國夢・大美湖北中國畫作品展暨湖北省國畫院第二屆院展等省級展覽。市美協與台灣中華書法傳承學會、台灣大風堂藝術學會、台灣天臘書畫會舉辦“丹青聯誼 翰墨續緣”兩岸書畫交流展,協會35件參展作品受到了台灣省書畫界的好評。
竟陵風吹到了台灣省。
2018年11月,10位天門籍畫家作品在北京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展出,得到中宣部、中國文聯領導和專家現場點贊。一批會員作品參加其它國展和省級展覽。
2019年,市美協會員7幅作品在《中國美術報》發表,49幅作品參加省級展覽。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措手不及,天門市美協組織會員到市人民醫院、華西市場、交通檢查路口、社區隔離點寫生,創作作品50多幅,2幅抗擊新冠疫情作品在國家級網上展出,36幅抗擊新冠疫情題材作品在省級展覽中展出。10幅作品入選省美協在網上展出,5幅作品在湖北省國畫院畫家作品選讀1至4期上發表,5幅作品在湖北省群衆藝術館舉辦的“藝術溫潤心靈”湖北美術抗疫作品展覽線上展覽展出5幅作品。《胡楊贊》《抗疫豐碑》《雪中送炭》《消毒》等7幅作品,在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我愛這土地——湖北美術家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主題創作線上展覽”中展出;國畫《守護》,入選中國老年大學書畫網展,並在中國老年雜志2020年二期書畫專欄刊登。數十幅網絡宣傳作品在視聽天門等新媒體上發布。
2021年,金秋時節,天門曆史上第一份《天門美術》報創刊,旨在“采取紙質刊物和網絡公衆號的形式,線上線下結合,相互聯動交流,讓天門美術創作再上一個新台階。”這一年,天門的美術家們以前所未有的創作激情和豐碩的創作成果向黨的生日獻禮。7人作品參加全國邀請展,1人作品入選全國新文藝群體美術作品展,22人作品入選參加《永遠的旗幟——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湖北省中國畫作品展》等省級展覽,6人作品參加文化援疆“新疆溫泉縣‘學黨史 書清廉’書畫作品聯展”。 6月23日,“風華正茂百年春一一全國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在長沙簡牍博物館隆重開幕。天門市6位畫家的作品在這裏展出。
行穩致遠根基壯 砥砺前行新時代
中國繪畫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于生活的美化裝飾。 石家河遺址考古隊副隊長向其芳先生說,石家河文化就是天門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源頭和參天大樹之根。
有此底蘊,得此厚養。新時代的竟陵畫壇以50後、60後爲中堅,一批70後的新生代畫家正茁壯成長。天門美術事業欣欣向榮,氣象萬千。
50後劉沉香(女),現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天門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畫《牡丹》、《古寺潔影》、《茂》先後入選湖北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多種展覽並獲銀獎、優秀獎。
劉沉香(國畫)《山花》
50後劉革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並獲獎,出版有《劉革法山水畫集》、《荊楚畫派一劉革法傳》等系列專集。
劉革法《美麗家園》
50後馬建平,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天門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竟陵畫派研究會副會長。作品入選全國、省級美展並獲獎,代表作有42米國畫長卷《錦繡天門》、《大嶽武當》《陸羽故裏圖》等。,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和藝術機構收藏。出版有《馬建平畫集》、《馬建平中國畫展作品集》。多幅作品在《中國美術報》、《湖北日報》、《書法報》《中華合作時報》等報刊雜志發表。2014年,被天門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授予“中青年文化名家”。2019年獲第六屆湖北美術節“個人突出貢獻獎”。
馬建平《大嶽武當》
60後謝順華(女),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湖北省美協會員,湖北省書畫研究會會員,湖北省國畫院院委、專業畫家,三峽畫院特聘畫家,竟陵畫院顧問。多幅國畫作品在湖北日報、中國美術報、書法報等專業媒體發表。代表作《歸根》《懸》《江漢家園》《暗香浮影》《三峽人家》《土司城秋韻》《大道武當》等入選國家、省級專業畫展並獲獎,近年來國畫作品《故園情》《秀美土家》分別入選湖北省第十二屆、第十三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
謝順華(國畫)《故土》
60後馬兵林,江漢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基礎部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竟陵畫派研究會會長。美術作品多次入選省級以上及國內外重要專業展覽,獲得過金、銀、銅獎。
馬兵林(油畫)《喜訊》
60後倪利華,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廣州嶺南國畫院特聘畫家,漢風書畫院院士,天門市美協副主席。2016年入選湖北省文聯中青年文藝人才庫,2018年獲湖北省“兩個一百”美術人才培養基金工程。多篇論文及作品發表于《中國美術》、《中國文藝評論》、《中國美術報》、《湖北日報》、《書法導報》等藝術核心期刊;多幅作品入選國展和省展並獲獎,被多家藝術機構、個人收藏。
倪利華《溪山秋早》
60後盧世雄,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武漢美術家協會會員,彭太武大寫意花鳥畫研究院院士,湖北省水墨畫研究院院士,天門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多次參加省級以上大展,2018年國畫《荊楚佳果圖》入京展出,2017年書法作品參加國家文化部組織的“第四屆中國絲綢之路”書法展並獲獎,繪畫作品被台灣有關美術機構收藏。
盧世雄《暮》
70後徐進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竟陵畫派研究會副會長,藝術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藝術館副館長、信息藝術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湖北省國畫院副院長;周韶華先生入室弟子;北京榮寶齋畫院劉曦林中國畫理論與創作課題研究訪問學者;山水畫家及新媒體藝術家。
徐進波《神農架寫生》!請將手機橫過來看
70後邵軍,竟陵畫派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美術學科召集人,中央第十三批博士團成員,曾任《中華大典》編委及《書法典》副主編。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書畫理論、宗教美術以及當代美術思潮等方面的研究、教學和創作工作;出版《唐代書畫理論》、《中國寺觀壁畫》、《邵軍書畫集》等著作數部。
邵軍《楚鄉紀遊》
70後馬新平,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竟陵畫派研究會副會長。50 篇(幅)論文(油畫作品)在各類專業期刊發表和參加各級各類展覽,並獲多項獎項,出版《新平油畫藝術》一部。
馬新平《城市美顔工》
70後張峰,教授、高級工程師,現任竟陵畫派研究會副會長,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曾訪學于香港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專注于城鄉聚落環境與民居研究和山水畫創作,多次參加國家和省級展覽並獲獎。
張峰《竟陵人家》
70後王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客座教授,天門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幸運星畫室創始人。好文章,善書畫,在各級媒體報刊發表書畫作品及文章百余篇,善作油畫、國畫人物、山水,筆墨蘊藉,造型生動,方寸之間,頗有禅趣。他培訓學生近萬人,有的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
王濤《花鼓戲》
竟陵城下循先賢 鍾書譚畫崇爲宗
竟陵城下循先賢,雁叫關前嘗聖泉。
鍾書譚畫崇爲宗,陸子茶經潤心田。
煙樹依水妝鄉原,墨筆齊繪故土顔。
孤行靜寂弄丹青,幽情單緒韻紙絹。
筆墨追日月,丹青繪華章。2017年7月6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6周年、紀念天門市美術家協會成立20周年的日子,一次規模宏大的“美術作品展”在天門市工人文化宮開幕,一本荟萃美術精品的畫集正式出版。畫家們通過獨特的視角和多姿多彩的筆墨,描繪天門的發展變化、市民的精神風貌。80多幅國畫、油畫作品,有清新淡雅的山水風景,也有獨具風韻的人物系列,展現了畫家們的不凡實力。
2018年11月14日至18日,“寫意長江——湖北省中國畫作品展”在北京市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舉辦。天門市參展數量爲湖北省地市州、直管市之最。 10幅作品得到中宣部、中國文聯領導和專家現場點贊,並在研討會上給予表揚。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尚輝特地現場點評了《龍尾山夏蔭》、《春醉神龍》等作品。
2019年9月18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市美協承辦的“楚天世紀城杯”書畫作品展隆重揭幕。這一年,市美協先後主辦慶祝天門市人大、市政協“兩會”召開書畫展、天門市第二屆油畫作品展、“天海龍之春”首屆天門楚商書畫作品展、慶國慶書畫進校園作品展等展覽4次,展出作品380幅。
2020年新年伊始,由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湖北省國畫院、中共天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雅逸清風、翰墨心源”馬建平中國畫作品展在市工人文化宮展出,展出的60幅作品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是一次規格較高的展覽。
芳菲四月, 山西省支援天門市抗疫醫療隊勝利凱旋,天門市委、市政府贈送由馬建平創作的大幅花鳥畫《迎來春色滿人間》,作爲珍貴的紀念。
七月流火,天門市委、市政府把一幅國畫《長城頌》贈送南海艦隊“天門艦”,增進軍地情誼。畫的創作者爲馬建平。
圖爲市民在觀看馬建平中國畫作品展。
丹桂飄香,市美協、市群衆藝術館聯合主辦天門市優秀美術作品展,共展出全市會員近年來創作的優秀作品50幅,大多是參加省展入選、獲獎和參加國展的作品。作品篇幅大、質量高,代表著當今天門本土美術家的實力。
仲冬時節,市美協在市工人文化宮主辦“文明天門美麗鄉村”會員寫生作品展,展出協會會員近幾年深入生活,貼近實際,走進自然的寫生作品80余幅,有油畫、國畫、水彩、丙烯等畫種,出版了“文明天門美麗鄉村”市美協會員寫生作品集。
2021年,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紅心向黨 奮進天門——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美術作品展”在市工人文化宮隆重舉行。這次美術作品展,籌展曆時八個多月,共征集各類作品195幅,經過認真評選,錄用各類作品100余幅,獲獎作品20幅。正式出版的《天門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美術作品集》,展示了書畫家的深厚的藝術涵養和功力,表達了書畫家們對中國共産黨無比熱愛和無限敬仰。
成立于1997年7月的天門市美術家協會,現有會員158名,其中中國美協會員5名,省美協會員30名、省國畫院專業畫家和簽約畫家12名。協會下設老年大學分會,天門實驗高中分會,油畫分會和國畫分會。
2014年,擔任了16年秘書長的馬建平,挑起了天門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的擔子。他牢記“記錄新時代 書寫新時代 讴歌新時代”的使命,帶領會員們深入現實生活,探索師法古今中外優秀繪畫藝術的精神內涵和美學追求,弘揚竟陵畫派的優良傳統,百花齊放地進行個性化創作。在省文聯、省文旅廳舉辦的第七屆湖北美術節活動中,天門市美協獲得“湖北藝術機構貢獻獎”。
部分美術作品集
深耕藝苑非等閑 爲有源頭活水來
藝術的生命需要源頭活水的滋養,最忌諱竭澤而漁。天門市美協始終堅持文化藝術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把努力提高會員的素養擺在重要位置,創新性地組織會員學習繪畫理論,定期不定期組織會員深入到社區、農村、企業、學校,把藝術之根深深的紮入社會底層,從現實生活中吸取藝術養分。
在不斷提高會員繪畫技藝,創作能力的同時,市美協組織會員開展理論研討,從思想上真正搞清楚爲人民而創作,怎樣立足鄉土創作的問題。
鄉間的一景一物,在畫中都被賦予了鮮活的靈魂。自然,是永遠可以請教的一位大師。2018年,天門美協在茶經樓舉辦了4期研討培訓班,研討“天門書畫界的40年”、“陸羽題材創作問題”、“茶畫有料之《蕭翼賺蘭亭圖》”、“天門畫者話陸羽”。爲全面開展理論研討和學習,提升地域藝術創作水准,天門美協特地請中國傳媒大學邵軍教授來天門開辦關于《竟陵派的書畫活動與竟陵書畫的血脈》理論講壇;爲提高會員專業水平、培養拔尖人才,推薦會員到湖北省國畫院高級研究班學習;還組織會員外出到佛子山、京山、秭歸等地開展采風,到河南林州石板岩太行山寫生。
走出去,請進來,區域交流放異彩。2018年9月26日, “與新時代同行,爲中國夢添彩”天門、荊門美術作品聯展在天門市文化宮隆重舉行。從2015年開始,市美協先後與漢川、潛江、仙桃、荊門等市舉辦聯展。畫家們以飽滿的激情,揮毫潑墨,秉承傳統與創新,多元與融合,爲新時代描繪精美的藍圖,表達共同的夢想,诠釋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2022年,與荊州市的聯展正在籌備中。
美術惠民到基層,畫展走進企業辦。從2015年來,美術家協會每年組織畫家們到鄉鎮、機關、社區、企業、學校舉辦畫展3到4次,先後到蔣湖農場、蔣場鎮、幹驿鎮、黃潭鎮、鴻漸社區、君佳集團、陸羽生態園、實驗高中、天宜學校、宜居環境管理公司等基層單位舉辦惠民筆會、畫展50多次。黃潭鎮舉辦菊花節,市美協組織會員以菊花爲題爲美麗鄉村創作國畫作品20幅,在菊花節、農民豐收節、鄉村旅遊節期間展出;“六一”兒童節,美協與市教科院聯合主辦幼兒美術作品展,展出油畫、國畫、水彩、水粉等作品268件。
天門畫家畫天門,藝術之根紮到底。市美協組織的“文化惠民暖心”活動,從2017年6月啓動以來,文藝小分隊每年都要下基層體驗生活、采風學習8到10次,創作作品近百幅。會員們先後深入到10余個鄉鎮,參加活動的畫家累計100多人次,産生了《陸羽故園茶經樓》《龍尾山初夏》《華夏玉神》《張家湖印象》《僑鄉清風》等一批佳作。
市美協副主席、畫家劉海林在《畫身邊的景和物》一文記述了“天門畫家畫天門”:
畫身邊的景和物,念想起于三年前。當時正值竟陵畫院欲創之時,一幫散就于全國各地的天門籍畫家相約在家鄉辦一畫展,名曰“天門畫家畫天門”,以慰桑梓之情。倉促中我也塗了兩幅家鄉小景惴惴地拿去湊熱鬧,就此與家鄉景致結下情緣。
久居平原者,大抵都會覺得身邊景致單調,平淡乏味,早先我亦有如此感覺,待仔細研讀,便發現平淡中呈現的是平靜與祥和,單調乏味中因四季的交替孕育著絢麗而蓬勃的生命力。好多次傍晚收工時,彩霞滿天,幾個晚歸的農戶扛著鋤,哼著曲,慢悠悠的走在田埂上,如水的晚霞在他們身上灑下一片金黃,走近又走遠…… 我竟看得呆了!
平靜祥和,田園牧歌,這不正是我心之所向的理想家園嗎?何況其中還有色彩斑斓的點綴呢!于是,呼朋喚友,提箱背包,走村串戶,邊畫邊遊,邊畫邊歌……
與新時代同行,爲中國夢添彩。
聲名遠播驚海內 墨香炫彩文脈長
天門市美協、竟陵畫派研究會一大批有影響的天門籍知名畫家分布北京、深圳、廣州、濟南、長沙、武漢等。他們上演著“竟陵花開分外香”的活劇。
2018年 6月20日,美協會員韓健剛《健筆傳神 翰墨有情》書畫作品展在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展出韓健剛近年來創作的國畫人物及山水、花鳥等作品40幅。這是天門市美協會員第一個在省外舉辦個人展覽。
韓健剛《健筆傳神 翰墨有情》書畫展
2017年8月22日,東莞莞城美術館。“和而不同——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推介,專題推介了天門籍畫家、竟陵畫派研究會副會長宋文華。
宋文華致力于水彩畫的創作與研究,常年堅持寫生,以自然爲師。作品多刊載于《中國美術教育》 《美術向導》 《美術大觀》 《藝術+》等專業刊物。他說,我的作品大部分來自于寫生,鄉間的菜畦和水田、流水和河岸、村莊和炊煙。這多與我從小生活的環境有關系。我做的是一種讓藝術(繪畫)呈現自然的狀態,無功利的心態下做自己喜愛的事。面對自然時,不是滿足于瞬間視覺的印象,亦不是滿足于筆墨的抒情,而是經過對自然景物的綜合、概括和提煉,並融入自己的情感,追求感受的充實,即所謂真實中的主觀。
宋文華(水彩畫)《石家河小景》
連環畫藝術的守望者、天門籍藝術家周傳發,1954年出生在天門農村,世代爲農,除父親讀過幾天書外,無一文化人。但周傳發從小對繪畫有一種天生的喜愛。一筆一畫一世界,他癡迷于連環畫、國畫創作30多年,其繪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出版連環畫作品160余套,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
在石家河文化遺址所在地,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畫癡”名叫夏恒平,放下農活就給鄉親們畫畫,他的作品不計其數。
濃縮了幾千年曆史文化的竟陵風韻浸潤著莘莘學子。據教育部門人士介紹,全市每年有幾百名美術生參加高考追尋畫家夢,錄取率達65%以上。
曆史悠久,人傑地靈。藝術探索永無止境,鍾靈毓秀之地天門,新時代喚醒竟陵風,情到深處詩意濃。
天門市美協舉辦的“童心向黨 奮進天門” 天門市首屆少兒美術作品展。
作者簡介:向金祥,湖北省天門日報社原副總編輯,主任記者(職稱)。曾任湖北省記協群工內參專業委員、湖北省市州報新聞獎評委,獲湖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湖北省雙十優編輯記者、湖北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出版作品集《心海帆影》、《喊出時代強音》等,《天門蒸菜》編審,《湖北省天門中學校史(110年版)》執行主編。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湖北日報》《半月談》和今日頭條、搜狐等報刊傳媒,百余篇作品獲全國省區黨報好新聞一等獎、湖北新聞獎一等獎等各種獎勵。